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笔法小篆的用笔,一般是首尾藏锋,中锋运笔。篆书的用笔虽然没有隶书、楷书那样复杂,但在每一笔之中同样存在着起笔、行笔、收笔这样三个过程。而且必须认真严格地对待,使之笔笔中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起笔:起笔必须逆锋也就是藏锋,不能尖锋  相似文献   

2.
笔法 用笔须平,如锥画沙; 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 用笔须留,如屋漏痕; 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 至于笨、浊、滞、涩之笔,便非重. ——《古代人物画的勾勒方法》1953年 笔有顺有逆,法用循环,起承转合,始一笔.由一笔起,积千万笔,仍是一笔.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于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  相似文献   

3.
正8.《颜勤礼碑》笔法规律总结(1)中锋:笔在画中,篆籀遗意中锋,是书法用笔的基础性笔法之一。运笔时,使笔毫的最尖端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写小篆需熟谙此法。孙过庭所说的"篆尚婉而通",意谓行笔不疾不徐、笔画停匀,这必须以中锋笔法才能达到。颜体楷书颇多篆籀之气,尤以其晚年作品更为明显。《颜勤礼碑》即是典型。即便是较细的横画,亦能以中锋出之,笔到力到势到,绝无一丝颓弱气。这正是中锋用笔的优点所在。中锋用笔既能表现一种从容的力感,又能表达一种威仪的正大气象。  相似文献   

4.
第二讲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用笔用笔又叫笔法。写毛笔字一定要懂得用笔。只有学会用笔,才能运用笔毫写出各种形态的点画。所以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但这一点,学生是不很理解的。因为他们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写字,从来也不需要什么“用笔”,现在学毛笔字,却要讲用笔,就有点奇怪。写毛笔字为什么要讲究用笔?这要从我们使用的书写工具——笔的性能说起。我们平常  相似文献   

5.
永字八法     
<正>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相传为隋代智永(也说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似文献   

6.
笔毫与笔锋     
笔毫与笔锋是一个整体,两个概念。一支优质毛笔必须具备笔毫、笔锋两个要素。一般优质的笔,既有优等的毫,更有优质锋(颖),如等外毛、劣质毛、废品毛、同样可以制做毛笔,从外观看很像一支毛笔,实际却是有毫而无锋。  相似文献   

7.
四、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用笔中最主要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片面和模糊认识最多,大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一)中锋 中锋也称正锋,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笔管直立,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副毫走笔画两侧,这样的运笔就叫中锋或中锋用笔.中锋用笔,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笔画中路注墨最多;副毫在笔画两侧运行,笔画两侧注墨就少.这样,笔笔的中路和两侧墨的厚薄不一样,就有了立体感,线条浑圆饱满.如:图4-1“聖(圣)”字的平画、图4-2“樂(乐)”字的竖画、图4-3“稽”字的竖画,系中锋用笔,笔画浑圆遒劲、入木三分,就像从纸里长出来似的,立体感极强.  相似文献   

8.
正第二节小楷发笔法发笔又称为起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陈介祺《斋尺牍》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相传王羲之写小楷,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可惜我们已看不到他的真迹了。用笔的精到、笔势的流动、点画的变化以及调锋等都于发笔处表现出来,故善于发笔者,必不拘泥于一法,而能矫变异常,  相似文献   

9.
书法之道在于用笔与结体,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代李溥光《八法解》中说:”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直,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于笔法之精妙也”。《翰林粹言》也有“得形体不如得笔法”之说。可见笔法是书道的关键,也可说得笔法即得字法,因此历来书家很重视对笔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重叠法 重叠法,基本是采用中锋、倒锋和侧锋用笔,要根据所画的物象对笔进行选择。如画树挂时,所用的笔应是带有弹性的长锋狼毫笔。这种笔画出的线,圆润而挺拔,符合树枝的特征。而画冰块、冰凌时,则要选用短锋阔笔,如提斗。  相似文献   

11.
正书写小楷的用笔,以硬毫笔为宜。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狼毫小楷,如红毛、红豆或软硬适中的七紫三羊、小白云等,总以健、齐、尖、圆笔之四德为佳。书写小楷时,笔宜开足。开新笔之法是先将笔浸入温水之中让其自然化开,洗去含在毫中的胶水,再于废宣纸上舐尖后挂起使其阴干,隔一日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庆祝和纪念《教育科研论坛》创刊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特邀请全国书法名家妙笔生花,以示祝贺。此特选发张涛杰、张荣森二位先生的佳作,并作赏析。张涛杰先生的作品,用笔遵循“藏头护尾”原则,衰锋逆势落笔,藏锋画内,当势尽收笔时略作停顿,体现护尾之意,然后蓄势出锋外露,形成磔尾的笔画,则回锋收笔。如此切入、运行、停驻、出锋、回锋的运笔过程。形成波状起伏的笔势,书家称之为“一波三折”。与此同时,他的用笔又突破“藏头护尾”的曲线美,发展成为“有藏有露”的波线美、有圆有方、有轻有重的笔法,为书法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书画艺术首重用笔。然而,许多人将"用笔"等同于"笔法",忽视了"用笔"中与"笔法"同样重要的另外一个部分—"笔意"。据明李日华记载:"尝闻白石翁集画一箧,俱未点苔,语人曰:‘今日意思错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耳’"。写意画中的"点苔"是需要笔法的,但如果仅仅掌握正确的笔法就足够的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书法中的"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的最重之处和锋变的最大之处。毛笔在纸上运行必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字的点画。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运笔发力的方法不同。书写时,手臂的发力会让笔毫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故蔡邕《九势》里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运笔时,笔毫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故而  相似文献   

15.
行书笔法由两部分组成:用笔和执笔。书法线条当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这是用笔的结果。执笔是为用笔服务的。如何执笔,自古至今,众说纷纭,玄之又玄,因此对执笔的研究和认知也是非常必要的。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试把行书的特点归纳成十种,这将可以让行书学习者加速对行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胡新民书友的行书条幅气韵流畅,书写自然,笔法熟练。传统帖学书法注重书写的自然流畅,线条点画润泽而富于韧性,对书写者的笔法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点画使转处能够熟练转换笔锋,米南宫所云"八面出锋"正是对帖学用笔最形象的表述。此作点画精到,整体气息典雅清丽,从中可见作者较为全面的书法功力。不足之处在于字形、字态多取正势而少变  相似文献   

17.
正2.勾勒法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完成草虫的表现。笔法要灵动,要有虚实的变化,线与线之间要有断连。用笔有虚实,笔线有断连,草虫的动态才能生动有致。在意笔双勾的基础上着染淡淡的色彩,称为浅绛法。浅绛法勾线的要求,与勾勒法完全一致。也可有较大的笔法变化,以是画法生动。着染色彩同样要见笔,要有笔法美感,只是色彩比较浅淡而已。(图2、3)  相似文献   

18.
琐谈用笔     
用笔的方法,在书法里也称为笔法。学生习字,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正确的笔法,才能写出精美、生动的毛笔字。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里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历代书法家对用笔的方法都很重视,论述也很多。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并掌握“笔笔中锋”、“中锋运笔”的法则。什么叫“中锋”?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书写主要工具——毛笔的特点。毛笔分笔管、笔头两大部分。毛笔笔头又分为三个部分:笔锋、  相似文献   

19.
<正>要谈好这个话题,须先理顺一下几个基本概念:笔法势因素、笔法势、字法势因素、字法势。由笔法势因素的运用形成了笔法势,笔法势的效果就是笔道的笔墨效果即笔迹,但这个笔迹的形成不是单有笔法势因素一个原因,它是由笔法势因素和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共同形成的,如"折笔"笔法势因素的应用效果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笔迹:用毛笔铺毫(相对较浓墨汁)运用"折笔"笔法势因素在熟宣上书写,形成的墨迹效果(即笔法势)是方形;  相似文献   

20.
名画鉴赏     
<正>高桐幽筱图弘仁安徽省博物馆藏此画以文石、翠竹、秋桐为题,画面朴素、简洁,用笔持重稳定,充分体现了弘仁擅用侧锋、枯笔的特点。寥寥数笔,略略点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