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玉  苏波 《兰台世界》2014,(5):46-47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非常出色的建筑,他的设计者刘秉忠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建筑设计师。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刘秉忠生平简要、刘秉忠与元朝和元大都,期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非常出色的建筑,他的设计者刘秉忠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建筑设计师。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刘秉忠生平简要、刘秉忠与元朝和元大都,期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殷伯冬 《北京档案》2010,(12):38-39
中国儒学有一句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简单的两句话,阐述出了儒者的人生哲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儒家的"中庸之道"不仅伴随着数千年以来的华夏文化,同时它那种中正、稳定、和谐的理念也被建筑者们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北京城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从元代最初的设计者刘秉忠设计修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到现在四通八达的新北京,北京城都保留着这个特点.一条中轴线贯通城市的南北、主要建筑都对称坐落其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据现有史料和元大都遗迹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元代北京四合院住宅建筑用地、建筑布局、建筑院落、建筑技术、室内布局陈设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2012,(10):2
正明代初,朱棣迁都北京,废元大都重建紫禁城。紫禁城内有一条蜿蜒曲折自西北向东南长达2000多米的金水河,河水不仅增添了宫廷建筑的美感,还是城内给水和排水的河道。紫禁城城内的桥也都横跨于金水河之上。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北京城是一尊至高无上的王冠,那么,西单的文化广场则是镶嵌在王冠上的一颗绿色明珠。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文件广场已永久地占据西单路口东北角。那么历史上的西单路口东北角是什么模样呢?长安街原是元大都城南城垣。明代迁都北京后,将北京城南城垣南移至今...  相似文献   

7.
刘鹏 《北京档案》2008,(6):42-43
彭楼建于1272年,元代叫齐政楼,是一座高46.7米、有着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是元大都的中心。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元代鼓楼旧址的东边重建。鼓楼建在一座高高的砖台上,红墙绿瓦,十分壮丽,是古代向全城报时刻的中心。原来定时的计时器是“铜漏壶”,定更的“更鼓”。“铜漏壶”相传是宋代遗物,制作极为精巧。壶内室有四个漏壶,  相似文献   

8.
巍巍北京古城墙,由内外城两个矩形组合而成.但令人不解的是,内城没有西北角. 有人说是自然原因,也有人说是为避免杀身之祸,去掉一角. 明代的北京城墙是在元大都土城的基础上不断修筑而成的,而且一直保留到解放之后.明代修建北京城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前三个时期主要是内城的修筑,最后一个时期乃是扩建外城.洪武初年,明王朝为了防范北遁的元贵族卷土重来,便开始了对元大都城墙的改造工程."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这就是说在元大都北城墙的南面5里处,重新筑起了一道城墙.  相似文献   

9.
"土城",顾名思义就是土屯之城。据史料记载,公元1272年,元朝改"金中都"为"元大都",北京首次被定为都城。"土城"即元大都时的遗址。其城墙皆由夯土而成,这个收容所的赭黄色残破围墙,就是古老土城中的一段。它外表已然十分古老而斑驳,标志着它的年轮久远。为了掩人耳目,土墙外几十米远的地方,围上一圈  相似文献   

10.
实说老天桥     
正一提到天桥,老北京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自打2004年重新修建了永定门之后,仅过了九年,而今又使天桥这座历史建筑实现了"新生"。看来人们正在以复建历史文化载体的方式,搭建着发展与记忆的桥梁。一、天桥的桥天桥始建于何年,史无详载。早在元朝,这里是大都的南郊,为一片水域沼泽地带。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了天坛后,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延长线与城外河流的交汇处建起了一座单孔拱桥,以通"御路"。桥用汉  相似文献   

11.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11,(11):54-55
紫禁城是明清王朝的皇宫,是北京城中轴线的轴心处。明清的城阙宫殿,沿袭元大都的建制。古人建造城阙宫殿对两个问题是十分重视的:一是供水,一是排水。前者是为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后者则是为排水和防汛的  相似文献   

12.
李晴 《北京档案》2010,(9):48-49
明代北京城垣主要包括内城城垣和外城城垣两部分,内城城垣是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经过洪武、永乐、正统三个时期,缩北垣,拓南墙改建修缮而成的。而外城城垣的建设是在嘉靖一朝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胡同的宽度通常都是窄于大街的宽度的。古老的标准是:大街宽二十四步(约合37.2米),小巷宽十二步(约合18.6米),小胡同宽度为6步(约合9.3米)。《析津志》说元大都城有三百八十  相似文献   

14.
元灭之后,元大都也毁于一旦,我们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了解当年元代皇城建造之时的辉煌,并对皇城内各个殿宇的功能进行详尽地考察研究,以期为后人还原元代都城的繁华景象。  相似文献   

15.
刘源 《北京档案》2023,(1):55-58
<正>鼓楼西大街是北京鼓楼附近独具特色的街道。这条著名的斜街依傍什刹海沿岸,自西北向东南,其独树一帜的街巷格局创设于元朝,得益于积水潭运河之便和钟楼、鼓楼的中心地位。斜街一带成为元大都繁华的商业娱乐街区。  相似文献   

16.
元代名臣刘秉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秉忠(1216-1274),邢州(今河北邢台县)人,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释名子聪。元朝重臣,官居太保,名政治家。从公元1242年起,“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辅佐忽必烈三十余年,鼎力协助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纵观其一生,可谓中国历史上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北京档案》2007,(7):40-41
东长安街,东起建国门内大街西端,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因位于东长安门外面得名.远在元代,今东长安街所在地是元大都城的南城墙.西长安街东起北新华街,西至宣武门内大街.北京的东、西长安街在1900年以前南北是商店、住宅、衙署,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崇文门大街路西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拆除,成为侵略者的租界.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12,(2):2
正高梁桥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帝忽必烈为满足元大都用水和南粮北运之需,派都水监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及西山玉泉诸水汇流至此,形成水道,流经护城河、积水潭,直至通惠河。数百年来,历经多次改造修葺,现存桥为清代所建,  相似文献   

19.
打开历史地图,细心的人会发现元大都南城墙在今西·长安街的电报大楼对面一段有一个向外(南)的半圆形鼓包,这里既无高山又无深潭,鼓包的出现不符合规制和礼俗。原来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寺院——庆寿寺。这座建于金大定年间的寺院内有大小两座寺塔,  相似文献   

20.
元代僧人、政治家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在元初政坛,他是一位不动声色的风云人物,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当时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17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后去职,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蒙古乃马真后元年,从禅宗大师海云法师晋见忽必烈,留忽必烈幕府。秉忠博学多能,善谋划。曾上万言策,进说忽必烈:"以马上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