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来源与创立实践,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政府主导的区域创新系统不可行,应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系统,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系统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提出了创新的系统观,认为创新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教育创新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创新素质是由创新的动力系统、认知系统、个性系统和行为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培养创新素质是创新教育的目的;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发展创新教育的历史动因;系统的教育的创新是发展创新教育的 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的职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创新系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引擎,而教育则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知识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创新系统源流的基础上,阐明了在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区域创新系统概念为切入点,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培育途径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的职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在《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7期撰文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引擎,而教育则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与教育的天然联系,“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也就成了热门话题。根据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系统,其本身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教育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运行和作用,是抓住了知识经济与教育关系的核心。首先是要建立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其次是进行以创新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①明确以创新为中心的培养目标;②必须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创新系统来说,激励原始创新,提供创新条件,培育创新人力资源,传播创新知识成果是最主要的创新要素,而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创新的主体正是因为它是一个最能涵盖这几个因素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的观点来剖析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创新,并试图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创新不是单一的创新主体所能完成,而是多元创新主体构成一个科技创新主体系统,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社会性地参与科技创新的整体活动。高校教师、在校学生、科技管理部门、校办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在高校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了高校科技创新主体系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以系统的观点、坚持多样性的机制,促进各个创新主体的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根本源泉。中国对外贸易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对外贸易创新的动力供给系统、能力生成系统、制度培育系统以及技术支持系统等4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创新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知识、经济与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动力过程,是一种复杂非线性系统。基于复杂科学管理的理论,通过分析企业创新的复杂性,运用复杂科学管理理论阐释了企业创新机理,认为:随机涨落是创新的诱因、自组织“双环”学习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正规系统与影子系统交互作用是创新的根本机制、新资源整合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在对创新教育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建立创新教育的观念系统;构建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系统;健全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知识系统;强化实施创新教育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较,与2011年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陕西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它包括两种:一种是技术创新;另一种是社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存在互动关系。从中国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理论实质方面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永恒策略。在不同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化创新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我国银行信息化创新的主要策略包括业务流程再造、数据仓库建设、决策信息化、数据挖掘、系统安全性改造、复合型人才培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和信息系统监控等策略。信息化创新的策略性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创新的深化提供了理论性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必须坚持“三个创新”,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始终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专利格局视角,从细分技术领域和行业两角度搜集数据,以国外五大在华车系、国内十强省作为参照,通过专利占有率和排序、专利所有权属性结构、技术比较优势指数分别研究福建省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格局。研究认为,福建省汽车产业总体及其细分技术领域或行业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有效建立;且仅在零部件、电动汽车和底盘技术领域维持一定的技术比较优势。建议从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开放式创新模式等方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协同不仅有助于国家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仍然存在,二者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创新战略竞争力.国际上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基于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联系在一起,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基于知识中介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及发展趋势是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移,不能被竞争者轻意复制的独特技能,建立知识驱动,开放的及更加交互的创新系统.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可借鉴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专利协作模式;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合模式;建立产学研网络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考察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合形成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建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联动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的动态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行业特征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还存在着资金支持不足、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应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方式及管理经验。从政策及资金支持、体制创新、技术推广服务和人员素质提高等几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