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听了两位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探索发现所表述的两句不同的言语: 一位教师说:“XX同学,你的发现真是太棒了,为了奖励你,再给你一次机会,把想法重复一遍好吗?”  相似文献   

2.
失落的尊严     
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多次在教师会上谈起这样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位长年任教高中的长者在新接手一个初中班级时,对班上的孩子温柔有加,处处体贴,孰料学生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下降,班风日下。某日,一位极富“忧患意识”的班干径直找到了教师办公室,顾不上起承转合,一开口便痛陈道:“老师,你知道你的失策是什么吗?你太把我们当人看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批评了一位犯错的学生之后,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糖果,亲切地告诉学生:“孩子.虽然你犯了错,但是老师依然喜欢你,这块糖果就算我送你的礼物吧!”教师走后,孩子拿着糖果在班里炫耀着:“我就知道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看,老师还奖励了我一块糖果呢!”班里的其他学生很是不平:“犯了错的反而会得到老师的糖果,这是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批评了一位犯错的学生之后,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糖果,亲切地告诉学生:“孩子.虽然你犯了错,但是老师依然喜欢你,这块糖果就算我送你的礼物吧!”教师走后,孩子拿着糖果在班里炫耀着:“我就知道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看,老师还奖励了我一块糖果呢!”班里的其他学生很是不平:“犯了错的反而会得到老师的糖果,这是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学会倾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讲解时,所有学生的电脑屏幕上都呈现了“请你注意倾听”的字样,然而,整堂课下来,教师却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表达见解和情感的机会,“请你注意倾听”沦为单向的、被动的倾听。在点评时,一位评委反过来问这位教师:“你注意倾听了吗?”我想,这一反问,不仅是对这位教师的质疑,更是对广大教师课堂行为的一种警醒。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师问:“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然而,有一个男生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人”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如何回应?在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胡明 《宁夏教育》2005,(7):103-104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8的分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8个苹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8个苹果呢?”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这样说:“如果学校里新来一位有天才的生物学教师,那末你等着瞧,两年之后就会出现成十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植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地进行试验和研究。”读到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教师算作有天才的生物学教师?  相似文献   

11.
王慧 《师道》2011,(10):33-34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接着,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个片段中白人教师的话。让我油然而生一番敬意,  相似文献   

12.
一、变模糊评价为准确评价 例1:有位教师上《四季》一课,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教师听了以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会游泳就是聪明吗?  相似文献   

13.
王永 《四川教育》2014,(9):47-48
听过几节同课题的课,几位上课教师提了同样问题:“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位教师果断下了结论:“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一位教师理性总结:“向谁学习没有对错之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么做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要么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一位教师则不断地引导点拨学生深入思考:“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  相似文献   

14.
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一节校级教研课,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课上,当教师问“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时,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赞成小猪的做法,我觉得小猪是个美食家。”这位教师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发言,而是巧妙地引导,课堂上出现了如下精彩的一幕。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16.
一、管理困境:被“统一性”埋没的“有效性” 一位骨干教师来到校长办公室,单刀直入地说:“校长,只要你每个月多加两百块钱给我,我就保证把这个毕业班的成绩搞上去。”校长在片刻的震惊之后,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多加两百块钱,你才能把这个班的成绩搞上去呢?既然你有能力把这个班的成绩搞上去,又为什么不愿意这么做呢?成绩上去了对学生多重要呀,对学校也是一件大好事,也有利于你自己的专业发展呀!”该教师觉得很委屈:“让学生成绩更上层楼的确让学生与学校都受益了,但我付出了比其他教师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我又能得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可能太高深了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课加以研究、打磨和反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磨课”,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从而在工作...  相似文献   

18.
提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要主动参与,要成为研究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  相似文献   

19.
一、注重生成,鼓励学生自化地辩论 在我校的一次教学比赛中,有位教师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汤姆该不该放掉这条鱼?”课堂响起了两种声音“放!”“不放!”有些教师适时抓住了契机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声激烈的辩论:不放,“我觉得汤姆好不容易才钓了一条大鲈鱼,放了?谁舍得.”  相似文献   

20.
李明远 《师道》2012,(3):34-35
一天,笔者同本校的一位教师一同去上课。走在去教室的路上,我对他说:“你的同学张坤调到教育局搞宣传去了,不再带课了。”这位教师有些激动而且带着几分羡慕地说:“他真是会混,这下可好,不用再上讲台搞教学,终于脱离苦海了!”听完他的话,我的心一震.有点惊奇的同时似乎也有些同感。再看一则报道:某学校一位教师在期末工作考评中占末位.很可能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