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版”,不能不说是出了新。新在哪儿?新在观念上。以前办报,口头上也讲贴近读者,但实际上贴得并不那么近,大报小报,都是一样地搞“新闻灌输”,读者爱不爱看我不管,反正报纸是照样出。“周末版”何以会一呼百应,并且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具有了空前强烈的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唯一空间,这个简单的常识,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很大代价才慢慢弄懂了它。“周末版”源于读者的需求,自然为读者所容纳。那么,“周末版”的社会效应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周末版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记得多年以前,一家新创办的报纸写在报头下的“关键词”是“关注着你的关注”,当时看了让人耳目一新,这种以读者为本的办报理念,在那个年代开了风气之先。但后来究竞“关注”得怎样也不尽了然。  相似文献   

3.
功夫与个性     
目前社会上各类大报小报非常多,报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让读者认可你的报纸?除了“时效性”、“可读性”、“实用性”等因素以外,突出“个性”当属取胜的法宝了。有的报纸每天都以“独家新闻”来吸引读者,久而久之,便赢得了读者的“忠诚度”,有了固定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4.
打造新闻策划 走出同质化迷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都市报间竞争激烈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办报的老总焦灼,看报的读者郁闷。缘何?因为随便搜罗同一城市的几份都市报就会发现,报纸承载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可谓“千报一面”,“你有我有全都有”。读者的俗话是“内容差不多”,业界的术语是“同质化”。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  相似文献   

6.
《武汉公安报》从1995年1月1日由四开四版小报改为对开四版大报后,至今保持着20余万份的发行量,在湖北省公开发行的众多专业报中名列前茅.在办报过程中,我们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围绕办报宗旨,精心设置栏目.“宣传公安,传播法制,弘扬正气,服务经济” 是我报一贯坚持的办报宗旨.根据办报宗旨,如何使其办出特色,办得使读者喜爱,是近年来我们全体报人苦苦探索的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栏目的设置,在办好报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版之初,我们就对如何设置报纸栏目,使其在各版安排合理、布置得当,栏目明确新颖,又有公安特色,在全体报人和广大读者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琢磨推敲,将栏目设置在报纸上多次公开刊登,根据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首先,根据办报宗旨,我们为报纸的四个版框定了较为鲜明的版性,一版为新闻版、二版为治安纵横、三版为警法经纬、四版为侦案大观;在此前题下,然后设置相应的栏目.一、设置有公安特色的栏目公安报刊,必须有公安特色,这是不容置疑的.由于我们是周报,跟省、市的《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天天出的报纸不同,抢新闻无论如何抢不过别人,于是,要从“独特”二字上下功夫.我们在一版设置了“本报特稿”栏目,这个栏目主要反映全市公安方  相似文献   

7.
报纸有大报和小报之分。然而,区分大小的标准是什么?人们的认识颇不一致。有以办报单位的级别为根据的,省级以上单位办的为大报,地、县以下单位办的为小报;也有以报纸的开张大小为根据的,对开的为大报,四开的为小报。这两者又往往是统一的。大报和小报,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有高低之别。于是乎,一些报纸纷纷扩版,以跻身于“大报”之林,有的宁肯将刊期延长,也要扩大版面。其实,这是一种向声背实、得不偿失的做法。报纸原名“新闻纸”,  相似文献   

8.
质量立报     
(一)当今时代,报纸如林,无论大报小报、老报新报,要想赢得读者,最根本的途径还在于报纸要有个好的质量。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生命;质量高州民纸兴,质量低州民纸衰。这一条铁的规律,谁也难以更改。报界时有办报难的叹息,难什么?难就难在报纸要有个“日日新”的质量,难就难在没有这样的质量就对不起我们广大的读者。。C里头想着这个理,办报就不能不抓质量。质量立报,质量兴报,应该作为一条坚定不移的要则,时时铭记于心,贯彻于行。(二)读者心目中的报纸质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宣传质量,一个是采编校质量。前…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也是调整读者思想的“启辉器”。因此,各级党报都把撰写新闻评论作为办报的“重头戏”来演。 然而,有些地方小报却认为自身“人微言轻”,怕说话无人听,写评论无人看,除了转载大报一些“通用”言论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土特产品”。在这些报纸中,由于有自卑感,新闻评论竟成了一块“撂荒地”。 近几年来,作为县市级的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份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读图时代与新闻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由中国记协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发起,在银川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加强报纸新闻摄影这一翼”。银川会议在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成为新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会议以后图片已普遍受到各家报纸的重视,打破了报纸以文字为主的传统观念。据统计,全国47家大报中,每月采用新闻照片200张以上的报纸有五家,其中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传媒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各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吸引读者,一张报纸要把一定数量的读者吸引到自己身边,非得有不同凡响的独特之处不可。要么,你的报道是独家的;要么,你的报道形式别出新裁;要么,你的报道比别人更权威、更深刻……否则,就会变成自己办报自己看,既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更达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专栏之所以在1995年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原因就在于她“特”、“新”、“快”、“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5目,“今日话题”在光明日报上一亮相,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很多读者从千里之外打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地市报纸,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了解本地本市,还想知道全国和世界;不仅想了解政治、经济,还希望知道文化、体育……。“本地东西太多”已经不是什么“优点”。第三,“小办”未必真“小”。在地市报纸的版面上,常见大块的会议消息和官样文章。平心而论,这种现象往往比大报还严重。“小办”的排他性和扬本性  相似文献   

13.
一、“小报”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业界基本没有“大报”、“小报”的提法。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报纸品种迅速增加,出现了大报办子报,各行各业办报的高潮,“小报”由此而产生并发展起来。 何谓“小报”,目前尚无科学的定义,国际上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英美等国通常把影响大、品位高、政治性强的综合性报纸称为大报,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泰晤士报》等。《太阳报》尽管发行量很大,有300多万份,但由于其报道手法低劣,大量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新闻业最近几年真正“火”起来了,一改过去那种“上情下达”多“下情上达”少的传播体制,纷纷展开了争夺受众的竞争。报业范争似乎最为激烈。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等)五光十色,它们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之章招徕读者。“大报”(主要是日报)也不甘示弱,它们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这场以受众为争夺焦点的报业大战正方兴未艾。 报业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报纸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广大读者手中,读者花了钱来买(订)报。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毫无疑问是一仲商品。马克思认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报纸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读者就不愿去买它,读它;读者不愿去买、去读,办报的一切意图都会落  相似文献   

15.
其一:办报“讲政治”,不是否定办报规律而不讲宣传艺术。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主办《莱茵报》时就提出报刊的内在规律问题,尔后在主编《新莱茵报》时更表现出高超的宣传艺术。可见,无产阶级政治家办报,并不是只要目的而忽视方式方法,这也是无产阶级政治家关于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哲学思维的体现。不断追求革命任务的实现与报刊宣传艺术的最佳结合,不断探讨政治活动规律与办报规律的有机融合,正是无产阶级政治家办报的特色和经验。办报“讲政治”,不是把报纸变成枯燥无味的“政治教科书”。读者是报纸的宣传教育对象,又是报纸的服务对象。强调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实际上就是办报“讲政治”的一个客观要求。目前,许多报纸增版扩版,优化版面结构,正在朝这方面做出努力。如上海《解放日报》从今年元月1日起,推出“双休特刊”,就是旨在吸引读者,扩大宣传教育对象,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报周围。这对于做到报纸的指导性与可读性的有机融合,积累办报“讲政治”的经验,无疑是可贵的探索。 其二:办报“讲政治”,不是单一强调报纸的舆论导向功能而忽视报纸的信息传递、广告发布和娱乐等其它功能。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报纸的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严肃大报的代表之一《泰晤士报》正式“瘦身”,以四开“小报”的形式出版。在英国,高级严肃报纸以小报样式出版早有先例。1992年《卫报》就已经把其第二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在继续出版对开大报的同时,还出一份同样内容的小报版,两个版本在市场上同时销售,价格也一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大报或者小报。2004年5月开始,《独立报》彻底转型为小报。《泰晤士报》2003年11月26日推出小报式样的版本,“大小并行”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全面取消了大报版本。《泰晤士报》改版…  相似文献   

17.
环球之窗     
《传媒》2002,(7)
由华裔方家经营的美国《旧金山观察家报》5月16日正式改版成为“小型报”,以全新面目和读者见面。 该报负责人方李邦琴女士表示,改版主要是为这份有130年历史的报纸注入新活力,使之赶上时代。 据称,《观察家报》是美国第一份由大报改变成小报形式出版的报纸。方李邦琴称是受了《纽约邮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等多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读者讨论”是报纸进行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鲜明体现。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的读者讨论有了新的发展:原来是偶一为之,现在办成了定期专栏,讨论话题也海阔天空,上自国家政策,下到生活小事无所不包。版位也越来越重要:原来一般是放在“读者来信”之类的群工版,如今许多讨论也堂而皇之走上头版。拿上海几家报纸来说:《解放日报》在双休特刊上展开了“大哥大应不应当进入校园”的讨论;《人民日报·华东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媒体和网络的激烈竞争中,城市广电报如何应对挑战,求生存,图发展?笔者认为,积极构建编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搞好开门办报,实现报纸由“我编什么你就看什么”向“你想看什么我就编什么”的转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胜法宝。认清开门办报的“三利”城市广电报是一张深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俗话说:“众口难调”,读者群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报人不能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惟有面向社会,深入读者,广交朋友,准确把握读者“口味”,才能为读者烹调出一道道美味“大餐”,赢得读者的青…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候 ,申奥成功 ,美国遭恐怖袭击 ,国内一些大报纷纷在“第一时间”出了号外 ,受到读者欢迎。这对提高报纸自身知名度 ,扩大发行份额作用不小。意想不到的是 ,近日一家颇有影响的报纸也不声不响出了一份号外 ,不过这是和报纸一起出版的一家名牌快餐广告。为广告出号外倒是新鲜事 ,是褒是贬 ,值得议论一下。报纸的号外 ,在新闻学中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范畴 :“报社因需要及时报道某项重要消息而临时增出的小张报纸 ,因在定期出版的报纸顺序编号之外 ,故名。”名牌快餐所占的应该是广告版面 ,而不是新闻版面 ,这种广告是商家付了一定费用后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