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代宗师,是蜚声世界的杰出的剧作家。文章从两个方面即:田汉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中国话剧史上,田汉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家和中国话剧诗化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缔造者,全面、详尽、深入地论述了田汉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其创作的话剧凸显时代氛围的同时又能表达出温馨、轻柔的浪漫韵致,在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中国民族传统戏剧文化为蓝本,结合西方文化的戏剧精华进行创作,实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融合。本文以其独幕剧作品《咖啡店之一夜》为例,对其话剧作品的艺术结构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田汉1949年之前话剧创作的内在矛盾源于其艺术思维模式的转型。30年代初期,在经历严肃的自我批评之后,田汉由政治与艺术的二元论转变为一元论,其话剧创作思维的兴奋点也开始由宣泄个体生命的感伤情绪转变为表现社会群体的政治意志。但对并不擅长社会性题材更不擅长政治性题材的田汉而言,只有等到40年代创造出与其艺术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性与抒情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和谐的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时,才获得艺术的新生。这种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相当成功地沟通了政治与艺术、时代美学主潮与创作主体审美优势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当田汉创造出这种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时,其话剧创作的内在矛盾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刘展 《中学语文教学》2007,(8):F0004-F0004
田汉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莫基者,而且在诗、词、歌、曲的创作方面,也是文坛上屈指司数的大家。廖沫沙赞其已经达到“敏捷诗千首”的境界。1933年田汉和聂耳携手创作了许多进步歌曲,最为大家传唱的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相似文献   

5.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睿智而富寓激情的民族性,语言极富中华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有“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称的话剧《茶馆》,就体现出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因这种语言魅力而反映出的“民族的亦是世界的”这一艺术真谛。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开口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现出极其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20年代,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田汉开始了他的上海时光,田汉和上海这座城市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现代都市文化对田汉实验话剧的接受、租界体制下南国社话剧运动的开展、移民城市中流浪漂泊的波西米亚风格、左翼浪潮下话剧探索的现实转向这四个方面,都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对田汉早期话剧探索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田汉在上海时期的话剧创作与活动,也为中国早期话剧中浪漫感伤与客观写实风格的形成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什么称之为意境美?意境美是一种特性,用以审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从古至今创作出诸多具有意境美,艺术造诣极高的作品.在明清两代,理论家多以吸取是否具有意境作为衡量的标准,王国维则在理论上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话剧意境是前人有所涉及但却语焉不详的论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意境引出话剧意境的概念,然后依据三种不同标准将话剧意境分为壮美意境和优美意境、整体性意境和局部性意境、剧中意境和剧尾意境,并在论述诸种意境的过程中分析它们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田汉话剧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但整体上具有戏剧场景开放、戏剧情节淡化、诗化特征明显等特点。田汉话剧风格的复合成因既有个人性格、经历、素养的原因,又有汉民族戏曲的表现形式和西方现代主义、唯美主义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意境”与“诗味”理论在《红楼梦》中得到集中体现。曹雪芹采用立体的、多方位的艺术创造手法,建构出具有特殊蕴味的文学审美意境,这是它不同于传统旧小说和西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红楼梦》中的意境是系统性的,立体式又浑融一体,在艺术上营造出“丰实空灵”的意境,放射出悲剧性、哲理性、空灵性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夏衍受外国戏剧的影响是自觉的追求,那么,民族戏曲对夏衍剧作的渗透则是自然形成、潜移默化的,是无形地融化在其血脉中的。研究夏衍借鉴戏曲的话剧创造,就是挖掘融化在夏衍血脉中的民族戏曲传统。而从“中国的契诃夫”夏衍其剧作的写意、意象和对戏的追求中,就更能说明民族戏曲对中国话剧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12.
背供是我国戏曲独有的表演方式,场上之人通过用一只水袖抬起、向前走一步或转身动作直接面对观众自我招供和抖露,场上其他人均听不到(唱白)或看不到(表情)。而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中,有一种背供表演可以为场上其他人听到或看到,称为"不完全"背供。"不完全"背供表演不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着作用,扩展了学界对于背供表演的认知,而且丰富了无"墙"之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品却脱离了上古文学传统,确立了汉赋的表现世界,标志着汉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熟知戏剧传统,在创作中又追求突破,力图在戏剧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发展。继承与创新是解读其作品的密码。本文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探讨了奥尼尔对象征主义、古希腊神话故事、自然主义以及超人哲学等传统元素的借鉴与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论梁启超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戏剧对传统戏曲营造戏剧情境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造,综合、发展并推广了前人的戏剧技巧,如化妆演说、对唱加对白等,其创作直接启示了中国近现代戏剧的文本操作,深刻影响了近现代戏剧走向。  相似文献   

16.
韩寒的长篇新作《1988》展示了捕捉当代社会戏剧性的宏大野心,韩寒的成名本身就是当代社会戏剧性的绝佳体现,他围绕《1988》限量版所导演的是一出以商业化机制中某些固有模式为目标的"微型反抗"戏剧。  相似文献   

17.
田汉的早期创作是对于“新浪漫主义”的自觉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艺术的思考.本文将以“死亡”为线索,探讨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三部喜歌剧中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从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研究这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及塑造这些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