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马已被人类驯养成为六畜之一。《诗经》时代的马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三百零五篇中言及马者,共计51篇,这在动物中是最多的。《诗经》中不仅写出了马的种类繁多,而且形容马的词语也很多。  相似文献   

2.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分子很早就注意以自然界的景物来比照自己,尤其是梅竹松柏精神.这种以梅竹松柏精神比照人的品格,最早源起于<诗经>,之后遂成为文人寄寓情感品调的最主要的咏歌对象,寄寓着中国文人特殊的文化品位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很多诗篇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旱灾、虫灾、地震、疫灾等,生动地描绘了灾害状况及受灾民众的苦难生活.为了祛除灾害,虔诚地祭祀天地神灵就成为时人经常性的一种活动.此外,政府对灾民施以救济也是一种祛灾救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曾指出:"诗达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在论及《诗经》时,朱熹认为,《诗经》的特点之一在于"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难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达作为《诗经》的重要方面。确实,"诗"与"乐"有相通之处,早期的儒家学派对"诗"和"乐"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们读《论语》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诗"和"乐"。"诗"和"乐"的相通之处主要就在于,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达。从总体上看,《诗经》之中确实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领域,从世俗的追求到终极的产切,都不难注意到情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邓稳  范佳 《中华文化论坛》2015,(3):41-46,192
屈原开创的一种新兴文体,经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迭代创变,终于形成一种名为赋的文体。但在"赋者,古诗之流"的赋体起源观影响下,东汉《楚辞》注家王逸开始以《诗经》解释屈原作品中的"诗"字,洪兴祖《楚辞补注》承此不变,遂使"赋自《诗》出"的观念牢不可破。通过梳理以《诗经》释屈赋之"诗"的阐释现象,绾合《诗经》在南楚传播的特点及出土文献《采风曲目》考证屈赋之"诗"字不指《诗经》而指"自作之辞",揭示出儒家《诗》教观念对赋体缘起问题的遮蔽。  相似文献   

7.
讽谏作为诗歌的一大社会功用,从<诗经>时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诗经>中大量的讽谏诗开启了中国讽谏诗之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屈原便是一继承者.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所流露出来的讽谏意味正是继承和发展<诗经>中这种讽谏传统而来的,同时这种讽谏特质在经过屈原的发展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讽喻、批判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经筵是宋代确立的一项为帝王讲解经史的规范性御前讲席活动,北宋《诗经》经筵在“帝学”的指导下展开。由于经筵授受双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诗经》经筵体现出来的特质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宋代《诗经》学的发展:这一方面体现在北宋经筵讲《诗》仍然处于《诗序》阐释框架内,辅弼时政与“帝学”目的使得其《诗》学阐释难以超脱传统《诗》学;另一方面,北宋《诗经》经筵在《诗经》阐释的文本形式与理路格局等方面又对宋代《诗经》发展脉络产生深远影响,从多个维度呈现出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梁涛 《华夏文化》2003,(3):23-26
一《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陈述自己心路历程的重要言论 ,而其中“知天命”、“耳顺”等向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知天命”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宗教的 ,认为天命即天之意志和命令 ,如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说‘知天命’也就是知天的意志与定则而尊行之 ,这自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知识 ,亦为行为的起点。故‘知天命’即应‘畏天命’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 ,在行为上多作检讨。”①但如果这里的天是指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天 ,那么 ,它显然不符合孔子的原义 ,因为此一内容的天命是《诗》、…  相似文献   

10.
齐新卷  齐泽华 《寻根》2005,(4):30-34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出现过许多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因此,在东汉时期.河南漯河出现了许慎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化伟人。  相似文献   

11.
李金坤 《寻根》2003,(6):40-4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当代著名诗人贺…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I draw on a rich body of family correspondence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Greece. I perceive letters in correspondences as textual and material in-between places, and therefore as key sites for the creation and negotiation of maternal feelings. Switching constantly between small-scale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s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perceptions of good motherhood, I argue that maternal love, the most crucial term of the emotional vocabulary at the time, overlaps with feelings and practices of self-sacrifice and suffering. Paradoxically, the rhetoric of selflessness, as a strong indication of a life-long maternal offering to children, requires specific obligations as a way of repayment. In researching the genealogy of maternal love, sacrifice and selflessness, the article shows the clear proximity of these notions to the wordings of Christian indoctrination and moral teaching of the period.  相似文献   

13.
周質平 《中国文化》2006,(1):163-174
前言最近20年來,海內外有關胡適年譜和傳記的著作,下下數十種,但對1948年底胡適飛離北平,到 1949年國民黨撤離大陸,胡適決定暫寓美國的這段生活和心境,記載卻極有限。這一方面固然由於胡 適個人的生活往往衹是瑣碎的日常事務,無論就學 術史或政治史而言,都無足輕重,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材料不足,無從建構起胡適流亡歲月中的點點 滴滴。本文以胡適十幾封從未發表過的家書作為基 礎,輔之以其它材料,來重新審視他在這段艱難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与巧夺天工的营造而驰名中外,其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外表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内涵。揭开中国古代建筑的神秘面纱,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竟然蕴藏着充满先哲智慧的《道德经》与《周易》的宇宙观,使无形的哲理通过有象的建筑而展现于世闻。道器结合,体用一源,这才是中国建筑的美感与力量之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振忠 《寻根》2002,(4):43-47
明清以来的徽商素以“贾而好儒”称于世,他们于经商余暇,颇多附风倡雅,舞弄墨。特别是那些富商大贾(如淮扬盐商)与人墨客诗酒宴、吟风弄月的诗,早已为学界耳熟能详。相比之下,下层徽商的诗则甚少发现。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淑丽 《寻根》2008,(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苟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可以代表周代人的观念。事实上,周代有关男女之别的阐述与规范已经很多,而男尊女卑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反复论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