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时期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及其建筑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梁漱溟在山东地区从事了长达七年的农村建设活动,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梁漱溟的建筑理念体现在,拓展了建筑的居住功能,从而使建筑成为文化、经济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经过春秋战国和先秦西汉的战争洗礼,中国的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乡村社会管理方面,两汉时期延续秦法实行郡县制度,朝廷任命的官员至郡县而止,乡村社会组织在结构与功能方面更趋细致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社会语境中,乡村与知识分子都负载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含义。乡村知识分子,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构成了农民群体中独特的群落,更是在电影的叙事层面记录和表征着不同的文化想象。文章将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中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为线索,考察他们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界定与呈现的方式,以触探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芦猛  刘鸣筝 《东南传播》2021,(10):63-66
中国脱贫攻坚战任务全面完成,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在5G"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乡村振兴更应该借助5G技术的力量.推动5G技术在嵌入农业智慧发展、协同农村基层治理、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在乡村振兴中,5G技术也会促进媒介角色转型,推动媒介朝着服务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国家法律在整体上是支持和维护宗族制度的,而从自身利益出发,宗族组织在客观上也弥补着国家法律的不足之处,二者相配合,互为表里,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7):31-34
文章主要探讨乡村媒介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体来说,因制度力量的驱使,以文化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文化在转向以技术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文化的同时,乡村社会的现代媒介意识或观念开始萌发并发展,进而开启了乡村社会的媒介化生存。  相似文献   

7.
熊顺聪 《新闻界》2013,(4):30-34
村干部是国家政权的代理人,也是农村社会的当家人,他们也是农村人际传播中的重要成员。本文以村干部的形象为切入点,探讨他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网络,以及他们在农村人际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并借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经典传播过程模式,分析村干部人群的人际传播的具体过程,探索村干部在乡村人际传播中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8.
苏若彤 《今传媒》2022,(10):98-100
乡村文化广场作为乡村社会互动最为频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仅是乡村居民生活中重要的人际交往空间,乡村文化存在、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的工具,是一种国家与社会的新连接方式——“国家在场”。本文分析了影响乡村文化广场文化传播力的因素,提出要用“内生性视角”发现并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将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激发乡村居民社会交往的活力,从而提升乡村文化广场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通过对法律文本及数据文献的规范分析,对乡村图书馆的法治化转型进行了研究。乡村图书馆的实践困境表明,其建设与发展存在法治化转型需求。为确保实现乡村图书馆的法治转型,应从立法规范及法律实施等多方面着手,加快乡村图书馆立法规范供给,有机整合法律规范,完善立法内容,细化法律规定,科学设计法律规则,破除法律实施障碍,进而为乡村图书馆持续、稳定地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曹洪刚 《传媒》2021,(18):34-36
《乡村地理》杂志以"发现乡村价值,展示乡村之美"为办刊宗旨,被誉为期刊行业中"一颗不可多得的新星".本文从选题策划、资料收集、田野调研、摄影作品选择等方面分析其办刊路径,探讨如何发挥行业期刊优势,在垂直化领域深耕,以期为办好专业期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子君 《图书馆》2020,(8):58-61
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治理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在分析基层政府治理转型的基础上,采用了戴维·伊斯顿的政治动力反应模型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图书馆角色转换之间的关联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下,基层图书馆角色转换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并存结构,并呈现五个方面的明显特征,即重塑乡村文化休闲、开展乡村教育培训、助力精准扶贫、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全民阅读,这将有助于提升基层图书馆服务效能,更好地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相似文献   

12.
清末至民国时期,双林镇逐渐由一个丝织业织造中心向原料供应地转型,商业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原因在于,一是近代国内外丝织业的兴起冲击了双林丝织业;二是传统商业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乡村有声阅读可促进乡村文化自我更新,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培育乡村数字文化氛围,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有声阅读现状,指出在推广乡村有声阅读过程中,乡村居民、有声读物内容、有声阅读活动及政策指引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乡村有声阅读效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4个实践策略:第一,打造智能交互有声阅读一体化平...  相似文献   

14.
期刊编辑是为读者服务的,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使期刊编辑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型,以更好地贴近读者。对于读者来说,期刊编辑角色要从"老师"变为"朋友",从"中介者"变为"分享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更加人性、平等、开放、个性的编辑风格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乡村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各类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方所乡村文化·大南坡作为其中的代表,从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品牌形象、公益加持等方面合力形成个性化运营模式,其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书店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衰败主要表现在农业经济凋敝、农民生活窘迫、农村动荡不安等方面,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天灾人祸加剧农村破产,世界经济危机雪上加霜、危机意识的强化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闻媒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新闻媒体应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充分展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描画现代农民的新面貌,传播好"三农"声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全媒体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报道全媒体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新媒体的功效与优势地位日益凸显.广播属于传统媒体,如若想在新媒体视域下持续发展,则必须与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展开转变.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要想推动广播转型,则必须注重记者队伍角色转型,唯有记者转型成功,才可推动广播转型,才能让传统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本文基于对新媒体给记者队伍转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乡村最重要的、也最迫切需要的制度变革,就是一种宪政层面上的观念与制度变革——乡村在国家结构中享有应有的主体位置。乡村治理的各项制度变革不应由外部强加,而应由乡村社会自己来决定  相似文献   

20.
张莉 《编辑之友》2020,(12):42-49
参与式传播是以现代化理论为核心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热点,它通过一种自下而上、兼具草根性的社群对话与公众参与模式,融入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乡村治理实践中参与式传播主要运用参与式乡村发展传播评估和参与式乡村信息传播运作模式。植根于这两大模式,参与式传播在各地乡村建设中形成了一套以内生型自治组织为中心、各利益主体有效互动的参与式传播运作流程,搭建起立体化传播格局,致力于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集体参与是参与式传播调动村民全方位介入乡村治理的目的与手段,传播赋权是参与式传播理念嵌入乡村治理实践的内核与关键。参与式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乡村传播、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