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复生 《大观周刊》2011,(23):43-43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采用“以华治华”的方针,通过建立伪政权来加强对占领地区的统治。伪军最初的来源即是日本建立伪政权的需求。伪政权若失去了伪军的依靠,基本上就失去了后盾。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日本已着手建立伪政权和伪军,在日军主导下陆续出现由伪满洲国、伪蒙古政府及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等三个伪政权组成的伪军。而在抗战爆发之后,无论是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维新政府、汪伪政权这样中央性质的伪政权还是各种基层伪政权都在日本的操控下组建了各种军事力量。由于日军对伪政权的不信任,日军一直力图直接控制伪军。  相似文献   

2.
王标 《档案天地》2012,(6):23-26
抗战时期.在中国沦陷地区按地域划分.主要存在过4个傀儡政权。即以长春为中心的东北伪政权——“满洲帝国”.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伪政权——“临时政府”和“华北政务委员会”.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内蒙伪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以南京为中心的南方伪政权——“维新政府”和“国民政府”直辖区域。它们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本文仅就华北伪政权的出笼及其覆盖作一些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推行“以华制华”方针与“分治合作”原则,日军在其军事势力所及之处,加紧建立各种受其控制的伪政权,并直接利用中国人组织伪军,或征用劳工。随着各地伪政权的建立,日军还加强了各军特务部的建设。这些特务机关除了负责当地的治安,以及协助日军的“扫荡”和“清乡”等工作外,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辅助”各地的伪政权,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将日本军方人员安插在伪政权内部。所谓“辅助”,实际上就是加强对伪政权的控制。然而,各地日军特务机关却缺乏精通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人员,这是日军亟待解决的—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日方在沦陷区建立起一整套为其武力征服和谋求侵略利益服务的日伪政权,与之相伴而生、贯穿日伪政权建设始终的是两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是占领者对占领区经济能力和基础设施等的摧毁与重建之间的矛盾;二是“合作者”与占领当局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持续影响着沦陷区日伪政权建构、利益分配以及对沦陷区的控制效果,从根本上决定了日伪政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葛宝森 《兰台世界》2012,(10):75-76
沦陷时期的商会研究一直是商会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关于商会与日伪政权的关系,一般论者认为商会完全沦为日伪政权统治的工具。而实际上,无论政局怎样变动,利益诉求始终是商会的根本诉求,所以,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本文以保定商会档案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华北伪政权是完全按照日本军政当局的意图建立的,而且是由日本特务机关一手操办的。 关于建立华北伪政权,日本军政朝野要人早有议论,“七·七”事变后,组建傀儡政权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日本关东军于1937年8月14日抛出的《对时局处理纲要》,提出了组建华北伪政权的框架。它设想,“华北政权大致以五省(晋、冀、鲁、绥、察——作者)自治为最终目标,先将河北及山东二省(将来包括山西)组成一个政权。另将察南、察北合外建立一个政权。前者设于北平,后者设于张家口”。为炮制华北伪政权,日本华北方面军成立了特务部,命喜多诚一为部长,专司其事。喜多受命后,四处物色人选,拼凑了一个以王克敏  相似文献   

7.
丁晓杰 《历史档案》2008,(4):125-131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从8月末到10月中旬,日军相继侵占了张家口、大同、绥远等地.随后在这些地区分别组织了察南、晋北、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伪政权.1939年9月1日,日本又将三伪政权合并,成立了"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8月改称"蒙古自治邦",现在一般称其为"伪蒙疆政权".  相似文献   

8.
(九)抗日战争时期伪政权印售教科书的两个组织抗战初期,南京维新政府伪政权在沦陷区内供应的小学教科书,是由与汉奸陈群有关的华通书局与日本三省堂书店合组的三通书局独家印售的。(此书局设在福州路杏花楼粤菜馆楼下,经理是日本人)在虹口日军占领区内,有过一个教科书配给所。抗战后期,原出版教科书的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五家的留沪负责人(此时正中无人在沪),屈服于南京汪伪政权  相似文献   

9.
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在臭名昭著的汪伪政府建立以前,日本扶植的伪政权重要的有三个:张家口的“蒙疆联合委员会”、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它们各处一方,都是日本在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与掠夺的工具。伪维新政府只存在了两年。汪伪政府建立时,伪维新政府不仅政府名义被取消,而且作为伪政权实体也不复存在。大概因为这点,关于伪维新政府的史料相对地少些,大多还是附在汪伪政府的史料里面。  相似文献   

10.
王戡 《兰台内外》2014,(6):18-19
正80年前,中国版图上出现过几个因外国势力入侵或干涉而形成的伪政权。由于二战前和二战中国际局势的演变,这些伪政权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其中以位于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最为独特,承认该政权的国家中既有轴心国,也有同盟国。在彼此承认和建交背后的是非曲直,颇值得玩味。来路不正的政权最需要别人承认伪满是"九·一八"事变的产物。发动事变的日本关东军为了长期统治中国东北,派遣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天,汪伪政府主席陈公博召开“临时会议”,宣布汪伪政府倒台。不久,原潜伏在汗伪军事委员会军事处担任科长的军统少将周镐,即集合了一批有正义感的伪政权要员和士兵,开始执行军统密令,对伪政权主要官员进行抓捕。伪工商部长梅思平、伪宣传部长赵尊岳等人纷纷落网,被关押在临时设立的“同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伪军长萧叔宣因拒捕遭枪击后不治身亡……  相似文献   

12.
张印举 《档案》2023,(3):54-59
“治安强化运动”期间,北平日伪政权为了严密控制基层社会秩序,逐步建立起严酷的和正规化的户口管控制度。通过严厉的大规模户口清查、人身监控、户口异动上报和推行居住证制度,北平日伪政权构建起基层行政组织、警察机构和民众团体等多层组织机构深入其间的户口管控网络,并将其用于人身控制、压制抗日活动中,极大地强化了日伪控制基层社会的力度。但北平各界人士采取或明或暗的方法在日伪统治中谋求生存和抗争,使日伪的户口管控制度难以发挥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营为统一指挥中国关内各地的日军,配合汪精卫筹建伪政权的活动,撤销了日军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寿造大将为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涉及北平孔德学校与华北学院房产纠纷的和解笔录。据档案记载,1938年5月26日,时任孔德学校校长的周作人和华北学院法定代理人何其巩,因房屋借用权的民事纠纷,最终达成和解。当时处于日伪政权统治下,这份档案在当时  相似文献   

15.
南京政府成立后的中国近代留日教育,以七七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27至1937年为南京政府留日教育,1937至1945年为日伪政权下的奴化留日教育。关于后一时期的情况,已有论发表,本谨将前一时期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对中国领土长达十几年的侵略、占领过程中,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及台湾、香港等地沦陷区建立了60多座广播电台或广播机构。日本侵略者将广播作为“舆论宣传之利器”,使其成为日伪政权媒介控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1932~1940年的哈尔滨处于沦陷时期。在日伪政权严酷的新闻统制下,国人民办新闻出版事业,尤其是革命进步报刊虽然遭到控制和镇压,但即便是在此背景下,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仍然通过报刊、图书、广播等媒介形式继续表达爱国热情、鼓舞人民抗战,形成了以抗争为主题的新闻出版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39年9月1日,日本“顾问”金井章二主持将1937年拼凑的“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和“察南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合并为“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由蒙奸苏尼特右旗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任主席,汉奸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  相似文献   

19.
朱屺锐 《兰台世界》2016,(23):105-10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入侵中国,陆续又建立了一些从地方到地区范围不一的汉奸傀儡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化组合,只剩下伪蒙疆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3月30日后蜕变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汪精卫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笔者拟就华北日伪政权中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与组成进行一些探究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兰台内外》2011,(5):57-58,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便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