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尤其反映在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中。在艺术与审美追求上,她强调苍凉的风格,注重情绪化的写意,又具有幽默品格,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的这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电视散文"印象中国"在题材、意旨上和文化散文相同,都对中国的地域文化作出描画和刻写;电视传媒艺术手段的特殊性使"印象中国"对文化散文在创作手段和行文方式、审美追求上有很多新的拓展,为文化散文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温柔敦厚的散文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深。这首先体现在传统文化对朱自表本人,即对其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上;其次还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其散文所选取的题材,所反映的生活上。传统文化对朱自清散文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其散文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拘泥于传统,缺乏革新与开拓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范曾的文化散文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反思和激越的言说,而在当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其文化散文的主题意蕴主要是现实社会的反思、传统精神的呼唤、哲学的感悟三个方面。从艺术表现而言,他的文化散文既闪烁着史家的眼光,也有诗人的奇思妙悟与审美智慧,往往充满富有神韵的直觉与想象,也表现了哲学家的理性的逻辑与思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中西文化撞击与交汇而成的一条新的艺术之河,既流淌着中华民族古典散文的琼浆,又融化着外国散文艺术及姐妹艺术的营养。从思想意义看,中国现代散文冲破了尊君、卫道、孝亲的思想牢笼,在质地上与中国传统散文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其他散文大家而言 ,朱自清和丰子恺属于中国传统散文中强调抒发主观感情的一派 ,但其内涵又各有殊异。文章试图从“出世与入世的交相更递 ,诗情与哲理的有机融合”两个方面对他们的散文做个比较 ,旨在说明这两位散文大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林纾是晚清民初之际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造诣为翻译成就所遮蔽。他坚持古文艺术方面的纯粹性,对古文在近代中国的价值也有独特的理解。他的散文创作也从传统文学内部表现出了变革的气息。林纾的所作所为值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坚的关注多停留在诗歌层面,而较少去讨论其散文的艺术性。但于坚散文的思维意识与空间架构不亚于其诗歌的创作成就,带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感与生活经验性,以其传统意识、细节意识、诗性意识,在传统与现代、在散文与诗的缝隙中,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于坚的散文既有诗性特征,也有细节和传统的个性表现,形式上的诗性、叙说上的细节、内蕴上的传统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于坚散文的风格特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其他散文大家而言,朱自清和丰子恺属于中国传统散文中强调抒发主观感情的一派,但其内涵又各有殊异.文章试图从“出世与入世的交相更递,诗情与哲理的有机融合“两个方面对他们的散文做个比较,旨在说明这两位散文大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
陈芳  陈璞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74-176+188
传统的竹编工艺在服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传统竹编文化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精神价值在地方文化中具有独特意义,中国传统竹编技法、纹样以及艺术特征具有特别的个性特征、环保理念、价值内涵,传统竹编元素在现代服装中具备强烈的应用可行性。竹编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契合性应坚持多角度创新、继承竹编文化内涵、融合现代化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之后,周作人的小品文创作全面铺开,并且以冲淡平和、闲适旷达的独特格调迅速制胜,为其时的散文创作开创了新的园地。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理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探究周作人小品文中以古典情怀、世界眼光以及民族本位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意蕴可见出其小品文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观“论语”时期林语堂的散文主张,其核心就是他推崇备至的幽默散文观理论。这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而且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这种幽默散文观,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海派散文是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发现日常生活本身的美、幸福与乐趣,不求“载道”或本质,是传统文学中居于主流之外市井生活的发展与扩张。海派散文的发生与近现代上海的都市化进程相始终,本质上属于工商文化的精神造型。在一定的意义上,海派散文正体现了工商都会的主体意识,其所表达的是置身于现代工商社会中普通市民的人生感受与普遍心态,是近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因内而外的主体性表现。海派散文作为近现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散文或生活散文也同时标识着近现代中国工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历史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不言而喻。“三坊七巷”建筑采用的是中轴对称严谨的构图方式,强调中和、平易、含蓄之美。因此,用民间剪纸艺术左右对称折的方法来表现其建筑的对称美十分贴切。富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剪纸艺术与“三坊七巷”建筑同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上极富美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通观"论语"时期林语堂的散文主张,其核心就是他推崇备至的幽默散文观理论.这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而且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这种幽默散文观,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苏爱风 《文教资料》2011,(19):12-14
归有光散文被视为明代散文代表,影响深远,归有光抒情艺术一直为人所称道。其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体现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息息相关。归有光散文在语言、选材、文与质的处理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本文分析其抒情艺术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觉开掘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文化资源,实际上主要是寻求与激活在当代新的背景之下发展民族艺术的因子和机缘,是在文化层面上获得新的生长点。这至少有三层意思:其一,是民族艺术在当代背景下实现有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二,是在当代背景下对于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以使其在营造多元共生的当代文化景观中显示自身价值;其三,对于民族艺术资源进行当代新的文化阐释,并使之焕发出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新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由于在布局、构图上的精密构思而结构严谨、独具一格。在注意到其文本中对于现代"摄影术"大量成功运用现象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其绘景、写人的典型文本片段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出"摄影术"融入到现代散文艺术中的过程与表现方式。并通过进一步追寻"摄影术"融入散文的内在动因,挖掘出文化范式这一制约性因素,正是其现代化转型决定了白话散文逐渐脱离传统,最终成为了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散文是一幅气象恢弘的壮丽画卷,在我国浩瀚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流光溢彩,历久弥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散文流派争妍斗丽,各领风骚。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酝酿,古代散文以其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更突显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的意旨在于走进传统文化的宝库,赏析我国古代散文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