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02年高考第19题:设点P到点M(-1,0)、N(1,0)距离之差为2m,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求m的取值范围.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双曲线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运算、逻辑推理能力. 标准答案中对本题给了两种解法: 解法1 由已知得P(x,y)点坐标满足方程 y=±2x(x≠0) ①由P、M、N三点不共线,得 0<|m|<1,  相似文献   

2.
一、真题再现(2011年安徽省高中数学预赛第12题)已知三点A(-1,0,),B(1,0),C(2,0),D是双曲线x2-y2=1左支上异于A的点,直线CD交双曲线右支于点E.求证:直线AD与BE的交点在直线x=1/2上.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定点、定直线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转化、化归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试题解法多样,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是一道具有研究性学习价值的好题.  相似文献   

3.
1.动点P到点M(1,0)及点N(3,0)的距离之差为2,则点P的轨迹是(). A.双曲线B.双曲线的一支C.两条射线D.一条射线  相似文献   

4.
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是轴对称图形,利用它们的这一特性,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能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举例如下: 例1 点A(1,0)是曲线C:x2/4+y2=1内的一点,求点A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 分析本题的一般解法是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及三角函数表达出距离的关系式,再求最值.现利用椭圆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求解.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已知,椭圆C经过点A(1,3/2)两焦点为(-1,0),(1,0).(1)求椭圆的方程;(2)E,F是椭圆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这是2009年全国高考辽宁卷第20题,本题以椭圆为载体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和计算能力,是一道极具有研究价值的好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这道题的第2问从解题方法到一般性结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2年全国高考全国卷理科第(19)题: 设点P到点M(-1,0),N(1,0)距离之差为2m,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求m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例题:过定点(1,0)且与双曲线x2-y2=4仅交于一点的直线共有().  相似文献   

8.
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初赛试卷第12题如下:设点A(-1,0),B(1,0),C(2,0).D在双曲线x~2-y~2=1的左支上,D≠A.直线CD交双曲线x~2-y~2=1的右支于点E,求证:AD与BE的交点P在直线x=1/2上.  相似文献   

9.
一、求曲线的方程例1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1,0),右准线为y轴,若经过右焦点且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P_1、P_2两点的任意一条直线l,总有|P_1P_2|=|P_1F|·|P_2F|,试求双曲线的方程.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类比的方法探索得到一些更一般的结论,但是推广出的这些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经过严格的证明. 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一条焦点弦AB被焦点分成m、n两部分,求证: 1/m+1/n=2/p.本题若推广到椭圆、双曲线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理)第(19)题: 设点P到点M(-1,0),N(1,0)距离之差为2m,到x轴,y轴距离之比为2,求m的取值范围. 1 多种解法解法1 (标准答案)设点P的坐标为(x,y),依  相似文献   

12.
题目 双曲线 x29-y21 6 =1的两个焦点为F1 、F2 ,点P在双曲线上 .若PF1 ⊥PF2 ,则点P到x轴的距离是 .这是一道典型的与焦点三角形有关问题 .焦点三角形是指以椭圆 (或双曲线 )的焦距F1 F2 为底边 ,顶点P在椭圆 (或双曲线 )上的三角形 .分析 本题与 2 0 0 0年高考第1 4题类似 ,有多种思路 .设点P(x0 ,y0 ) ,则 |y0 |就是点P到x轴的距离 ,故只需求出点P的纵坐标即可 (如图 1 ) .解法 1 焦半径法在双曲线中 ,a=3,b =4,c=5.依焦半径公式知|PF1 |=53x0 3,|PF2 |=53x0 -3,由勾股定理 ,得|PF1 |2 …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为().A.(0,1)B.(1,0)C.(0,2)D.(2,0)2.椭圆(x 41)2 (y-32)2=1的对称中心为().A.(1,2)B.(-1,2)C.(-1,-2)D.(1,-2)3.F1(-1,0)、F2(1,0)是椭圆的两焦点,过F1的直线l交椭圆于M、N,若△MF2N的周长为8,则椭圆方程为().A.x42 y32=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84):2-3
<正>1.问题提出题目(2009年辽宁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已知椭圆C过点A(1,32),两个焦点为(-1,0)和(1,0).(1)求椭圆C的方程;(2)E,F是椭圆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直线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本题第(1)问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4+y24+y23=1,第(2)问主要考查直线的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  相似文献   

15.
本讲主要涉及向量与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的一类竞赛问题. 例1 已知椭圆T:(x2)/(a2)+(y2)/(b2)=1(a>b>0)和双曲线S:(x2)/(m2)+(y2)/(n2)=1(m>0, n>0)具有相同的焦点F(2,0).设双曲线S经过第一象限的渐近线为l.若焦点F和椭圆T上方的顶点B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双曲线S上,求椭圆T和双曲线S的方程.  相似文献   

16.
题1已知圆C:x~2 y~2=4和两个定点A(-1,0)、B(1,0),P为圆C上的动点,过点P的圆C的切线为l,点A关于l的对称点A′.求A′B的最大值.分析本题参考答案的解题思路是:首先求出点A′的轨迹方程,再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去求A′B的表达式(要运用点A′的轨迹方程将二元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一元  相似文献   

17.
一、下面一题的求解对不对?例1 过A(-1,0)作直线,求夹在双曲线x~2/4-y~2=1间线段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设P(x,y)为线段P_1P_2的中点,端点P_1(x_1,y_1),P_2(x_2,y_2),按照题设条件可得到下列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高考解析几何综合题让人倍感“思路自然计算较繁”的根本原因是题中变化莫测的关键点,只要理清这些关键点的变化特征,再难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下面对2007年高考解析几何题的关键点进行归类解析,以飨读者.1动点——常考轨迹最值题图1例1(江西理21题)如图1,设动点P到点A(-1,0)和B(1,0)的距离分别为d1和d2,∠AP B=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d1d2s in2θ=λ.(1)证明:动点P的轨迹C为双曲线,并求出C的方程;(2)过点B作直线交双曲线C的右支于M,N两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OM·ON=0,其中点O为坐标原点.解析(1)在△PAB中,AB=2,…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呈现已知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且过点P(3,■).(1)求曲线C的方程;(2)设点Q(1,0),直线x=t(t∈R)不经过点P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BQ与C交于另一点D,求证:直线AD过定点(如图1).二、解法探究第(1)问易知答案为x2-3y2=3.第(2)问的求解条件之一是过定点Q(1,0)的直线QB与双曲线相交,涉及到联立方程组的计算和韦达定理的应用;条件之二是涉及到其中一个交点B的对称点A与另一个交点D的连线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抛物线y=4x2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A.1716B.1165C.87D.02.点P(1,0)到曲线x=2cosθy=姨3sinθ(其中参数θ∈R)上的点的最短距离为()A.0B.1C.姨2D.23.已知定点A、B且|AB|=4,动点P满足|PA|-|PB|=3,则|PA|的最小值是()A.12B.23C.72D.54.过双曲线x2a2-yb22=1(a>0,b>0)的左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M、N两点,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双曲线的右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A.2B.姨2C.姨3D.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