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2.
汪奕存 《林区教学》2011,(7):126-127
分析了肖邦的音乐风格以及形成原因,是源自对祖国波兰社会现状深深的忧虑以及对民族深沉的爱。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的关注和忧虑,是肖邦音乐创作的主线,细腻的情感是他音乐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材第十一册第二课《大江的儿子》,介绍了炎黄子孙尧茂书为了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尊严,不怕艰难险阻开始了首漂长江的壮举,最后光荣牺牲的事迹。尧茂书用他对祖国深沉的爱,满腔的情,谱写了一曲深刻、悲壮的爱国主义颂歌,唤起了一种勇于探索、不甘人后、开拓前进的新的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肖邦的心脏     
波兰著名作曲家肖邦(1810—1849),1930年离开祖国波兰去法国学习,当时波兰正处于俄、奥、普三国的统治下,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定居巴黎,从事创作和教学。肖邦在国外,时刻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以他的音乐鼓舞祖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期望和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一些朋友知道他对祖国的热爱,曾赠给他一个银杯,里面装满了波兰的泥土。1849年十月,肖邦临终前,知道波兰的反动统治者不会允许把它的遗体运回祖国去,便向姐姐说:“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吧! 如今,在巴黎的肖邦墓地上,撒有他祖国波兰的泥土,而在华沙的教堂里,埋藏着肖邦的心脏。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念坚定,党性坚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在周恩来同志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中,处处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对党无比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事事贯注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在对外工作中,他一贯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的主权,维护民族的尊严,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受到世人赞赏周恩来一生勤奋工作,任劳任怨,顾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本文将以历史层面为背景,分析指出了爱国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屠格涅夫晚年创作了 82首散文诗 ,它是作家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是作家晚年对社会生活、人生价值导向问题的深刻反思。本文就从屠格涅夫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探索以及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 ,探讨他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8.
刘海燕 《辅导员》2010,(4):J0014-J0014
“以前总觉得西藏很大,这次出了门才知道,西藏只不过在祖国的西南一隅,祖国真大……”当问及此次出行的感受,高一学生洛松登增迫不及待地谈起了他对“大”的感觉。“不同地域、不同地貌、不同城市、不同民族、不同习俗,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如果我们的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话,他将如何学得好祖国的语文,又如何谈得上创新呢?所以,积极开展有效古诗词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作家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作品流露出来的对自由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向往光明的乐观精神,都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一家     
在祖国的土地上,我们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不分你我他。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与祖国观念是相互依托的。本文从二者的基本概念入手,研究了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特殊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祖国观念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英语专业大学生民族精神与祖国观念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它包括三个情感层次,一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二是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三是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而历史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内容,毫无疑问必须担负起塑造民族精神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人民、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关注,把祖国的利益和荣  相似文献   

15.
黄现(1899~1982),系著名的史学家、教授。他的著作、道德对于后代有着很大的影响。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覃应机曾称赞地说道:“他的一生,表现了一个历史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现了一个壮族学者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  相似文献   

16.
民歌     
诗人虽然身居海岛台湾,却时刻心系祖国,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爱,在诗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诗题《民歌》,看似平常,却内涵丰富——几千年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不都浓缩在质朴的民歌中吗?这里是借民歌之名,显民族之魂。了解了这一层意思,就不难理解那仿佛横空出世的惊人诗句——“传说北方有一首民  相似文献   

17.
仅活了58岁的波兰“民族诗圣”密茨凯维奇,为赶走沙俄的统治,求是民族独立,进行了近40年的不懈斗争,他的诗歌即是他同敌人战斗的武器,又是他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之心的流露,他的诗至今仍像熊熊的烈火一样在燃烧,鼓舞着世界人民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8.
纪晓岚与新疆有不解之缘。他以客观生动的笔墨展现了新疆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之所以能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在于他对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有全新的认识,也在于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掀开了我国教育史上新的一页。他的教育实践,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与解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他强调:“要懂得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