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对外关系政策的制订过程中,美国国会在维护美国利益,干涉中国内政,逃避国际法规的约束方面,能发挥政府部门不能发挥的特殊作用。针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这种特点,在发展中美关系时,加大国会的工作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概念,立足分析人类历史上大国关系形成规律,更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探索和展望,体现了两国高层在努力构建两国关系总体概念和总体定位上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磋商的一个战略对话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发挥着建设性的"推进器"和"稳定器"的作用,通过落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与内涵,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因素给中美关系产生的干扰,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必须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大国的崛起必然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改变世界外交的格局。本文提出中美经济竞合的道路是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实质就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以经济竞合逐步发展为经济聚合,共创中美经济的双赢局面。文章论述了中美经济竞合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先是遭遇了以"抑制"为主调的开场,经过接触与磨合后,逐渐走向明朗。海湖庄园"习特会"促使中美关系开始快速"上扬",尤其是特朗普访华以来,中美关系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同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经贸和朝核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议程中最主要的两大议题;二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发生变化;三是美国国内担忧中国是否要替代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领导者。因此,新时代需要用更全面和宏大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一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是世界之福;二是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三是新型大国关系是规避中美竞争悲剧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5.
官明娟 《华章》2008,(7):40-41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虽以政治为主线,但经济因素的比重日益加大.中国的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中美关系跨越式发展,时至今日,经贸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中美关系的走向日益突出这样的特点: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  相似文献   

6.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似科中美关系又进入了冰河期。本文指出,决定中美关系的不光是布什及其政府的意识形态,中美关系的决定因素在彼也在我。只要我们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就必将影响中美关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后,中美关系呈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哲学轨迹,从根本上说,这条发展轨迹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与对抗性矛盾的产物。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经贸合作潜力巨大,这是两国关系能够保持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处理中美关系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的前景如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二次大战后国际政治的演变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同时.在对外开放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同企图控制和扼制我国发展的敌对势力做坚决的斗争。对中美关系.要从维护我国经济的大局出发.尽可能保持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把“斗而不破”作为应认真把握的准绳。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问题 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将来也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两国 在今后的对台湾问题中,都会力求更加务实,这会使中美关系出现“合而不热、分而不 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但台湾问题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美之间其它问题的影响.综合考察以上两个层面的问题可以得出:按照传统观念,台湾问题有可能使中美走向对抗或战争.但两国关系是否能真正走到那一步,还取决于美国政府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新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关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以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关关系的精辟论述,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21世纪的中关关系中,邓小平有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对解决当前中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包训国 《历史学习》2007,(5):41-42,81
[热点背景] 4月3日,84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题为《我所见证的中美关系及其未来》的演讲。这位36年前实现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外交家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重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并对构建未来的国际秩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有幸见证了中国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我在36年前无法预想的。而且,中国是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没有国外的援助,通过自己亲身的实干实现发展的。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未来在环境、能源、军事及全球化等议题上应开展更多对话并加强合作,以对话和合作来促进中美两国的友谊。他表示,在加强协作和避免冲突的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热点背景】4月3日,84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题为《我所见证的中美关系及其未来》的演讲。这位36年前实现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外交家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重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并对构建未来的国际秩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有幸见证了中国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我在36年前无法预想的。而且,中国是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没有国外的援助,  相似文献   

14.
声音     
高端〉〉知识是开启未来的钥匙,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望。现在我还要加上一句话,青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希望所在。——胡锦涛主席在会见美国访华师生时强调。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中南海亲切会见了一批来自大洋  相似文献   

15.
刘仓有 《中学文科》2006,(12):97-97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指1972年发表的《上海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的《建交联合公报》和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22年对抗关系的基本结束,开始走向对话和正常化,也成为指导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文件。因此,回顾中美三个公报的出现,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和把握今天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之一,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干知识。复习时我们首先要关注考试的重点,比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内容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复习时不但要深刻掌握本阶段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脉络,而且要把握近代史上中关关系、中日关系的历史,同时要关注当今时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注视科索沃危机的升级,分析了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动性,指出北约毁我使馆充分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存在的漠视,深刻暴露了冷战后美国在华政策上明显的反复与矛盾,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错误认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走向,错误地把对自身前途的忧虑投射到全世界去,并错误地低估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决心。北约暴行严重危及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但中美关系不该陷入新的对抗,因为这不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美关系恶化也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特别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29日江泽民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谈时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①1997年4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华盛顿发表讲话时,除指出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外,还特别指出:“我相信,不仅中国,任何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不会容忍分裂自己祖国的行为。经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应当更能理解中国人民渴望统一、反对分裂的决心和意志。”②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当局也多次重申,…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在历次国家兴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现代政治经济变动史实际上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竞争,破产,重构,更新的历史。本文从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功能方面分析了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跌宕起伏,风风雨雨。究其原因,是两国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合作决定的。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台湾问题以及中国崛起等方面;两国间的合作主要决定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利益的深度交织、两国在战略上的相互需求等领域。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大国,两国应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矛盾,促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