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主要散存于哲人的哲学思想、各种文献典籍以及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中,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生态智慧。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中国近代哲学是中西思想拼凑的产物,既非完整体系,又无超越创新。对于前者,本人颇有同感;对于后者,却不敢苟同。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心学的源头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中国古代的陆王心学、佛学和近代西方的唯意志论是其主要的理论来源。然而,这些思想资料经过中国近代思想家的一番改造和创新,通过为中国古代哲学注入近代资产阶级的新鲜血液和使西方哲学展现中国文化的风采流韵等多种渠道,使之发生了深刻的质变,具有了完全崭新的时代风貌和阶级蕴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客观唯心论盛行。即使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陆王心学…  相似文献   

3.
黄希贤在《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哲学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立义哲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论就其基本内容和体系,还是就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来说,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辨证法,以社会基本矛盾,两类矛盾和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唯物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特定的思想文化传统,因此,批判地继承中国哲学遗产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理…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各方面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各自不同的美学观点,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开辟了新天地,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哲学思想繁荣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富于哲学思想的民族。中国古代哲学是独立发展的,中古时代虽曾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中国固有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了,出现了试图融合中西的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斗争和相互影响相互推移的过程,同时包含辨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观点的对立斗争。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每一时代的重要哲学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典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实学相结合的对接点和生长点。实事求是、实践论、明经致用和史学经世是中国古代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代实学传统最为密切的四个对接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古代实学现代化的四个重要生长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构建现代新实学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古代实学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7.
张金泉 《物理教师》2005,26(7):1-53
墨翟(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小手工业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古代科学(哲学)家、中国古代物理卓越成就家,对于物理学的界定,按近代观念,要从严谨的理论,缜密的数学和精确的实验来判断,总觉得中国古代物理不能成其为物理学,只不过是一些零散而不成系统的物理知识而已。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方法,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这一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代与古代的认识哲学是任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构起来的,处处显示了差别和对策,本文以认识器官的更迭,认识对象的转变,认识方法的变化和认识宗旨的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的认识哲学从古代的道德论向近代的知识论的转型,为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哲学的变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实学传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实学传统中的务实求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经邦济世、自强不息的思想精华,同时,赋予中国古代实学以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国古代实学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高度。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实学  相似文献   

11.
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来的学者往往偏重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朱子语类》,该文则主要考察其语言方面的史料价值,认为《朱子语类》反映了上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相交叉的中间状态;分析了《朱子语类》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语法史研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旧形而上学”和“思辨的形而上学”。自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和发展,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演变、发展史。黑格尔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是以辩证法为依据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因其思辨性质而与克思的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所包含的逻辑思想承先启后,在推类理论上,发挥了公孙龙注重类的内涵的研究,把墨辩提出的推类之难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把《吕氏春秋》所提的类不可必推问题作了阐发,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推类理论,推动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与《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而《性自命出》对人性和音乐的论述也表明《乐记》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此,应当是荀子的《乐论》继承了《乐记》,而不是相反。在郭店楚简与《乐记》互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学偏重情志教化的人性论根源进行探究,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中,对"乐教"之美作出新的阐述。《乐记》形成年代的确定和提前,对于加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于更新古代美学传统并推进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作为中国古代颇具代表性的哲学作,在诠释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方面具有其他学派不可比拟的远非消极的整体和谐。这种整体和谐中包括对立统一、氤氩化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老学史上对《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三次重要突破.一是王弼以玄解《老》,建立起了一套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二是唐代成玄英等人以重玄解《老》,丰富和发展了玄学的内涵;三是宋代以后的以心性学说解《老》。关于《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这三次突破,不仅是中国老学史的中心内容之一,而且构成了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关学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国公关学获得长久生命和不竭能量的原因所在.要真正全面理解中国公关学,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把握其发展的路向:实事求是是中国公关思想的灵魂,诚信仁和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公关的永恒主题,贯古通今、中西融合是中国公关学的特色,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中国公关理论和实务的基本方法,与时俱进是中国公关学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新兴学科——公共关系哲学的创立将成为公关学科群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优势和特色是在对传统的创新中体现出来的。理学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寻求其原创性精华,解构其制度化中的糟粕,恢复其辩证法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李约瑟关于中国传统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命题,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把握理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契合点,是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传统与现代、内源与外源、变革与发展和谐,形成地方特色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标志性动作就是将中国思想资源引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和实践批评中。方汉文明确提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特性的比较思维本体论.将先秦墨辩语言逻辑渗入比较文学理论资源,主张关注相似性和差异性关系的新辩证论。这意味着作为西方传统学科的比较文学.其思想资源一贯的西方中心化从此将由各民族合理思想资源的本土化所取代。这种宣称“比较就是理由”的比较思维本体论,本质上是对于黑格尔同一性辩证法在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对照下的互相阐发.然而还需在现代全球多元差异性语境下,对其内涵的同一性研究即其普遍化取向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清初的李渔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戏曲理论的创新性之一就是不乏哲学思辨。这一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李渔关于宾白字数的多与少的论述上。研究和认识李渔戏曲理论的艺术辩证论,对提高当代戏曲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满足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