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桂馨 《兰台世界》2016,(24):159-160
朝阳县十二台乡出土的金步摇、马镫均属活动于今辽宁西部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慕容鲜卑的特色文化遗物。墓葬遗物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慕容鲜卑文化的发展、变化,窥探慕容鲜卑民族的生活习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直观性,也为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慕容鲜卑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宋初期名臣元绛多被民族文学研究者视为鲜卑族代表作家。历史上,元姓杂有北魏鲜卑血统,唐代鲜卑元氏声名显赫,但相关史料文献证明:元绛源出临川危氏,元姓系其先祖迁居钱塘之后所改,与鲜卑元氏无关。临川危氏发端于周代姬姓,历经汉唐及宋,脉络清楚,非鲜卑所改汉姓。结论认为,无论元氏谱系,还是临川危氏谱系皆证实元绛非鲜卑族后裔,民族文学研究者及民族文学史将元绛视为鲜卑族作家典范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4.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5.
前此对鲜卑族的研究,由于材料不足,确有一些问题无法深入下去。现在由于考古发现积累日多,研究鲜卑自身的问题逐渐有了条件。我们在本文中对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同源的讨论,就是依据考古资料来进行的一个尝试;同时也将目前尚混淆于鲜卑文化中的乌桓(丸)文化提出来,作一个考古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祭肜,后汉初之名臣,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许昌)人。早孤,以至孝见称于乡里。其从兄祭遵,字弟孙,乃后汉开国元勋,曾从光武帝平河北,以功拜征虏将军,封颍阳侯。光武帝时,祭肜以从兄故拜为黄门侍郎。后汉初年,边疆不靖,尤以北患为烈,匈奴联合鲜卑、赤山、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数度进攻塞内,成为中原统治者的心腹之患。时势造英雄,危急时刻,祭肜的才能显露出来。朝廷拜他为辽东太守,镇守东北边陲。他以寡兵敌众强虏,破赤山,摧鲜卑,挫乌桓,威声震于北方。自是匈奴势衰,边关无警。祭肜镇守辽东几三十年,显宗嘉其殊功,征为太仆,赐金、马、衣、被,委以…  相似文献   

7.
乌桓和鲜卑原是东胡部落联盟中分出的两个民族。乌桓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汉武帝时被迁入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并在幽州冶所蓟设置乌桓校尉监领;东汉时又从塞外移入塞内辽东、辽西等十郡,成为国内的少数民族。而鲜卑则在公元4—7世纪中先后于黄河流域建立大小不同的政权,“五胡十六国”时鲜卑族建立有前燕、西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国,此后又有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此外还有在青海地区由慕容鲜卑建立的吐谷浑国。鲜卑族曾经统治北半个中国,与南中国形成了数百年的南北朝对峙局面。  相似文献   

8.
姜海龙 《兰台内外》2023,(33):3-4+7
<正>在扶余市档案馆珍藏着两份半个多世纪前关于达户村锡伯族调查研究的档案,这些档案用手写方式记录了调研小组走访当年村里锡伯族老人的历史,对于我们了解锡伯族过去的变迁和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这些档案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笔者又查阅了馆藏的相关档案,将扶余三骏乡达户村锡伯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俗变化整理成文。1关于锡伯族的起源,有三种代表性的说法第一种说法:锡伯族是鲜卑的转音,是古代鲜卑的后裔、东胡的一个支系。他们在黑龙江和吉林境内的一支,即是清初的锡伯部族,史书的记载不叫鲜卑,改称锡伯,应该是鲜卑这个名字的不同发音。  相似文献   

9.
<正>契丹属东胡系统,鲜卑的一支,自四世纪中叶从鲜卑分离出来,世代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唐初形成了不很稳固的部落联盟。辽代是由契丹人建立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王朝,以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为中心,一度占据北抵克鲁伦河流域和大兴安岭一线,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附近,南达河北高碑店白沟一线的广大地区。自906年阿保机称帝,至1125年为金所灭,辽朝共历二百余年,大体上与中原的五代和宋朝相当,形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汉代主要为朔方、五原、云中、西河、定襄和雁门诸郡,现今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汉代墓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该地区汉墓葬俗、随葬品和人骨资料的梳理,发现居住在此地的人口主要为汉人、匈奴人,还有可能有少量羌人和鲜卑人;而汉人又可以析分为地方官吏和贵族地主阶级、军事首领及各时期迁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移民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1-499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在政治上实行了官员俸禄制、均田制、租庸制,以汉服、汉语、汉姓代替鲜卑服、鲜卑语、鲜卑姓、仿南朝典章改北魏制度等重大改革,促进了社会大进步,民族大融合,而且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在我国档案史上留下了值得称赞的佳绩.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是我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其先祖是古代鲜卑人,与近代的满族也有一定的关系.1764年,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征调一部分锡伯族人西迁伊犁,建立起了军事、生产、行政合一的锡伯营屯垦戍边.①1954年,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这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目前该县有各族人口16.25万,其中锡伯族4.2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史学界关于高欢的族源问题主要有汉人说和鲜卑说两种,然而,就当时情理推论,此两说皆有可质疑之处。正史所载高欢出自汉人渤海高氏的世系属于伪造,而鲜卑族又不可能自降身份冒认被鲜卑所轻视的汉人。高欢的真正族源应是当时社会地位低于汉人的"东夷"——高句丽族。众多高句丽人进入中原正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公元2世纪初,第二玄菟郡境内濊貊系土著首领宫正式建立高句丽政权。此后,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慕容鲜卑、百济、新罗、靺鞨进行了一系列的较量,互有胜负,其疆域也因此伸缩不定,变化较大。总体来看,高句丽前期以浑江、鸭绿江流域为中心,后期以大同江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王国。  相似文献   

15.
嘎仙洞石刻祝文凿成于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距今已有1564年的历史。祝文是1980年7月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文物工作站的米文平先生发现的,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了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居,从而解决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关于“大鲜卑山”的地理位置问题,证明了森林繁茂的大兴安岭,富绕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就是北魏拓跋鲜卑族的摇篮。  相似文献   

16.
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匈奴与鲜卑、羌、羯、氐各少数民族,史上并称为五胡。现存于毛乌素大沙漠南沿的古城遗址——大夏国都统万城,是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意欲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历史见证。根据史籍记载,最后一个匈奴或许并不在陕北,匈奴人的血统或许不只在赫、郝二姓后代中流传!匈奴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原是内蒙古阴山一带游牧的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个比甲骨文更难破译的“世界之谜”;这些古老的“契丹小字”中保存着许多极珍贵的历史资料,解读了它,就能把人带入一个神奇世界…… 大辽兴起,契丹小宇横空问世 据史料记载,契丹族是东胡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原游牧于辽河上游,曾臣属于突厥和回鹘。他们以聚族分部的形式,过着“随水草、就畋猎、仰(氵重)酪、车帐为家”的游牧生活。唐朝末年,契丹势力不断扩大,不少中原人来其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掌握了种植庄稼、编织、冶铁、煮盐和建筑房屋、城郭等技术,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18.
射柳,又称"扎柳",即用弓箭射柳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射箭活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从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传入内地,直至清中叶仍十分盛行。"射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时期。庚信在《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中第一次提到:"藏松宝剑、射柳琱弓"。射柳活动本身则可以上溯到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古老的  相似文献   

19.
慕氏源流考     
慕氏源流考慕氏出于鲜卑,曾为中华盛族,其发祥与炎黄并行。东汉时南迁,晋至十六国,慕容鲜卑部已十分强盛。慕容癦立国前燕;慕容垂立国后燕;慕容德立国南燕;慕容弘立国西燕。慕容吐谷浑曾于河西、青海建国称王。统治势力北起辽东大漠,南到江浙,东及山东,西至敦煌。后融为汉族,是中华大民族中一支干脉。也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成中的一条主流;为创造中华物质与精神文明作出过伟大贡献。我为慕氏后裔,在从事方志编修20年中,潜心于慕氏源流的研究。今逢宗谱重修,遂撰《慕氏源流考》以昭后代。慕氏源流史料及其辨析近年来家谱纂修风…  相似文献   

20.
北魏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主体是鲜卑贵族.中国古代王朝的高层政治贵族,在生活用度上有一个规律,往往是初时简朴,后期逐渐奢侈,其间经历了一个由茅茨到桂栋、土阶到玉砌的变化过程.作为北魏政治贵族的主体,北魏鲜卑贵族的消费也存在着这种前后变化,我们从大量的档案文献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