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身体德育:学校体育的德育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学角度审视当下社会中的身体伦理困境,身体德育长期缺位难辞其咎。学校体育往往以竞技伦理化的"体育道德"为自身的德育起点,其理论取向已无法适应教育对象在身体道德发展领域潜在的客观需求。分析青少年群体中身体道德异化的现象,提出身体全面发展涵盖了身体道德素质的发展命题。作为公民道德修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身体道德素质并不等同于竞技伦理,身体德育才是学校体育中德育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体育竞技不断发展,其蕴含的美学价值也愈发受到关注。然而,作为体育竞技美学价值这一场域的本源——身体,却逐渐专项化,体育竞技中身体形态的整体美与运动技术的表现美变得畸重畸轻,这也使整体多元之身体美走向失衡与扭曲。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中西方身体美学的研究,分析现代体育竞技中身体美被忽视与扭曲的原因,通过对古希腊“健美的身体观”以及舒斯特曼笔下灵性身体场域的分析,提出“充满灵性的健美的身体”,而这一场域的本源即高度敏锐身体自我意识与健美体形结合所形成的身体本身,补足了被现代体育竞技所异化的本应是整体多元之身体美。  相似文献   

3.
身体社会化是儒家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古代体育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中国现代竞技体育同样具有西方竞技体育异化的某些特征,但两者绝不等同.照搬西方异化论,不但不能阻止中国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异化,而且还会走不少弯路.解决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过度异化需要引入儒家身体社会化理论,以弥补西方异化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查德·舒斯特曼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并提议建立身体美学学科.在舒斯特曼身体实用美学理论中,他构建了一个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体育运动实现为主要手段的实践主义身体美学.文章通过身体转向分析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体育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科 《体育学刊》2016,(4):12-17
身体所在的世界是不断生成、充满变异的可能世界。对于可能世界的触及,身体的方式较之对象化思维方式更为本原;身体以在世存在为先决条件,通过身体实践,既涌现出身体存在的度,同时亦表达出身体自身、共构出多姿的可能世界。体育是基于身体在世存在领会的一种身体筹划,它不仅仅面向身体健康这一议题,而是以身体筹划而建立普遍的世界因缘关系,建构出迥异于思维认识的"身体-世界"图景。存在是身体在世的底线,超越存在、适应可能世界的生活,实现身体自由是体育之身体筹划的追求——身体始终在生成,世界不断在变异,需要体育来维系身体与世界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于此,体育的意义还表现为可能世界中"身体-世界"关系互构所揭示的丰富世界景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及人类文明等发展而提出的元宇宙,不但扩大了人类生活与发展的空间,而且为人类文化叙事提供了丰富的建构路径。在元宇宙及数字表象拟态背景下,体育文化叙事边界呈现了主体、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的拓展。通过对这种背景下体育文化叙事边界拓展的分析,不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视角把握体育文化发展,而且有助于展望体育文化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在元宇宙及数字表象拟态的发展下,技术嵌入与数字算法中的身体持续在场为体育文化叙事边界拓展提供了支撑。体育文化叙事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传统与现代空间中相关文化叙事的整合。在未来发展中,体育文化叙事边界将在去中心化、沉浸式及持续再造中进一步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7.
王深 《体育学刊》2011,18(2):31-36
体育运动之美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可分为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源自运动中肌肉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快感";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快感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三是超越于二级反射的感觉共鸣,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只有从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并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王若光 《体育科学》2022,(11):27-34
从“体育何以思政?”问题出发,聚焦体育学科专业的身体技术,对身体技术的规制性、分置性、仪式性、观赏性与师范性5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重点讨论并揭示了体育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在身体技术获得的同时如何与道德品质、合作精神与爱国情怀发生关联。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发生的内在机理是通过身体技术的学习与参与,自然而然地生成;体育课程思政的根本教学途径应是教师以身作则的“濡染”与学生感同身受的“化”“悟”。鉴于体育学科专业特质,通过身体的教育,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不可替代性,需是“通过身体技术的思政”。  相似文献   

9.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人类共识性危机情境仍在延续,在疫情危机影响之下,东京奥运会将成为奥林匹克新历史分期的起点。通过对奥林匹克文化本身、运动员、运动员之间的互动、运动员与观众的互动以及赛场的狂欢等要素进行研究,认为:(1)共同体精神、生命政治以及生命精神将促进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再赋予,具体表现为:共同体精神促进了身体价值和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扩布,身体在"权力装置"的有效操控下成为具象化的生命体,以生命为核心的"脱域的共同体"在技术嵌入下得以建构。(2)对于备战的运动员而言,以技术为主线实现身体再造成为核心,具体表现为:心理再造是身体再造得以成功的基础,身体再造作为群体共识,身体数据的量化促进了运动员潜能激发。(3)对于特殊竞技场域之中的运动员而言,角色身份互嵌成为"互动"主题,具体表现为:符码操持下的多元竞技者,在单向互动与多元反馈的过程中承担精神引领者和神圣符号建构者的角色身份,多重情境之下的运动员身体符号被不断解码和放大进而提高社会动员的有效性。(4)对于"没有观众"的赛场而言,脱域的共同体建构了集体欢腾的新表象,具体表现为:"符码权力"促进了身体价值重塑与情感互动,虚拟在场的身体聚集通过语态互动促进脱域共同体的情感连接与情感激发,数据化的身体趋向在革新观看理念的同时,将会对竞技主体的构成要素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从文化视角探讨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运用逻辑思辨结合经验案例分析,论证“技术具身”理论之于电竞文化的作用路径;并从参与身体交互的3个主体中归纳“人-机”式、“人-机-人”式和“人-机-媒介-人”式三重身体交互,表明电竞通过界面突破身体边界,进一步凸显身体间性关系并拓展身体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身体育”的概念,从电竞对竞技观念的承载、身体的竞技方式和身体的文化表达展开对电竞体育属性的思考,并以体育的“四体演进”反思电竞的发展。交互技术的发展促使利用电竞来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可能,未来仍需解决电竞的教育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农业文明中,身体是生存之根本,对身体的形塑直接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现代工业文明中工具理性独占鳌头,身体的祛魅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沦落到了被遗忘的边缘;在生态文明中,身体哲学重新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健康促进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所在。直面未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立足民族性,关注人类身心健康,走健康促进之路。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节庆期间我国农村民俗活动的调查,以盐城农村义丰龙舞及楼王莲湘为个案,揭示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追溯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及其现实困境,并提出发展农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传播的特征为体育传播平台与通道选择的“多元化”、传播者与受众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碎片化”.以伦敦奥运会传播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生态主体的定位进行分析发现:电视媒体体育传播的“霸主”地位仍难撼动;广播媒体体育传播拥有时空相对固定的受众;通讯社和平面媒体体育传播的“信源”地位与深度报道特色凸显;网络成为体育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自媒体与移动媒体成为新技术条件下的全新体育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体育传播的发展方向为:体育传播者应增强信息分析与解读能力,有效呈现数据;受众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理性选择数据;媒体应打造跨媒体整合传播模式,高效集成数据;政府及相关组织应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履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新材料、新工艺所研制出来的新型体育器材在高水平国际性的比赛中,在创造世界纪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要创造世界纪录,不仅要有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行进的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也是关键的内容之一.尤其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成绩差距仅丝毫之别.但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所生产的新型器材就会在改写世界纪录或夺取冠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9,(5):76-83
为梳理齐鲁民间武术文化记忆、断裂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以齐鲁地域村寨变迁、异地安置两类特有的文化事相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历史钩沉、文化叙事和纵向研究的方法,对不同时期村寨变迁与异地安置中齐鲁民间武术文化记忆、断裂事相进行梳理,提出现代语境下齐鲁民间武术文化救赎的具体措施,旨在形成对齐鲁民间武术文化的整理与保护。研究认为,村寨变迁中的齐鲁民间武术实现了自发、自觉到现代变异的演变程式;齐鲁地域主要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异地安置运动,民间武术传承空间的异地转换,加速了自我消亡与文化断裂;齐鲁民间武术文化救赎需要从重构现代文化语境和立体记忆,做好民间武术口述档案、传承人档案和实体档案遗产的搜集与整理;组织民间武术盛会,重塑文化自信,发展民间武术表演业,形成与乡村旅游业的联动开发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福柯关于话语、知识、权利与规训等的哲学话题对当代社会哲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体育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借鉴。文章通过述评发现,不同体育研究领域在引入福柯身体视角进行创新研究时均有不同见解,这些研究为体育学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启示和宝贵的借鉴技巧。如何将福柯的身体思想在体育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并最终运用到现实的体育运动实践当中去,是未来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