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中的动词"跑"义项丰富,与宾语的语义关系较为复杂."跑 N"结构语法结构关系的不同,动词"跑"义项的不同,"跑"与"N"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以及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交错,都可以造成"跑 N"结构的歧义.  相似文献   

2.
移动动词与上古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事件整合类型学理论研究上古汉语,对72个移动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上古汉语移动动词的义项中,携带离开、到达、路径等各类途径信息的占绝对优势,因此,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个具有构架功能的移动动词系统,是动词构架语言.同时,我们还发现,上古汉语的使用者,在认知一个运动事件时,更关注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其来源或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视域下,汉语虚拟位移研究需充分认识到本族语的语法特点和表达特征。运用语料库COCA、BCCWJ、CCL,针对方式条件相关问题,对英语、日语、汉语进行比较发现:虚拟位移句中,“run”的受限程度并不总是低于“走る”;汉语虚拟位移句的典型动词应是延伸类动词而非“走”。研究还发现:“走る”和“run”原型语义包含的信息,或许有助于激活体验层面物体快速移动的轨迹与线形实体的关联;三种语言虚拟位移表达的差异,体现出母语说话人区分实际与虚拟位移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4.
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动词“打”的义项繁多。它的主要义项有三: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3.“殴打、攻打”。由于各个义项的论元结构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句法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打”的第二个义项出现了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交替的现象,而作格动词又与被动句中相应动词的句法特点有很大区别。了解这些复杂因素,有助于“词库”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里,表示“行走”有多种动词。同样,在英语中也要依据不同的“行”的方式与形态,选用不同的动词。在日常英语中,我们只要巧妙使用“行”的不同动词,就能灵活准确地表达出各种“行”态。  相似文献   

6.
虽然英语“assoonas”经常被译成汉语“一……就……” ,但英语“assoonas”与汉语“一……就……”属于不同的范畴 ,两者在句法结构、连接方式及语义关系上有诸多的不同。本文尝试着从上述这几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从而有效地避免两者之间的完全对应与等同  相似文献   

7.
“路径”是位移事件框架中最重要的因素,它表达位移实体移动的方向与路线。在不同语言中以不同的编码方式呈现,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论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路径”概念的词汇化模式及汉语“路径”动词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语趋向词与英语小品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虽然英语“as soon as”经常被译成汉语“一……就……”,但英语“as soon as”与汉语“一……就……”属于不同的范畴,两者在句法结构、连接方式及语义关系上有诸多的不同。本文尝试着从上述这几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从而有效地避免两者之间的完全对应与等同。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0.
Odlin将语言迁移定义为目标语与其他先前习得(也许没有学会)的语言之间的异同导致的影响。语言间的异同可能导致不同结果,主要是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可以促进外语习得,负迁移则起干扰作用。现就一些学生英语作文和日常对话中的实际错误,来看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一、词法方面1.动词用法方面的失误。汉语动词用法比较灵活,而英语对动词用法有严格的规定。有些学生说出或写出“listen radio”,“waitpeople”,认为与汉语中“听收音机”、“等人”完全对应,恐怕是没有注意到英汉动词的这一差别所致。2.不注意区分词性。英语…  相似文献   

11.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2.
英语介词的妙用学英语,最难用的是介词。英语的介饲用得极广,而且意义特别多。同汉语比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多,而英语的动词用得就不那么多,汉语中有些动词的意义,在译成英语之后就要由介词体现出来了。比如:“我打发吉姆拿着他的雨衣去追他”这句话,有三个动词:打发、拿着和追,但译成英语,我们只须说:Isent刀m。herhmwi山Hsr。i;;。。。t.就行了,只用了“打发”一个动词,“拿着”和“追”全由介词表示出来。再比如“她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谈到她的未来。”有两个动词,“写”和“谈到”。我们把这句话译成英语,也只须说…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动词占优势的语言 ,英语是名词占优势的语言。在汉译英的实践中 ,汉语动词的“去向”究竟如何呢 ?本文撷取《儒林外史》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段落 ,研究了其中每个动词的英译情况 ,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由此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观察结果———汉英翻译中半数以上的动词仍译为动词 ;有接近六分之一的汉语动词略去不译或译 ;近十分之一的汉语动词译为英语介词 ;少量的汉语动词有时还可转化为英语名词、副词、甚至连接词。  相似文献   

14.
运动动词是所有英语动词中最具动词特征的词.对运动动词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奥秘.本文基于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5.
动词“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较长时间的放在液体中;二是故意消磨(时间)。相对于词典中的静态义项,“泡”的动态词义则更为丰富。对动词“泡”的各种用法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比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在英语中往往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因此,英语中不少词类在翻译时只能译为动词,实行“转移成动词”译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致使句。汉语的致使句大多都有“把”、“使”、“让”等显性标记提示,以突显受事实体。而英语的致使句则没有这些显性标记提示,只是对事件进行客观描述。因此,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配价理论和论元理论出发,对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进行探讨。我们发现正是"准二元Vi"本身的特殊性,即由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方向飘移,引起了宾语构式的变化。通过比较,本文发现汉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和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都是通过介词隐现改变宾语构式和突显语义焦点,汉语的句法结构比较复杂,但介词隐省前后的语义变化不大;而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在介词省去前后的语义变化相对明显,句法结构变化却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9.
戴影  贺学耘 《海外英语》2022,(24):53-54+70
不同语系中的英语和汉语存在明显差异,但同时也受普遍语法原则的制约而具有一定共性。双宾结构也是如此。双宾动词作为双宾结构语义成分的核心,笔者从物体转移方向的角度,分析总结了英汉双宾结构大部分左向动词和左右向动词只能在汉语中使用、部分无方向义的动词在汉语双宾结构中也会有左向义、部分“取得类”动词在英汉双宾结构中表示的左右向不同的差异。得出英语只有右向,而汉语无论是左右双向还是左或右向都可以的差别,以及在一些右向给予类动词使用上的一致之处。推出此种现象的原因,即在共同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不同民族对外部世界认识也有系统化不同,所以对传递动作行为也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泛义动词很多,文章撷取其中比较典型的高频词“打”和“搞”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作为泛义动词的共性与个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泛义动词泛化路径不同,但作为泛化基础的“基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引申至各义项的基础;泛义动词的泛化路径是围绕“基动词”的原型义展开的,是纵向引中与横向兼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