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诉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颠倒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西方政治哲学,这种颠倒基于政治实践的价值批判,始终指向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与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以人性假设为思辨起点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得益于哲学-人学变革,以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为契机,通过政治经济学视域的哲学批判、共产主义理论的确立及人类学研究,马克思将政治哲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汲取西方政治哲学的精华,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西方法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批判开启了法哲学史的新时代,拓展了法哲学的视域。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理解,揭示了黑格尔国家观的形式性、不彻底性和神秘性,还批判了黑格尔对哲学的理解。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政治的经济解释和经济的政治解释结合起来,为重审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规范性课题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政治哲学透过国家与市民社会辩证关系,既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德性规范与近代政治哲学权利规范的现代性困境,也为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切入现代政治批判奠定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卢梭的关系具有二重性: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是马克思现代世界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两大核心理念--国家观和民主观,都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民主政治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他早年深受启蒙思想家和黑格尔的影响,信仰自由理性。其后,发现物质利益与国家、法的矛盾,马克思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开启了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之路。但以批判形态存在的马克思民主政治思想,其目的并不是批判,而是要超越资产阶级,构建起无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最终实现"真正的民主"。换言之,马克思的民主政治思想是批判性和建构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哲学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不仅因为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意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哲学建构使马克思政治哲学成为可能,还因为不乏学者意识到政治哲学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维度,并自觉地将其纳入政治哲学史的归纳与政治哲学的阐发.如果说国外研究概况表现为归纳与阐发,那么国内研究趋势则表现为重审与建构,虽然较国外研究稍晚,但问题切入与纵深呈现出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深入理解.梳理国内外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图景,在此基础上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框架,生发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并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8.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对马克思实践观理论的形成作出历史性的考察,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理论的前提。西方传统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通常是指道德上的实践,即遵循"善"的意志,追求道德上的至善性。从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来看,其实践观理论大致经历了理论批判的实践、政治解放的实践、革命斗争的实践和物质生产的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是马克思确立新世界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卢梭的国家观具有二重关系: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并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国家观,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1.
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而写成的一部论战性著作。立足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分析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过程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要针对蒲鲁东颠倒地理解经济范畴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形而上学地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唯心主义地理解社会发展动力三个方面的批判。从马克思对蒲鲁东这三个方面的批判过程中,进而可以看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理论的分界点。这个分界点就是马克思不仅对自己刚刚创立的新唯物史观的验证运用和丰富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刚刚创立的新唯物史观指导下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批判历程。因此,《哲学的贫困》也就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起点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现实政治,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的檄文,他在批判鲍威尔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笔者就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试图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古希腊柏拉图到德国黑格尔,社会政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时代变迁,但马克思之前的政治理论始终无法科学解决社会政治理论基本问题以及实现对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实质超越,没有触及政治理论所指向的未来社会将实现的符合社会历史规律的正确途径。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政治哲学批判的基础上辩证地解决了社会政治理论基本问题,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科学内涵,提出和论证一个超政治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对全部政治思想发展史的超越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探讨了哲学如何介入现实,并埋下了新哲学的种子,其发表的一系列政论文章都很好地把握了哲学如何介入现实这个主题,诠释了哲学的现实使命,最终实现了"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探讨了哲学如何介入现实,并埋下了新哲学的种子,其发表的一系列政论文章都很好地把握了哲学如何介入现实这个主题,诠释了哲学的现实使命,最终实现了“两个转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现代经济现象研究的真正成果是经济哲学,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在于其以经济现象分析为基础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之诉诸政治经济学是与“解剖”市民社会的必要性联系在一起的,并以此在哲学上根本展开他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这是马克思之“介入”经济学的原则高度。马克思的入手之处在于澄清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即异化劳动,从而以此划定了其哲学批判的界限。这对研究当代经济现象和社会生活仍具有必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影响颇为深刻,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其思想构成是复杂的,与青年黑格尔派既有联系但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又很黑格尔化,但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随着马克思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自身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其哲学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马克思早期对宗教问题和人类解放问题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从犹太人的解放、德国人的解放到整个人类解放,从宗教本质的阐述到宗教社会根源的剖析,从宗教的世俗基础、政治解放与真正人类解放问题的探讨等,都为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商品价值理论来看,交换价值是马克思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后者由此出发走向表层的价格分析和价格建模,而马克思则走向深处的价值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从而创立了科学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原则、“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发挥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作用,也成为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