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燕 《安顺学院学报》2001,(2):63-66,7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官吏对维护封建王朝的正常运作作用极大,怎样把握、控制与利用他们为封建王朝服务,是封建帝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此系统地论述了宋初任官制度形成的政治历史背景、宋初任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历史作用,特别是对北宋初年任官制度的概况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
封建官制,是封建国家组织形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封建社会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封建的官吏制度在封建王朝处理和调整地主与农民、地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内部与外部等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的说,处理凋整得好,封建王朝就稳固,社会生产力就发展,封建王朝就兴盛。反之,封建王朝就会动摇,社会生产力就遭破坏。因而,研究封建官吏制度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封建官吏制度史的研究中,秦汉宫制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秦汉宫制的形成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官回避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回避制度发展的几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以历代典型个案为例,对任官回避制度的演化和作用进行简要地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4.
宋代为杜绝官员赃罪的出现,将法律制度和任官制度相结合构建一套具有宋代特色的官员赃罪惩处机制。惩赃法律制度完备,内容翔实;将官员的考核磨勘、荐举、致仕都和有无赃罪相结合,这在客观上起到了遏制官员赃罪的效果。宋代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的时代特性决定了不可能根除官员赃罪。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一与巩固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的大转型时代.这次大转型产生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它不但引导当时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起了指导和支配作用.秦汉时代的法律思想演变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反正统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王朝的监察制度,都发挥了重要的封建国家机器的政治职能,其监察机制几乎渗透到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之中。因此,史家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能相对稳定两千多年的政治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拥有一套完备的监察制度。相对欧洲封建社会而言,这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形成和特点,揭示了其阶级局限性,指出封建王朝不能把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包括秦、西汉、新、东汉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秦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任官回避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从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传统文化、官僚政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任官回避制度产生的环境和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路径依赖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制度变迁的重要理论.中国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具有鲜明的路径依赖性,这种特性与王朝的周期性兴衰息息相关.在路径依赖的形成过程中,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锁定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表现出凝聚性和刚性特征,通过学习效应在制度变迁中形成路径依赖;利益集团参与的政治过程具有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合谋特征,通过协同效应将制度均衡锁定在非效率的状态;统治者的有限理性影响并决定了其在制度博弈中的预期和行为方式,通过锁定效应使制度变迁陷入困境.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封建王朝的制度变迁是在既有制度之下的渐进式修补过程,并不断走向制度僵化,最终导致王朝的更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王朝在处理民间信仰的策略上极其高超,由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仲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对民间信仰的利用和改造.封建王朝把它纳入封建"君亲父臣"体系之中,从表面上看是封建制度对民间的接纳和认同,但实质上民间的蚂祖信仰被驯化到自己需要的范畴框架中来,并通过历朝历代愈演愈烈的加封不断强化封建统制的神圣威权.  相似文献   

12.
许静 《文教资料》2013,(35):68-70
贴黄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书制度,它存在于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长达一千多年,对于提高公文处理效率、维护君主权威、巩固封建王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千多年历史中,贴黄的作用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背后的原因众多,但不论如何变化和发展,贴黄制度都对中国封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对贴黄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公文文风的关系作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望帮助大家加深对贴黄这一古代公文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检校”任官的办法萌芽于南北朝后期而初创于隋代,适用于中央及地方州(郡)等各级行政机构中,且在地方机构中更为常见.它是封建君主在任用官吏时采用的灵活通变的做法,也在更深层上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封建王朝的用人路线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选人任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公元四世纪,鲜卑拓跋部在中国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前期的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和元宏诸帝,为了建立、巩固和发展其统治,在选人任官方面,基本上执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路线。过去,史学界对此还没有作过专门的论述,即或谈及,也认为北魏朝廷基本上是继承魏晋以来的唯门第是用的九品中正制。我认为,这个看法是不够全面的。本文试图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得到史学界前辈及同志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15.
回避,是指为避雄而不参与其事.任官回避,是指为防止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村私舞弊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进行限制,使之在国家公务活动中避嫌,它对于依法办事,保证国家公职人员公正廉洁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就对我国建立任官回避度的主要内容、主体范围、执行机关与监督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任官国进制度的主*内容。综观中国古代和当今世界各国的回避制度,其内容一是任职回避,包括亲旅回避和地域回避。二是执行公务的回避。我国的任官回避制度理当兼具两者,并对之作出详细规定,此外,还应加上御任回避,即关于官员…  相似文献   

16.
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法律制度也趋于成熟和完备,奠定了我国封建法制的基础。其立法思想和法制内容为后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大一统”.这个大一统不仅指它统治的范围、疆域辽阔广大,更主要指它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大一统的缺点与西欧各封建国家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在监察制度方面也是十分突出的.为了维系庞大的封建官僚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如何完善监察机制、提高监察成效,必然成为历朝统治者殚精竭虑的问题.对监察的职能,元朝皇帝忽必烈说得再明白不过:中书是我的右手,枢密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  相似文献   

18.
冗官问题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以宋代最为突出。宋代近三百年间曾多次实行过裁减冗官即“省官”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宋代独特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冗滥的恩荫制度以及广泛的科举取士制度是造成官冗的内层原因,而裁减冗官问题本身所涉及的困难也是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封建法律之集大成者,其地方司法管辖虽未有单行的诉讼法规以及系统完整的条款予以规定。但从其司法审判的实践中还是有迹可寻的。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传统的国家,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虽受大陆法系影响极深,但也不能忽视其所受到的封建司法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魏晋时期的清途与非清途两大任官体系张旭华魏晋时期是门阀制度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两汉以来的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确立以及士庶等级界限的日益严格化,在选举任官上也逐步形成了以清途与非清途为区分标志的两大任官体系。魏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