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戴胡公头以逐疫",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之行像,行像目的之一为消灾解厄、祈福纳祥。所行之像为释迦摩尼佛,胡公即释迦摩尼佛,胡公头则为释迦摩尼佛头像之头套面具。而胡公头之"胡"乃荆楚民间关于"佛"的讳称或方音读法。其中,"金刚力士"并非指一人——金刚是由释迦摩尼佛化身的佛教高等护法神,力士则是由佛教供养人转变而来的地位低下的佛教护法神。他们由胡公带领,在细腰鼓的伴奏下,分别作金刚舞与力士舞以逐疫。此傩戏是对魏晋南北朝佛教行像的模仿,为后世大头和尚舞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供养人图像是研究契丹衣冠服饰的重要资料,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史书记载之不足,而且也是了解契丹汉化的一个窗口。虽然这六位供养人的身份可能比较高,但释迦塔并不是为了彰显六位供养人的丰功伟业,而是同其他塔一样是为了供养三宝而建。释迦塔的佛供养与法供养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的是华严与密教思想,这与辽代对华严和密教的重视有关。  相似文献   

3.
敦煌究研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自1986年出版以来,于研究敦煌学多有便利。书后所附贺世哲先生《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一文则对各时代七八十个洞窟的开凿或改修情况作了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4.
河北唐县卧佛寺摩崖造像曾因修建水库一度隐没水下,近年水库干涸得以重现。由题记可知此处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现存造像89龛138尊,其中身长4.5米的卧佛是华北地区形体最大的石刻涅槃像。造像以大型涅槃龛像为中心设计并雕刻,涅槃与三身佛组合意在宣扬大乘佛教权道化现思想,涅槃和弥勒组合用以表述佛法传承理念。为数众多的千佛龛像由不同村落僧俗供养人出资雕刻,应有积功累德、往生净土之意。  相似文献   

5.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克孜尔后山区第205窟是一座典型的中心柱窟,窟内壁画精美,内容丰富。其中主室前壁的供养人壁画及上方榜题的婆罗迷字母题记尤为重要。经前人释读可知,题记内容为龟兹国王及王后的名字,结合史料,可判定该窟大致修建年代为公元6至7世纪,从而使得该窟成为克孜尔石窟中为数不多的标形窟之一。该窟所呈现的壁画风格、题材内容、洞窟形制,都为克孜尔石窟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阐明克孜尔第205窟洞窟和壁画保存现状等相关问题,并为学术界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关于佛教在辽朝政权兴废中的作用,史学界说法不一。辽朝初期,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了专制统治,但到后期由于全国上下沉迷于佛教,造成佛教势力过度膨胀,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终与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辽朝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7.
黄新然 《文化遗产》2017,(3):149-156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意义非凡.它对佛教植物的刻画,既能体现明代画院对宋代画院风格的继承,又能展示明代宫廷壁画的精湛技法;既能体现自古印度以来就暗含在植物身上的佛教隐喻,又能在遵循佛教仪轨的前提下表现明代宫廷画师的艺术个性.本文运用图像学方法将四种佛教植物分别对比研究,提取它们在佛教艺术中的基本艺术特征,分析法海寺壁画中植物所暗含的隐喻、艺术形象处理的优胜之处,进而理解法海寺壁画中的佛教植物写实、华丽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丁亚文 《兰台世界》2017,(18):90-92
佛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佛教很长一段时间对新疆的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广泛传播,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逐渐失去其在新疆的影响力,并且几乎退出新疆的历史舞台。直至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佛教在新疆才有所回复和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清末民初新疆佛教的发展和演变,探讨佛教在历史大变革的清末民初时期在新疆历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佛教题材,其制作内容与技法都必然受到佛教理念的制约,可以说佛教典籍中的美术理论与敦煌壁画有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以传播学的观点分析神祇形象作为佛教思想传播的载体,对佛教思想的成功传播所起的促进作用。观音在众多的佛教神祇中非常特殊,其民间的影响力远超出其在佛教神祇体系中的地位,这与观音形象的由男变女而且形象繁多存在着某些关联。观音形象的变化促成了观音在民间产生的巨大影响,并最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项敏 《大观周刊》2011,(39):268-268,266
中华佛教对外交流与传播日趋活跃,佛教事务中的英语翻译以及欧美等国佛教研究成果的汉语对译等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查找汉英对照类的佛教词典,在充分利用网络资讯、电子类词典的同时,也要比较各类正式出版辞书,选择相对专业、规范的版本。由于佛教宗派复杂,与各地文化关系密切,从事翻译工作还要了解藏学等有关词典出版信息,以备及时查阅。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佛教在漠北地区的传播,学者们多聚焦于蒙元之后。时至今日,藏传佛教在蒙古国、俄罗斯布里亚特、图瓦等地仍保持着重要影响。但由于史料不足,在6到8世纪的漠北地区,佛教的传播情况一直少有人论及。幸运的是,蒙古国最新的考古发现,如慧思陶勒盖碑铭中的佛教常见词汇,以及巴彦诺尔墓、毗伽可汗墓出土的含有佛教元素的文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早期佛教在漠北地区的传播情况。新发现的慧思陶勒盖碑铭说明,在信仰佛教的第一突厥汗国佗钵可汗之后,佛教在漠北地区的影响力可能又持续了十余年。此后佛教在漠北草原逐渐衰落,虽然仍存在一些含有佛教元素的器物,极少数突厥贵族可能对佛教仍有一定了解,但草原上的主流信仰依然是传统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13.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15.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包罗万象,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就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出行图、装饰图案、音乐舞蹈、飞天、生产生活画、交通资料、建筑画、服饰画、动物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我们对敦煌壁画艺术宝库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武威凉州博物馆藏藏文古籍文献的题记、藏文书写字体、抄写颜料、抄写者供养人的民族成分等,在参与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批藏文古籍文献从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形成年代及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考评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第十六届全国书市举办前夕,由新疆教育出版社重点推出的《新疆佛教艺术》(原书名直译为《中亚佛教中的晚期古希腊罗马艺术》)一书正式出版了。该书的第1卷至第5卷由德国著名的东方学和佛教艺术学者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教授编写,第6卷和第  相似文献   

18.
佛教艺术,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结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艺术得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的滋润,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为其特性,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又精致,宏博而又深妙,品  相似文献   

19.
鬼子母故事,佛经中屡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亦曾提及,但《西游记》中似未见,本文认为《西游记》虽未明述“鬼子母”故事,但有其痕迹在内;兼论鬼子母与九子母的关系,指出《楚辞》中九子母由类似于女歧、女娲一类的女祖演化而来,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产物,并非来自佛教中的鬼子母。但自佛教传入后,由于在多子这一点上的相似,才与佛教中的鬼子母传说相混淆。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很多很杂,尤以海神、龙王信仰为最,因其近海也。我们考察辖区内众多寺庙,可见其中供奉的神灵也是来历各异,佛教寺庙中的神灵并非都来自佛教,道观中的神灵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由此证明民间信仰对宗教文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