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1985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8个民族50余万人的调查资料,以1979年调查的16省(市)省会汉族学生为样本,对7—18岁城乡男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了多指标的综合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1979至1985六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形态、机能发育迅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体型继续向“细长型”发展。其中,主要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每十年平均增长值超过日本同期水平。与日本发育速度较快的十年(1960—1970)比较,城市男女生较接近,乡村男女生均明显超过日本,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2.
苗族城镇中小学学生体表面积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苗族城镇中、小学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建立苗族中、小学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适合中国人的Stevenson标准公式,对苗族城镇中、小学学生体表面积进行研究。结果:1)苗族中、小学学生体表面积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增长速度男、女生均可分为匀速、快速、减缓3个时期;2)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出现双交叉现象,15岁以后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与汉族学生比较,各年龄组的体表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汉族学生具有一致性,整体生长发育状况与汉族学生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可建立统一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青少年生长发育21年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79年、1985年、1995年和2000年4个时期全国乡村汉族学生体质调查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全国乡村13-17岁汉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生长指标进行21年追踪比较分析,其结果:农村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迅速,胸围发育缓慢,生长发育水平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农村13~17岁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速度逐渐放慢,且2000年略有上升;21年来我国农村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青少年未来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城市青少年生长发育21年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9年、1985年、1995年和2000年4次全国城镇汉族学生体质调查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全国城镇13 ̄18岁汉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生长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显示:城镇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迅速,生长发育水平处于“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城镇13 ̄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速度逐渐放慢,且2000年略有上升;21年来我国城镇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青少年未来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8,(1):24-27
目的研究陕西省城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的客观规律,为学生科学锻炼、膳食营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 758 553名城市中小学男女生的身高、体重数据进行整理,运用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t检验。结果 7~16岁男生身高、体重均要高于女生;16岁以后男女身高、体重的增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结论 7~18岁是学生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而7~16岁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与敏感期,男生、女生、男生与女生,身高、体重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李涛  段青 《精武》2012,(31):17-18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2010年贵州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7~19岁儿童青少年身高数据的分析得出:(1)根据贵州省情采用定基比法预测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身高具有现实意义;(2)绘制了贵州省7~19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平均数动态分析表和动态分析图,同样遵循身高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根据7~19岁各年龄段身高平均数进行计算,完成贵州省2010年7~19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定基比系数表的制定。进而根据定基比系数进行数学建模,预测得出19岁后男女生身高。建议:对于发育早熟或晚熟型儿童不适合本方法,应选择其它方法进行预测;同时密切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发育情况,适时地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继对农村青少年的研究后,本文着重探讨28个省会市城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环境影响因素。首先自九项生长发育指标中抽取分别反映体格发育、体型特点和发育早晚的三个因子。然后利用相关和多重回归分析,初步确认城市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水平及发育早晚是受地理自然、社会经济两类环境指标的综合影响的,而且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不一。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后退法),从28项环境指标中筛选出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地球纬度、工业产值、儿童负担率等指标,为反映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生长地区差异初建一套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体质测量、数理统计、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7~18岁汉族学生2004年体质监测结果中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机能、素质的指标进行调查,对城、乡学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均值,各年龄组城市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肺活量均值,各年龄组城市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男、女学生脉搏均值没有城乡之间的差别。身体素质七项指标乡村男女生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9.
依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汉族6-~22岁男生身高生长发育的整体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以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城市汉族男生身高生长发育整体水平的现状。结果认为,北方城市汉族6~22岁男生身高生长发育整体水平要高于南方;依据全国、北方、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汉族6~22岁男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值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整体特征分析,可将其生长发育划分为4个时期,并且呈波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藏拉萨市7—18岁藏族学生1965—1995年30年来生长发育的4次体质调查所获得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形态指标资料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提示:藏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点和性别差异,符合中国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30年间,藏族学生3项形态指标均有明显增加,以较高的增长率迅速提高身高、体重的发育水平。但与全国汉族学生比较,发育水平仍较低,且青春发育期推后。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3~6岁幼儿生长发育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伟 《体育科技》2010,31(1):110-113
目的:了解山东省17个地市城乡男女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对山东省14000名幼儿进行体质测试,根据检测数据计算幼儿伯格林指数、维尔维克指数、身高坐高指数、克托莱指数、身高体质量指数和BMI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指标,并作城乡比较。结果:幼儿的伯格林指数和身高坐高指数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而克托莱指数、身高体质量指数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幼儿的维尔维克指数和BMI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而男幼儿的维尔维克指数和BMI均与年龄变化无关。结论:城市幼儿的胸廓发育情况、身体结实程度和营养状况总体上好于农村幼儿。另外城乡幼儿的体型在幼儿时期即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农村幼儿的躯干的长度要高于城市幼儿,而城市幼儿的下肢长度高于农村幼儿。  相似文献   

12.
探讨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清IGF-1水平与下肢骨骼和肌肉形态、机能发育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血IGF-1分泌规律的影响。对68名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下肢长、小腿长以及小腿三头肌肌腹和肌腱长度等身体形态学指标及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进行测试、同步检测了血清IGF-1浓度。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的血清IGF-1浓度在9-12岁以前升高不明显,12-13岁骤然升高,15岁达到最高峰后,缓慢下降;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发育前期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和青春发育后期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训练并未影响血清IGF-1的分泌规律。除体脂外,样本所有的生长发育指标均与IGF-1有正相关关系。垂直跳高度,连续跳高度在运动训练组与非运动训练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与血IGF-1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福建省汉族13~18岁城乡男女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汉族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显著高于乡村汉族中学生,城市汉族中学生的肺功能水平与乡村汉族中学生相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198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85~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壮、汉族学生样本,对7~22岁壮、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广西壮、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迅速;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除肺活量指标壮族学生优于汉族学生外,其它各类指标汉族学生平均增长值超过壮族学生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梅  于道中 《体育科学》1993,13(2):41-43
1988年3~6岁的儿童男女共1200人,按其出生时的体重分组,比较各组的身高、体重等7项形态指标及指数的变化,发现出生体重对幼儿期的形态发育是有影响的。主要为出生体重大者生长发育处于领先地位,出生体重小者生长发育落后于其它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少年Heath-Carter体型特征及规律,掌握这一时期不同发育类型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及时改进青春发育期出现的对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Heath-Carter方法,分析比较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少年Heath-Carter三因子特征和关系,以及形态发育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Heath-Carter法10项基本人体测量指标、全身体脂百分比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随个体发育成熟度的高低呈同步变化。结论 12~15岁不同发育类型的男生体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髂嵴上部皮褶厚度、上臂紧张围和HWR指数的变化,而造成不同发育类型女生体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髂嵴上部皮褶厚度、修正小腿围和HWR指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规律,给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依据。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稍有提前。体重与身高在16岁以前呈较快上升趋势,体重的增加略滞后于身高的增长。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育,长度指标先于围度、量度指标,体脂率的变异度很大。男性青少年垂直纵跳能力在11-17岁为快速增长期。下肢爆发力在青春发育前期(9-14岁),随身体形态的增长发育,呈自然增长趋势,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DJ指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受青春期发育影响比较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西南地区5个世居少数民族青少年2000年和2010年10年间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速度素质土族、藏族男生和藏族女生在提高,其他民族男女生均有所下降;(2)各民族男女青少年下肢力量素质都有所提高,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和女生腰腹力量素质除藏族外,其他民族具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3)耐力素质低年龄段的青少年在提高,高年龄段的青少年在下降,藏族男女青少年耐力素质优于其他民族;(4)随着年龄增长,各民族青少年身体素质仍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浙江省汉族19~22岁800人男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19~22岁大学男生、城市男生体质健康因子结构由身体围度、呼吸、身体素质、视力、血压、柔韧等6个因子组成,乡村男生体质健康因子结构略有差异;对大学生呼吸机能比较与评价应注意身高影响因素;人体能量吸收与消耗的动态不平衡,易引起身体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85-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身高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呈加速势头,特别是近10年乡村学生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城市学生身高普遍高于乡村学生,且表现为18岁之前城市学生身高明显高于乡村学生,18岁之后城乡学生身高差距大幅缩小.3)城市学生体重大于乡村学生,但近10年乡村学生体重增长幅度超出城市学生的体重增长幅度,且近5年乡村学生体脂百分比的增长幅度较大,有赶超城市学生的趋势.这一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乡村学生重走城市学生体形发展变化的老路,即由“豆芽菜”型向“胖墩儿”型发展.4)近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胸围增长较为缓慢,与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不成比例,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