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美禄 《兰台世界》2012,(18):12-13
《护生画集》虽然是丰子恺的作品,但从它的产生、目标设置以及题画诗文的创作,弘一法师与都与有力焉。《护生画集》问世以后,培养了读者戒杀护生意识,弘一法师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和弘一法师在《护生画集》编纂过程中遭遇到了题材匮乏的困境,以致画集中出现了不少重复现象.“文革”期间爆发了更为严重的题材危机,丰子恺借助一本《动物鉴》,才使得画集的编纂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3.
衷雅琴 《出版广角》2015,(13):69-71
历时46年完成的人类艺术文化精品《护生画集》,可谓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合作的结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艺术地位.自1929年《护生画集》第一册交由开明书店出版以来,国内版本众多,都各具特色.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本如何从这众多版本中脱颖而出,呈现一部优秀而畅销的作品,本文从"源起""制作""后续""分析"四个部分进行全方位展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山河岁月》聚焦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讲述了100个充满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生动故事。本文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模态的话语分析,发现其通过运用多模态叙事实现了多维叙事、情感联结和主旨升华;复经多模态隐喻诠释,传递了红色精神,构建了党的形象。《山河岁月》在视听呈现、话语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为党史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脱贫攻坚系列公益广告《赞歌》为研究对象,引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脱贫攻坚系列公益广告多种模态隐喻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机制,分析其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丰子恺先生是浙江桐乡人,是一位多才多艺又重情的漫画大师,他的代表作《护生画集》,前后创作时间长达46年,几乎熬尽了他一生精力。画集共分六册,计450幅,它融合弘一法师、夏丏尊、马一浮、叶恭绰等众多大师诗文中所体现的精神和智慧,集诗词、文章、书法、绘画和佛教的理念和思想于一体,倡导人与自然仁爱慈悲的境界,超越了时代艺术的范畴。画集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先生为祝贺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以老师的一贯精神世界为依托,独具匠心创作了以爱护生灵为主题的《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时,丰老就作一集,画的幅数与年龄同,直至弘一法师百岁阴寿。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8.
陈乐道 《中国档案》2006,(10):31-31
人到中年,照旧的说法早该不学艺了,近来我却偏偏迷恋上了画儿,当然不是画画,而是看画。举凡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等,不一而足,皆在所看之列。近来我从书店、书市乃至街头冷摊,又陆续抱回一些画册、画页。其中就有《长征画集》《长征路上写生画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患漫画的总体特征,发现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类型、这些主题隐喻体现的作者态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为通过媒体宣传手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认知语言学多模态隐喻理论对中国新闻漫画网中的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结果: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可分为"互信合作"、"沟壑深渊"、"爱心责任"、"防范对抗"、"利益矛盾"等五大类型,其中"防范对抗"和"利益矛盾"两类为数最多,分别占44.44%和34.73%;从作者态度来看,绝大多数为消极隐喻性漫画语篇。结论:"防范对抗"和"利益矛盾"的医患漫画中过度地批判和揭露医患矛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产生消极、负面的社会影响,漫画作者和媒体不仅应该揭露和批判社会问题,更需要为解决医患矛盾作正面的引导,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隐转喻是平面广告的创意特征体现,在商业广告中广泛使用,成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多模态隐转喻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国际知名产品的平面广告图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多模态隐转喻类型:文字、图像、构图、颜色等媒介,解析平面广告中隐转喻互动整合形成机制,以及广告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1.
张宇 《东南传播》2022,(4):61-64
电影作为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字幕翻译质量在其海外接受度和认可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究电影字幕翻译的合理方式,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视阈,以国产电影《长津湖》为例,对该电影字幕的英文译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当综合考虑角色说话时所处的各种模态环境,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帮助国产电影成功“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可通过语言模态及非语言模态(背景画面、声音、发言人的神态、动作等)进行意义构建.在对纪录片开展话语分析和传播效果研究时,应该在考察语言信息内容传达的同时,挖掘其他符号系统所附带的多模态信息,最终通过媒介传递给观众.文章通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Kress&Van Leeuven的视觉语法为框架对纪录片《抗美援...  相似文献   

13.
刘杰 《新闻世界》2022,(8):92-96
本研究以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为例,分析多模态语篇中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及互动所建构的湖南形象。通过研究发现,该宣传片运用多模态隐喻构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化并存、有着独特色彩的湖南形象。还使用了空间部分代整体、成员代范畴、个体行为代总体态度、结果代原因类型的多模态转喻。从多个方面构建了青春和谐的湖南形象。多模态转喻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使得宣传片能更好地建构湖南形象,增强其宣传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电视剧《觉醒年代》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影视作品,镜头画面考究,叙事精巧,以美感构筑情感,以文化自信塑造价值认同,使建党故事深入人心.本文基于叙事逻辑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路径,深度考察该剧在主流价值输出等方面的匠心之处,以期为我国主旋律电视剧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霞  林静 《新闻世界》2013,(9):244-245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广告,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伴随着对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分析的过程。本文以《逆世界》(大陆版)海报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图像的构图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实现其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外宣微视频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多模态传播媒介,承载并融合了解说词、配乐、动画等多模态元素,有效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本文以中国网推出的中英双语微视频节目《中国范儿》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别对该视频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究各个模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来诠释整体意义,试图为文化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冯霞 《现代视听》2013,(6):57-59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广告,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伴随着对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分析的过程。以《逆世界》(大陆版)海报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图像的构图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实现其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作为担负着深入宣传、阐释二十大报告任务的主流媒体,推出了系列融媒体作品并在人民网设立“党的二十大报道专区”和“大型融媒体报道专题”。从内容生产和知觉传播两个方面来看,《人民日报》的融媒体创新实践呈多模态报道模式。以《人民日报》对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针对出现于文本和传播事件之中的现象,通过研究多种符号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新闻作品,考察多模态融媒体新闻的模式属性及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刘华  刘军伟 《青年记者》2021,(12):48-49
多模态隐喻有助于实现隐喻语言符号在源域与目标域的完整映射,充分激发受众视觉、听觉与知觉等多感官记忆.在中美疫情新闻报道中,模态隐喻语言在表征类型、话语架构与话语实践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对比研究中外新闻报道中的多模态隐喻语言特征,有助于提升我国新闻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