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专职律师。我业余时间写新闻是从实例报道开始的。我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报道,必须是“新”的或“深”的,如果既“新”,又“深”,南普洁教育于案例报道之中,那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实例报道了。首先说“新”。“新”就是以前没有过的,或虽然有便表现方式不同的东西。这又可分为“新案例”和“新角度”。一、新案例。我们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新观急、新事物层出不穷,为规范新的东西,新法律也一切接一部的颁布施6。新旧观念的碰撞,新法律的实施必始会引发新的案例,典型的新案例执显好的新闻硬材。如:几年前,我市一律师因…  相似文献   

2.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媒体的"富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讲好城市故事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以《连云港日报》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剖析地方媒体如何借助新闻人物讲好新时代城市故事的典型案例,展现在中国故事传播中的地方媒体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3.
王泉水 《中国广播》2006,(12):64-65
法制节目以其异军突起的姿态和别具一格的风采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各家电台、电视台的一个重要栏目。但是综观近些年来的法制节目,有不少不但没有涵盖所应涉及的范围,而且常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偏离法制节目所应坚守的底线。比如:报道内容停留在对案件一事一议的描述和庭审纪实上,公安破案是抓获加案例,移送检察院是起诉加案例,法院开庭是一审加案例或二审加案例。又如:把工作简报或领导讲话加上工作措施做成了法制节目;某法院推出了一条针对内部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曾看到一则报道,读后,令人如鲠在喉,如垒积胸,觉得很不是滋味。报道说,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内,某市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和一辆中巴车在路口相撞,造成四人受伤。当地一家早报的标题是:《砰!两车惨撞喇!飞出血人》,题目如此,正文里的描写就更具体而细微了:像什么碎玻璃飞溅的样子,乘客们惊魂不定的神色,受伤乘客的痛苦状态…… 一起充满血色、惨痛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当地的这家早报可谓反映及时,其报道也真称得上  相似文献   

5.
开掘案例报道的法理和人文内涵俞评案例报道是宣传法制的一种形式、手段和载体,它的主要功能不是休闲消遣,而是教育人、警示人、引导人学法守法用法。离开了这个根本,一味地追求离奇、刺激或者轰动效应,案例报道难免走入死胡同;抓住了这个根本,记者才会自觉地调动和...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会议是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如何充分利用好会议这一宝贵的信息源泉,写出出新出彩的好新闻?作为一名常跑会议的记者,综合别人的成功范例和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搞好会议报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深入会议报道不是报道会议本身,不是程序报道(当然不否认有些会议,如人大、政协例会,就要求准确无误、干净利落地报好程序),会议报道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会议中拎出新闻。而拎新闻的前提是,深入会议,了解会议,把握会议。深入会议,就不是蜻蜓点水式地跑会,像现在有的记者那样,拿到材料,一走了之。在会议上各种  相似文献   

7.
在声势浩大的全民积肥、造肥运动中,山西日报展开了1959年宣传报道上的第一个战役。“精采地开始一九五九年”,这是山西日报编委会在今年年初向全体人员提出的战斗号召。全社认真地学习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对省报工作的意见。提出学习好,报道好,总结好,规划好的“四好”要求。全民积肥、造肥运动,是一九五九年农业大跃进的第一个大浪潮。一月二十日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提出开展全民积肥运动之后,在二十二日的山西日报上,积肥运动报道迅速地摆开了阵势。报道一开始,就以醒目的大栏题,连续地提出了响亮的鼓动口号。如“把肥料帅旗插起来”“大挖潜力,广开肥源,人人积肥,处处积肥”,“全民进军,为肥而战”,“肥料挂  相似文献   

8.
可读性这一概念近年来成为新闻业务探讨中非常热闹的一个词语。但似乎许多人对这个词在内涵把握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把可读性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些报道形式上的问题,如文笔要好、写得要生动;二是把可读性简单地等同为趣味性、生动性。在上述偏差的影响下,很多新闻单位在进村内部业务探讨时或  相似文献   

9.
正70多个小时过去了,MH370至今杳无音信。马航失联就如一道沉重的阴霾,笼罩在舆论上空。传统媒体和官方微博微信形成的立体报道格局显现威力,微博微信几乎被马航失联刷爆,网友表达对奇迹的冀望。然而,也有些同行的表现却不够专业:一些媒体在对失联乘客家属的报道上,丝毫不顾及家属的感受,现场发生新闻争夺战;一些乘客亲属对记者镜头极为不满和无奈……尽管有媒体从业者说"媒体是家属在很多情况下唯一的依靠",但更多网友表示:  相似文献   

10.
案例报道作为党刊实施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但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发挥案例报道在惩治腐败的“投枪”作用,应以维护大局稳定作为必要前提。而要把握好这一点,则必须切实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 一、强化责任意识的特殊意义 近年来,案例报道成为新闻出版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在纷繁的表象背后,有着令人担忧的媚俗化以及“自由化”倾向,使得本应以舆论监督为根本出发点的案例报道陷  相似文献   

11.
宋洁 《今传媒》2016,(9):46-47
伴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搭载飞机出行,也变得越来越“平民化”。但相比之下,我国民航乘客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安全隐患时有发生,提升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客观地从我国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的报道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对提升我国民航乘客安全意识新闻报道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对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题材重要和报道方法上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如何提高对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特别是在采写中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这一报道形  相似文献   

13.
曾昭斌  夏颖 《新闻前哨》2002,(11):21-22
案例报道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宣传形式,它通俗易懂,寓法于理,潜移默化,警世省人,读者乐于接受,是吸引读者的良好的报道方式。但是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是大量的,新闻媒体能报道出来的只能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案件。不同的新闻媒体根据不同的编辑方针,在采用案例报道上也各不相同。就《荆州日报·法周刊》来讲,最受群众欢迎的还是那些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特别是对警世省人开掘较深的稿件。强化警世省人的社会功能本报刊登的《“试婚”悲歌》,从警世省人开掘的方面来讲,是一篇写得比较好的案例报道。案件的主要事实是: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谢欢 《青年记者》2016,(29):17-18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的固有模式被革新,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被打破,使媒体传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表征,如议题设置全面化、群体效应凸显、“蝴蝶效应”加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实现“共振”.但新闻法学界认为,新闻自由的滥用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媒体审判,二是涉嫌新闻侵权.因此,媒体应该掌握好“度”,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挖掘事实真相.笔者以“复旦投毒案”作为案例,着重分析文本内容的新闻框架,具体研究问题为:媒体在报道“复旦投毒案”时是如何组织内容的?媒体报道的方式是怎样的?存在哪些不当报道?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一位空中小姐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飞机即将起飞时,她用两种方法劝说乘客们系好安全带。她对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否则会给你带来不幸。”她对另一些乘客说:“请系好安全带,这会使你更舒服些。”两种劝说,产生了两种效果。前一种劝说,应者渺渺;有的乘客甚至顶撞她:“请别唬人。”后一种劝说,大多数乘客都服从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要注重社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新闻采编》2000,(6):13-14
社会新闻,概略地说是指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一种新闻体裁。因为社会新闻大多发生在市民身边,如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它们往往很具体、很典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能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把它报道好了,往往能产生很好的舆论教育作用。近几年来,社会新闻的报道比重日渐呈上升趋势,而如何才能把社会新闻报好,让上头、下头都满意,也就成了一个需要大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怎样使比较单一的公交系统的报道丰富多彩呢?我认为,深入采访去发掘新的角度,是避免“炒冷饭”的主要途径。前年初,我在与人闲谈中获悉,1路公共汽车上有位青年售票员叫华丹,她向乘客介绍太湖风景、风土人情、各种特产,收到中外乘客表扬信上千件。于是,我深入采访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王庆国 《青年记者》2006,(22):39-40
《大众日报2005回眸》一“总编精彩观点回放”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工作性报道要有突破。写好工作性报道比较难,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读不爱看。搞好工作性报道一要选准问题,二要为实际工作提供经验,开启思路。”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逐步被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大学所采用的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其功能基本吻合了搞好工作性报道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与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相类似的案例报道,已经成为我国一砦优秀财经报刊增强服务性和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党报推出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案例报道,应该成为打破工作性报道“僵局”的方法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过去有一言“分析好、大有益”,其实对人、对事确实应辩证地看,一分为二地分析,写报道同样如此,辩证地写,有分析地写,就比较全面、客观、真实。最近读文汇报体育版上头条新闻《火亮:跳台三好生》,被标题紧紧吸引住了。火亮,一个在十运会上崭露头角的“小不点”,了解的人不多,记者为他写报道、做介绍,很有必要。标题上的“跳台三好生”,很新颖、很吸引人,三好在哪里?没想到全文辩证地看“三好”,三个插题已能表明此观点:一训练“不好”比赛好;二身材“不高”感觉好;三读书“不好”跳水好。原来,三好与三不好是如此对立又统一在火亮身上,真有…  相似文献   

20.
唐务逊 《记者摇篮》2004,(9):60-60,52
时政报道是以领导活动为主体的报道.它历来在主流媒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电视台对此也相当重视,不敢有丝毫马虎,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或部门来负责相关的报道,并在重要时段和位置播出。重视自然会有回报:时政报道大都能很好地把握舆论导向,履行党和政府喉舌的职责,也确实产生一批社会反响好、令人称道的好的报道;但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