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中旬的北京,是举世瞩目的中心。尽管高校学生搞的绝食请愿正在进行之中,但人们期待已久的中苏高级会晤还是如期举行了。12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历史性的时刻 5月16日,这个日子给人们的印象将是深刻的。这一天,30年来中苏高级领导人首次会晤,宣告中苏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上午10:04,中苏高级会晤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开始举行。这象征着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正式和解。由中国、苏联、第三国来华记者  相似文献   

2.
1940年1月,由中苏两国共同筹备的"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莫斯科开幕。中央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及中苏文化协会挑选中国历代艺术品赴苏参展,展会的筹备因中央研究院各方意见分歧而颇费周折。本次展览会所展出的中国古代及中国抗战艺术品在苏联各界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推动战时中苏艺术文化交流、扩大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国艺术展览会"被迫中断,在中苏关系渐趋冷淡的背景之下,中苏两国间就中国参展艺术品归国所开展的交涉活动也颇具意味。  相似文献   

3.
新疆解放之初,刘少奇支持中苏《关于在中国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和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协定》(简称《中苏合作协定》)的签订,为新疆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趁机制造事端,引起国内的各种思想混乱,刘少奇及时提出澄清各种疑虑的意见,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政权。《中苏合作协定》的签订不仅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也为国内外经济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站在新中国发展的起点上,怀揣着亿万中国人崛起的雄心,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于1955年正式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那么,这样一个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是如何落户湖北武汉的呢?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席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月,经中苏两国领导人会谈商议,苏联政府同意帮助中国援建50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兴建一座钢铁企业.  相似文献   

5.
中苏两国的出版物交换工作肇始于1949年,出版物交换不仅促进了中苏两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同时也加深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共融.受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两国关系的影响,中国国家图书馆(时北京图书馆)与苏联各图书情报机构的出版物交换工作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并总体呈现出合作机构类型多样、双边合作积极有为、交换内容全面务实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唐金权 《兰台世界》2016,(20):133-136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中苏边界冲突开始增多。在处理中苏边界冲突问题上,中国采取了阻止边民外逃、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自卫反击战、举行边界谈判等多种措施,维护了边境的稳定局势。  相似文献   

7.
1950年2月,新中国与前苏联在莫斯科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华社为此发的社论“中苏友好合作的新时代”,经过毛泽东的精心修改。毛泽东是1949年12月16日中午抵达莫斯科,开始了首次访苏。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住在莫斯科姐妹河斯大林的第二别  相似文献   

8.
中苏东北经济合作谈判是战后东北问题中一项重要内容.1945年10月至1946年5月,同绕经济合作问题,中苏双方进行了大半年的交涉与谈判.这次谈判从其起因、过程,到结局,美国因素一直贯穿始终.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关东军后.  相似文献   

9.
1937年9月,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个月的翦伯赞,遵照党的指示,从南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在长沙与吕振羽、谭丕模、张天翼等人发起,组织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和中苏文化协会长沙分会,担任两会的常务理事,主编省委领导的《中苏》半月刊.长沙文夕大火后,作为省委的特别党员率分会迁往湘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沅陵县城,住总爷巷28号,改名为湖南中苏文化协会,仍以原来的名字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Voks)联系,主要是接受他们赠送的书报杂志和寄赠给他们的《中苏》及其他公开出版物.  相似文献   

10.
吴冷西著《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自6月16日起在全国发行。 中苏论战曾经是五六十年代国际瞩目的一件大事。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一事件的过程。这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回忆,并参考大量档案和历史报刊资料撰写而成,生动而详细地叙述了1956年3月至1966年3月中苏  相似文献   

11.
何立波 《兰台世界》2005,(6):122-125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党关系恶化。1968年起,中苏边境紧张气氛增加,冲突规模明显增大。“文革”爆发后,台湾当局认为是反攻大陆的“天赐良机”。但是美国对此避而不谈,还有意冷落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企图寻求新的盟友,苏联也希望借台湾来牵制大陆。在这种背景下,台湾与苏联开始了秘密接触。  相似文献   

12.
一叶 《湖北档案》2014,(12):42-43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甲车达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相似文献   

13.
一、半生作恶为封侯,当年逆子已回头1.雾都山城初识毛泽东一场霏霏细雨,给山城重庆带来了丝丝凉意。1945年9月1日,座落在市区黄家垭口的中苏文化协会门前挤满了许多人。上千名群众谈论着一个人的名字:“毛泽东!”今天,正在重庆谈判的中共领袖毛泽东,要来参加中苏友协举办的鸡尾酒会。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原因,中苏两国边界在黑龙江一段,在清朝时,只是简单地以江为界,没有严格划定。苏联一直站在当年沙俄蛮横的立场上,声称中国的边界应当划在界江界河的我方沿岸一线。这样一来,江中的岛屿(黑瞎子岛)自然就划归了苏联,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了苏联的内河。……1969年,中苏两国的珍宝岛流血冲突,盖源于此。  相似文献   

15.
1969年3月2日和15日,中国和苏联的边防军在珍宝岛上兵戎相见,激烈交火,向全世界表明了社会主义阵营里“老大哥”和“老二哥”的彻底绝裂,小小的江心岛立刻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面对武装冲突带来的安全困境,中苏两国政府和领导人一边积极备战,一边通过外交努力防止武装冲突升级。使得危机没有进一步扩大,但中苏两国的全面敌对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建立至苏联解体,42年间我们与前苏联保持了“同志”称呼。外交部礼宾司前参赞马保奉撰文介绍了中苏互称“同志”的曲折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互称“先生”新中国成立初,在中苏两国来往的正式文件中互称“先生”。中国方面对苏联发出的第一份外交文书中首次出现“先生”称呼,即1949年  相似文献   

17.
1952年中苏友好月活动中,全国各新华书店开始大量发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1953年3月5日晚,斯大林因患脑溢血抢救无效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3岁。  相似文献   

18.
美的化身     
高莽 《全国新书目》2010,(15):33-33
我初次见到沙漠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1年,在沈阳。她本姓张,名坤权,比我年长一岁,是阜新市中苏友好协会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保持一个声音说话,是冷战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苏共二十大后被逐渐打破.1960年中苏关系几度波澜,矛盾和危机迭起.为弥合中苏裂痕,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曾凭借与中苏之间的特殊关系,两度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20.
综合 《兰台内外》2013,(4):17-18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猛轰金门,震惊了全世界。毛泽东决定采取这次军事行动真正的和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仅仅通过炮轰的方式来封锁金门,造成一种气势和压力,迫使蒋介石主动放弃金门,从而收复全部沿海岛屿。然而顾及到美国对炮击行动的反应,毛泽东想借中苏同盟的力量,达到威慑美国的目的。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关于中苏共同建立海军舰队的建议,恰恰提供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