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程  兰明 《百科知识》2024,(3):9-10+14
<正>女性在各种权利上追求与男性完全平等。妇女解放不仅涉及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也是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起点,深刻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妇女地位的嬗变,以及妇女备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对于研究妇女解放及科学地指导妇女解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规律,邓小平深入具体地分析目前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提出了正确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方法;唯物史观还揭示,人类社会在基本矛盾的运动下,其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邓小平从新的视角审视当前地球上两大基本制度,更加注重从矛盾的统一性方面处理两者的关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3.
相对主义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相对主义与科学之有效性的共存。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如社会建构主义)主张将科学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与科学有效性的矛盾。“相对主义和科学的有效性”之争便是这一矛盾的直接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用实践建构主义取代社会建构主义;(2)用本体论的相对主义取代认识论的相对主义;(3)用本体论化的科学取代作为认识论概念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基本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尽管人类在发现基本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有效工具和有效科研组织模式的缺乏仍然是制约科研效率的主要瓶颈。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新的可能。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科学研究领域大放异彩,不仅助力解决了一些核心科学问题,扩展了科学方法,也开始带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作坊模式”转向“平台模式”。目前,我国已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AI for Science)领域打下良好基础,应把握机遇,争取引领科技创新,为人类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本文通过明确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STS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专题讲座、现状调查以及STS信息的收集和交流等途径进行STS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也就必然要把科学文化纳入到其研究的领域中。无论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还是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都是在科学为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对科学的一种哲学反思,这种反思过程也就是科学文化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开创性做了探讨,对从普赖斯“科学学”到“科学的社会研究”、再到最近美国“科学的科学”计划的科学学历史演变做了探讨,提出了对当代科学学发展的启示。结论发现:(1)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以探讨科学为社会有益发展服务为主要问题,开创了对科学社会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思路,不仅为后来的科学学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科技政策研究和科学的社会研究产生奠定了基础;(2)普赖斯在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为科学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推动“科学的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但普赖斯对“科学的科学”解释存在着张力和歧义,带来一些误解和偏差;(3) 2005年美国开始的“科技政策科学计划”是普赖斯“科学的科学”思想的复兴,在此基础上更新的“科学的科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回归贝尔纳的思想;(4)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对思考今天科学学的使命、任务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发展创新。正确认识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分析,用唯物史观科学评价。这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有其不可否认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辉 《科教文汇》2009,(32):231-232
以人为本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条件下人的解放道路的最新探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由物质生产、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两个维度组成的理论体系。然而在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我们却出现只关注物质生产、历史规律决定作用的一面,忽视对"人"的一面的发展,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为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唯物史观中"人"的思想做出一点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民科学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科学素质包括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把握,更体现了对科学精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献身精神,以及辩证的、开放的、多维的思维方式。我们简单地理解国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的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始终交织在一起 ,这是他不同于前人之处 ,也是他比同时代人深刻和独到之处。他不是纯粹的科学家 ,却和所有真正的科学家一样首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更看重科学的社会功能价值 ,并用“方法”为科学做出了统一的脚注。在对西方科学狂热的尊崇中 ,他倡导的是实证、是主客观的统一。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 ,朴素的唯物论的科学观升华为唯物史观 ,“物质一元论”在成为“科学一元论”之后又被赋予了“经济一元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滕瀚  陈小容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72-1076
 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西南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7人进行了调查。对西南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审美倾向、艺术审美倾向、社会审美倾向、自然审美倾向及其它审美倾向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并与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同类审美倾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科技工作者和全国科技工作者在审美活动的选择上,平均数由高到低依次都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2)科技工作者科学审美倾向显著低于自然审美倾向、社会审美倾向、艺术审美倾向;(3) 西南科技工作者在艺术美选项上显著高于全国科技工作者,而在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的选择上两者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科学系统的经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系统的经济环境陈益升(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学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形成和演变总是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所谓科学系统的经济环境,是指存在于科学整体之外并对科学整体产生作用和影响的经济因素的总和。一、科学与经济的关系现代社会发展表...  相似文献   

14.
陈昭彦 《大众科技》2008,(3):169-170
科学的动力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微观机制)主要从科学自身的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思想体系。从意识形态方面: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外部原因(宏观机制):科学传统的演化,社会、文化、国家政治、伦理、哲学等人文社会学观察。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科学学派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伦 《科学学研究》1997,15(3):17-23
科学学派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社会“交叉”的产物,科学危机是科学学派形成的前奏,科学社会的需要则为科学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学派理论纲领的形成有其充分必要条件,学派领袖则是集知识权威、导师权威和组织权威(加上迷人的气质)于一身的科学权威;科学学派的“核”在学派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师生互择”机制决定其聚合的轨迹,科学论争(科学竞争)则起着催化放大的作用。科学学派的繁衍、分化是其引人注目的两种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们引入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教育思想,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创造发明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118位科学家撰写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一书于1998年6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提议再编著续集,续集定名为《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它强调跨门类科学、多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推动中国科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国科学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增强科学创新精神。现已向广大中国科学家(含海外华人科学家、留学人员)征稿,撰稿要求是:(1)难题至少必须涉及两门一级学科,更注重两门以上的多学科交叉,以及跨门类科学(…  相似文献   

18.
柯溢滨 《今日科苑》2012,(23):33-39
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科技类社会团体,是科协的组织基础、职能基础和工作基础。做好新形势下的学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科协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奉献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1、邓晓芒先生的《情感的位置——答石砩先生》一文(载《科学·经济·社会》1998年第1期),针对拙文《为“大孔子学说”的情感一辩——与邓晓芒先生对话》(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对其《新保守主义的理论与情感——评胡国亨先生〈独共南山守中...  相似文献   

20.
杨菊枝 《科协论坛》2006,21(5):41-42
科学评价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本身以及团体、个人、组织、出版物、甚至企业的评价行为。尤其是科学工作评价(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科研效率等)、团体评价(大学评价、企业评价)、科学如版物评价、工程评价、个人评价等在实际工作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就其评价内涵来说科学评价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管理与利用的过程。研究科学评价及其信息机制和社会原则,对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制度,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