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知识迁移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知识认知与应用层次。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知识迁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立足"把握‘根基’,夯实知识迁移教学的基础""扭住‘启发’,增强知识迁移教学的内功""扣住‘通融’,拓展知识迁移教学的外沿"。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基础性、结构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基本特征,这就为在该课程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迁移能力提供了基础.思想政治课知识教学的迁移主要有: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近距迁移与远程迁移、内迁移与外迁移.“辐射式教学”是一种新的迁移教学模式.为促进迁移,应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燕凯 《教师》2023,(11):48-50
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一个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提升其学习深度、促进其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展开研究,说明该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很重要。同时,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展开研究,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迁移教学目标、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实践应用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地实施知识迁移,能极大地提升数学课堂效率,让学生从点到面实现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发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点、创设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情境、运用简便计算法破解教学难点、通过相互类比实现解题方法的迁移等四个方面入手,可实现知识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方瑛 《考试周刊》2012,(2):60-61
迁移理论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具有相似性是产生负迁移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重视迁移作用、完善迁移理论,合理运用迁移规律有效地指导教学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本文结合大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所常见的负迁移现象,着重分析了数学教学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的看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唐建宏 《考试周刊》2008,(22):179-18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用到知识的迁移方法,知识的迁移是指已有知识对新学知识的影响和同化,把已有的知识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情景中去.本文主要论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所谓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的应用,也就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的。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何来娥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温故而知新,又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要实现地理学习中的知识迁移,不能单靠学生自发的完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和指导,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迁移现象是否...  相似文献   

9.
潘龙捷 《广西教育》2014,(21):109-109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在后继学习中的运用,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两种。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正面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全面吸收新知识,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创新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正迁移能力谈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迁移现象。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迁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积极的迁移,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叫正迁移;另一种是消极的影响,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阻碍作用,叫负迁移或干扰。我们的教学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利用迁移的规律,促进学习知识的正迁移,防止或纠正负迁移。下面,结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肤浅体会。一、准备条件,促进知识迁移迁移有其产生的条件。如:掌握有关的知识,思维能力的提高,心理准备的状态及学习中的指导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事先作好伏笔,提早为学生掌握较难的知识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应用本科教育应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一般通用能力和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一般通用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专业关键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以该能力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课程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构建应用本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往师专心理学教材缺乏应有的必要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结构体系。究其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把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基本分家;忽视了知识与能力非同步性规律;对师专生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的状况认识不足等。师专心理学教材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结构体系的建立:1.结合知识内容科学地设置训练项目,达到训练目标;2.编选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案例;3.安排活动课程内容,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4.教学内容分层次,提高自学能力,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5.要有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教学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而新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也正是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传统的语音教学甚少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音知识,机械地练习语音技能,使得语音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广大英语语音教师要深入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特征及其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熟练掌握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音知识,在“主动”中发展语音技巧,在“合作”中拓展语音能力,在“探究”中实现语音创新性地迁移。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传统的课后作业转移至课堂中。将此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应用到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并进行了教学有效性调查。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思考,教学从灌输走向了互动,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思维方式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应地带来了思维转换的难度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及应用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自主性思维转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能力是影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探讨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打造理论知识渊博与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代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实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工科类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知识点丰富,应用性强,育人要素多样化。通过分析概率统计课程特点,从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两方面阐述了概率统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期为相关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其汉语修辞能力.当前,汉语教学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修辞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重视等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修辞能力的培养应加强正确认识,多接触汉语,选好教材,注重文化背景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制定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是保证专升本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了解专升本学生的特点是制订教学培养方案的节点;厘清培养思路是促成教学培养方案衔接的关键,期间需找准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注重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创新能力合理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一体化是实现培养目标衔接的有效途径,它包括合理定位高职分支形式的培养模式、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构建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基本框架、提升一体化课程衔接的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加强法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法学教育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提出改革单一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多重实践教学方法整合的模式,重构"五位一体、诊所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高一般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