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班斯基差生教育思想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他主持的“教学最优化”实验中,非常重视差生教育研究,并对之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总结。关于差生教育的思想观点,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一、学校中差生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差生问题,一般都以分析和探寻差生形成的原因为起点。“差生”的界定依据和特征主要是学业不良。巴班斯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其普遍性和典型性,必须对二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巴班斯基指出,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的缺陷是学生学业不良的普遍原…  相似文献   

2.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3.
一、“差生” 1.“差生”的界定。“差生”泛指学业不良者,所谓学业不良主要指考试成绩差,通常低于班里的平均分。据此,有人说中国有五千万“差生”,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可能是推测出采的吧。中国大约有两亿中小学生,每个班都有四分之一的“差生”,两亿的四分之一就是五千万。五千万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学差生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小学差生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申继亮北京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余贤君北京师大心理系引言差生学习不良的问题,一直为广大教育和心理学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所重视。探索差生学习不良的原因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基础,只有明白其学习不良的原因,才能进一步研究及提出改变差生学习...  相似文献   

5.
李彬 《教育现代化》2006,(9):109-109
学业不良最初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与学业不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五种:即学业障碍、学习失能、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差生。西方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正式的术语是Learning disabilities。 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用“学习失能”,有人用“学习障碍”,有人用“学习困难”,有人用“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已被我国学者广泛使用。“学习困难”主要是由我国学者在教育实际中,对广大差生研究过程中概括形成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后与西方“学习障碍”概念相充,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实际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差生”是我国在教育实际中被教育者广泛使用的通俗称谓。90年代后,主要因其有伤这一特殊群体的自尊心而使用逐渐减少。学业不良的相关概念虽多,但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①学业不良指学业成绩低下者;②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弱智,而是生理或身体的原发性残疾、心理、教育及环境问题;③学业不良学生存在某些特殊能力或有关学习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业不良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作了探讨,分析了“差生”的特征和形成“差生”的原因,提出了从教与学两方面转变“差生”的途径,努力使他们克服物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发挥自己的智慧,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差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良,并不一定是他们在智力发展上存在缺陷,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对学习起动力、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的良好非智力品质所致。其中,他们心理上存在的消极自我观念是造成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之一。所谓“自我观念”,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等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差生由于在学习上屡遭挫折,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失败情结”,并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自卑感。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别人功课好,可我(…  相似文献   

8.
所谓差生,即道德不良者,或学业不良者,或两者兼而有之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类为数不少的“差生。造成学生道德不良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从客观方面说,主要有家庭的不良教育、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腐朽思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差生的教育 ,一直是不少教师十分关心、却又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为了提高差生的学业成绩 ,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收效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笔者认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与对差生认识上的“误区”有关。在我国 ,有些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学业不良学生 ,也有些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学业困难学生。无论怎么称呼 ,对策都是一样的 ,即教育。事实证明 ,对差生仅采取教育措施收效往往甚微。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 :其一 ,认识上的失误。学业不良仅是结果 ,之所以有这一结果 ,关键是学习困难。如果我们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当…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对学业不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差生”、“后进生”、“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习无能”等概念一直和学业不良混淆使用。需澄清的是,学习障碍不等于学业不良,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学业不良,通俗地讲,指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女大学生“体育差生”这群“特殊人群”对体育课程学习态度“厌学”的原因,比较“体育差生”与非“体育差生”不同学习态度,从中了解到一些带有代表性和有规律的因素,找出影响女大学生“体育差生”对体育课程学习态度“厌学”的主要原因,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希望生”的由来:为“差生”正名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格教育。而“差生”这一提法至今还不时听到、看到,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义。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又经常违纪,这可能是事实,但“差生”作为教育上的一种提法则欠妥。原因有二:其一,“差生”只是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发展暂时滞后,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也不是永远差;其二,从育人角度看,“差生”似有贬义和鄙视之意,易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近年又出现了“后进生”提法,虽比较容易为人接受,但细分析,它也缺少了激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业不良学生”频频见诸于报端杂志上,许多人将“学业不良学生”与“差生”等同起来。探讨“学业不良学生”问题,必须将其作一严格定义并划清其界限,这样才有可能继续把握发展的基点。一、正确认识学业不良学生首先,我们有必要区别“差生”与“学业不良学生”。笔者认为,“差生”是指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或在品德方面出现偏差的学生;而“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学业而不包括品德方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  相似文献   

14.
差生问题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转化差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说: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生同等重要。只要我们热爱他们,教学得法,耐心辅导,差生就不差了。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纪律观念差往往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和热爱,一般自卑感较重。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对待差生热情而不冷淡,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转变自己的不良心境,形成良好的心态,并逐步进入合格或先进的行列。”因此笔者认为转化、教育差生的前提是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表扬激励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差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过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体育差生”的心理特点类型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培养“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是转化“体育差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差生的界定及反思“差生”泛指学业不良者。一般而言,学业不良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于班里平均水平或是位居末端。有关文章称,如果按这一标准衡量,我国中小学中差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4,达五千万。数字的确触目惊心,但“差生”的处境更令人担心。一旦被冠以“差生”的名称,他们将面对教师或同学有意或无意的歧视,尽管这种歧视有时表现在行为上,有时只隐  相似文献   

18.
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比喻性的概念──木桶理论。意思是说,一只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弥补这块木板的现状。木桶理论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班级内的“短木板”,并善于补短,以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那么,班级内的“短木板”在哪里呢?许多班主任会肯定地回答差生、后进生,即学业不良者以及由学业不良导致品德不良的所谓双差生。诚然,他们是“差生”,但如果仅仅把差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特别是差生的教育,就更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了。转变“差生”(不包括弱智者),这是学校、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差生”形成的原因,97%与家庭有关。其中有家长教育观念的不正确、教育方法的不妥当、家庭环境的不佳、父母自身的不完善、家庭缺陷与配合不当等。所以转变“差生”需要  相似文献   

20.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他们。”“差生”更需要爱。所谓“差生”,是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和个性及性格差异诸因素的制约,使得一部分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道德观念、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如何转变“差生”呢?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差生经受了过多的挫折、失败和痛苦。他们不再需要批评、指责、埋怨,他们需要的是关心、理解和爱护。”因此,我们应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根据“差生”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