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教育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人的主体地位逐步被重视,并延伸到教育领域,1981年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①这一论题以来,对主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广州市80年代中后期研究和制定小学德育整体改革的理论和实施方案之时,就确定了对学生主体意识进行引导的策略和目标。②1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的兴起长期以来,我国处于一种漠视人的主体地位的状态。在教育中只是把学生当成肆意灌输和刻画的对象,无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和潜质的发…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本文侧重从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方面探讨了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学校实施素质的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主体教育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联合主办,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主体教育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月14日至17日在河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反思与构建。来自全国10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特邀专家以及4所中小学的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主体教育理论研究的时代反思、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主体教育理论的建构以及主体教育研究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体教育实验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教育实验经过前主体教育实验阶段、起步阶段、发展壮大阶段三次大的发展,催生、丰富和深化了主体教育理论,自身科学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它给教育实验的发展带来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社会职业的分工和教育的制度化结构从根本上导致了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的分位,进而洽谈室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的命运。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偏差与问题,教育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误解和冷落又从不同方面加剧了这种脱离的程度。本文依据笔者的经历体验,透过教学实践工作者与教学理论研习者两个视角,从理论主体、实践主体与“中间变量”三个层面剖析了“脱离”现象的致因,并论证了理论主体实践化、实践主体理论化与打破“樊篱”,促进二者互动三项“脱困”之策。  相似文献   

6.
价值范式及其对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政策价值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对教育政策价值的分析不应忽视对教育政策主体的价值分析,教育政策从根本上体现并实现着政策主体的价值内容、价值追求与价值选择,教育政策价值与教育政策主体价值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教育政策主体价值依次表现为元价值、隐价值和显价值三重形态。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理论,究其实质,三体现着同一的教育精神,既展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又预示出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变革实现对现代教育、主体教育和素质教育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础;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体;“三个面向”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问题,又是教育实践问题。近些年来,理论界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在素质教育的实践方面,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发展。笔认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主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梁青 《广西教育》2005,(1A):82-83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主体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普通教育领域,主体教育理论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一教育理论——关注“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建构,关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如何贯彻这一代表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但近年来,我们在对幼儿园的一些领导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她们在如何理解“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落实“主体性教育”思想方面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以致阻碍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存在着两种形态:理论形态间的转化,理论—观念—实践的转化,但这两种转化并不能自发的完成,需要人的参与,即必须通过包括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转化主体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实施来实现两种形态的转化。所以,关注并分析转化主体在转化过程中的主体状态,对提高教育理论的转化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社会发展,较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已有的普法成果,都为依法治校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而明确其主体和内容是实现法制化管理的核心,依法治校的实施关键在落实,其主要措施有:转变观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依法设置学校,建章立制;建立由广大主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依托法制教育提高主体尤其是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坚持教育法制理论和法制教育实践的研究,最终形成和谐有序的法制化学校。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他关于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观,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都注意了教育活动的认识特性,并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各自所认定的教育主体及其特征,它们都展示了自身的存在价值。而双交往主体观则强调“平等的主体交往”,开始把对教育主体的认识引向实践范畴,注意教育的实践主体问题,从而运用于构建全面的、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新主体教育视野中的教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理论在个体意义上和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框架中界定主体性,致使它在理论与实践中都陷入了无法逾越的困境,也不能有效克服教学原则的异化。新的主体哲学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有机联系中规定主体,确认主体性应当是主体间性,从而赋予主体教育理论新的合理内涵。以此为基础,有效教学应当遵循交往、实践、体验、综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拒绝“虚假的繁荣”——教育研究中的不良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中的书斋化倾向和移植倾向使得教育理论越来越远离课堂,远离课堂的教育理论只能是一种“无根”的理论。为了消除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之间的“文化阻隔”,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研究的性质,确认教育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和情境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研究者的实践意识、批判意识和原创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文化与主体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出发对人与教育的思考,其对主体性的强调程度与理论解释的深入程度只是说明了对教学理论工具性的强调程度,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主体教育的反思。网络文化的高时效性、零距离传播的特征,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了网络文化背景下主体教育发展的危机表现,并对主体教育的应然选择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问题既是近代哲学的核心范畴,又是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90年代初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逐渐重视,主体性教育成为时代的教育哲学。当代,主体性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态势:走向“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成为研究主体性教育的新视角,并拓宽了教育研究的视界。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理论必须增强范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是主体,最混乱的话题也是主体。所谓的主体教育理论至今为止不过是个尊称而已。因为我们一旦步入这一领域,扑面而来的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概念。十分奇怪的是这一教育理论被学者们高度重视(被称为教育理论中的哥白尼革命,并成为教育热点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