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好为”表示经常性的行为,显然可以观出诸葛亮对于《梁父吟》的喜好程度。诸葛亮钟爱的《梁父吟》为何物呢?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隆中对》一文课下注为:“《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注解本身无误,但释文过于含糊,《隆中对》开篇即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并非修饰之言,实属微言大义耳。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类似可以开启学生…  相似文献   

2.
释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唐天佑阅读古代史籍应注意这个时代汉语言的习惯用法、古今文字涵义的差异。此外,熟悉作者的撰史风格极为有助于理解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征。“好为梁父吟”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一句并无深意的词语。传统认为:好.去声(h。...  相似文献   

3.
《隆中对》开篇就记述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教材于此作注说:“《梁父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诸葛亮为什么“好为《梁父吟》”?传说他写过《梁父吟》歌词,又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学者对诸葛亮“好为《梁父吟》”问题多有争论,本文对《梁父吟》的作者问题、《梁父吟》的主题思想以及诸葛亮早年为什么喜欢唱《梁父吟》等问题作了综合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笽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  相似文献   

6.
一部气贯长虹的《三国演义》让我饱览了蜀国名相诸葛亮的风采:羽扇纶巾正气凛然,绣口一吐就是蜀国半壁江山。让我们再度枕着飞流直下的沧桑,走进历史,走近诸葛亮。“自古雄才多磨难”,孔明幼年丧父丧母,家境贫寒,黄巾起义爆发后,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荆州避难,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早年的苦难生活,养成诸葛亮早熟的个性,他严谨,周密,对自己颇具信心,常自比管仲、乐毅,可看出他自己对未来仕途期许极高,绝非如《前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名士派”。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也曾记载:一日,诸葛亮对徐元直等表示:“你们将…  相似文献   

7.
义教初语新版第六册课文《隆中对》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句,课文下注解对《梁父吟》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即为“汉乐府诗篇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常吟此诗。”但《梁父吟》一诗的具体内容注中未作任何解释。为此,笔者依照史料,作了考证,并作点分析,以期能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 ?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记载 ,1 0 0 0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作木牛流马法》进行研究 ,宋人高承认为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 ,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即把木牛流马俱视为“两种适宜在山区道路行走的运粮车”。这种推测颇有影响 ,后世学人贤达多从此说。在笔者看来 ,将“木牛”看成是一种靠人力牵引的运粮车没多大问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初次采用木牛运粮是在祁山 (今甘肃省礼县境内 …  相似文献   

9.
陈寿的《三国志》关于诸葛玄的记载太简略了,袁晔的《献帝春秋》中关于诸葛玄的记载不但与《三国志》不矛盾,而且还能对其进行一些细节上的补充.诸葛玄任豫章太守确实是袁术所任命的,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诸葛玄在背弃袁术归依刘表后,派人护送诸葛亮等侄子侄女到达荆州,而自己仍留在西城.  相似文献   

10.
夷陵之战诸葛亮何以未能与谋薛军力三顾茅庐,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一直创业未果、颠沛流离的刘备看到了事业发展的前途。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刘备自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下凡引自《三国志》者,不再注书名)。这是...  相似文献   

11.
《隆中对》开篇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一句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一直争论不体。问题有三:一、“为”字如何解释?意思是“写作”还是“吟喟”?抑或兼而有之?二、《梁父吟》指的是哪一首诗?它是否真的就是诸葛亮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后论对诸葛亮作了一番肯定的评价之后,又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那么,诸葛亮真的短于“应变将略”吗?陈寿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只看到“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即连续五次北伐都没有灭掉曹魏政权,然而,这场蜀魏战争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决非诸葛亮的人谋可以改变最后的结局,而且,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也不是灭魏,只是存蜀。  相似文献   

13.
一、从诸葛亮看三国故事的流传非始于唐代 几乎所有《三国志演义》的研究者,根据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句子,都认为三国故事在唐代已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实际上,从诸葛亮的故事来看,它是在诸葛亮死后就已经开始广泛流传了。《三国志·诸葛亮传》所附陈寿上表云:“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共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  相似文献   

14.
郭锡良《古代汉语》第1版312页说“愚”是“自谦的表敬副词”。316页又说“愚”是表“谦称”的名词。二者的例句分别为: 1.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2.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节选自西晋陈寿撰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文中记叙了刘备访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的诸葛亮的经过。诸葛亮的对策,表现了他“审时度势”的卓越才干和高明识见。诸葛亮的一套方针、办法,为刘备所采纳,促使后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 ( 1 81——— 2 3 4 ) ,字孔明 ,号称“卧龙”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亮少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气 ,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他先帮助刘备建立帝业 ,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曾试图“兴复汉室” ,完  相似文献   

17.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开诚心,布公道。"三国的时候,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对蜀主刘备非常忠心,刘备也非常器重他,临终前曾对他  相似文献   

18.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其所撰《诸葛氏集目录》,言所定《诸葛亮故事》凡二十四篇,又具体开列了二十四篇篇目。实则《诸葛亮故事》就是《诸葛氏集》(《晋书·陈寿传》记为《诸葛亮集》)。陈寿所编辑的《诸葛亮故事》(《诸葛氏集》),是有"事"有"文",即将诸葛亮的"故事"连同其文章按事类编辑成集。今从《诸葛氏集目录》以及古注类书尤其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诸葛亮集》可以考见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董杰  董伟 《现代语文》2002,(2):31-3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一个大隐,非要劳动刘备跑上三次才接见,又不想出山,非得搞得刘备哭哭啼啼才勉强答应。在此,一个文人的那点要求尊重的心理是得到充分实现了。然而事实如何呢?当年诸葛亮和老弟诸葛均避乱南阳时,并非如《演义》中所言就是哥俩,他们还带来了一姊一妹。《演义》中讲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第三十八回)大概是溢美之辞,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想来他的姊妹长得也不差。当时襄阳一带有位庞德公,乃天下名士,受其评判者俱可大名骤显。当年布衣诸葛…  相似文献   

20.
1.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而含义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B.“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公羊传·禧公四年》)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