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头摆着任世贤同志给我的一封来信。信是今年九月十四日发自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医院康复部的。信中说:“你没想到吧,我现在是躺在病床上给你写信。我于六月三十日因肝长肿瘤从包头七医院转到上海接受化疗。听这里的患者说此法效果良好,因而我很乐观。但一想到要有一段时间,起码得一年的时间不能工作,过‘退休’的生活,就异常难受.我担任《内蒙古电大》编委工作以来心情十分舒畅,但遗憾的是奉献太少了,真是百感交集,一言难尽啊!”任世贤同志的得病转院,我确实没想到。因为此前不久,我们还通信谈论召开编委会的事,他丝毫也没有提及生什么病。在我的印象中,任世贤同志虽然年过半百,身体瘦弱一些,但精神一直很好,周身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似乎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人。这样的同志,大都是不愿轻易把时间消耗在医院的。他的得病转院使我下意识地预感到某  相似文献   

2.
<正>卓斌是我的高中学生,1988年以优秀的成绩从江苏省宿迁中学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后来,他又成了我的同事。对数学教学和研究的共同追求,使我们走得很近,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商讨教法,共同辅导学生……后来,他离开了宿迁中学,成为市区一所中学的副校长。但我们依然走得很近,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参与全市的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同志,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逝世,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年了。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苏维埃时期我在他身旁工作过,总觉得他的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是党和人民的财富,是徐老给后代留下的不朽的遗产,应当记下来,传下去。但是,在战争年代,所有笔记都遗失了,又没有做收集资料的工作,写起来很困难,只能凭记忆写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4.
<正>"王大爷"是我同事,教数学的。我认识他七八年了。2010年夏天,我们一同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进入锡林浩特六中,然后就一直工作在一个叫做"团结奋斗"的初中部的集体里。2016年,我和他邻班,我带七班,他带六班,是同事,但不是搭档。2017年我和他依然是邻班,他带三班,我带四班。开学时,我称我班的学生为"我的小四们"。"王大爷"说,那我该怎么称我们班的学生呢?"我的小三们"?咋听着有点别扭呢?我说的确有点不对劲儿。这次我教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1日上午,收到胡老师不幸逝世的噩耗。那一刻,是我生命中的空白。不能说什么,也不再想什么,总觉得这不是真的。2月12日下午,我和几个同志打车去北京参加胡老师的追悼会。司机问我与胡老师是什么关系,这个简单的问题竟然把我问住了。我与胡老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不是亲戚;我没有聆听胡老师讲课的幸运,不是胡老师严格意义上的学生;我也没有与胡老师在同一学校共事的幸运,也不是胡老师的同事;说是朋友?其实也不妥,那就对胡老师少了一份应有的敬重。想了一会儿,我对他说,我很尊崇他,他很器重我。我对胡老师的尊崇早在认识胡老师之前。…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黄济教授90华诞,我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他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我与黄济同志认识已半个多世纪。自从1956年我从苏联回国,分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工作,我们一直同事到今。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1月 15日 ,徐老去世了。我终于没有能向他作最后的告别。徐老本名徐炜 ,范泉是他笔名 ,我和他同事时 ,我和单位里的同志平时都习惯称他徐老师 ,写信时都称他徐老。认识他到现在 ,整 2 0年。他是我同事 ,又是我老师 ,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 ,但我们是系友 ,他又是我老师的老师 ,当然更是我的老师。记得那是 1979年暑假 ,我刚调到青海师大 ,听说他是当年《文艺春秋》的主编范泉 ,心里便肃然起敬 ,知道是我们的前辈。在一个系里 ,他知道我是复旦新闻系毕业的 ,就告诉我 ,他也是复旦新闻系毕业的 ,而且在复旦新闻系当过教师。他还给我看过…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22日,原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董纯才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使教育战线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和著名教育家。 50年代初我调到教育部,60年代在董纯才同志办公室工作了5年,无论是在业务司,还是在他的办公室,都不时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他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就我所知,董纯才同志的一生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科普事业,一是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只是因为     
几年前,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在我住院的那段时间,我的同事为我分担所有的工作,不时来探望我,且送花及卡片鼓励我早点康复。而当我出院回到公司上班时,更是受到他们热情的欢迎,当我复查时他们也依然很热心地帮助我。他们对我这么好,我决定要好好地谢谢他们,以表达我的感激。  相似文献   

10.
晓英 《内蒙古教育》2007,(8X):45-45
我和他是同事,在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他从不多看我一眼,我也对他冷若冰霜。因为,我们为入主隔壁那问经理室已暗斗了3年。  相似文献   

11.
<正>丁培忠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师长和同事。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真有必要为他写一点文字了。丁先生与"中语整改"2000年9月,我正式调入自治区教研室,负责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其时,丁先生刚刚退休,单位返聘他继续做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丁先生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从来没有休息日。每天他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据传达室的同志说丁先生只有大年初一才休息一天。  相似文献   

12.
1961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东欧组(“文革”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室)工作。因为所里办公室拥挤,我和一些新到的同志多在办公楼后面两人一间的宿舍里看书、写作。一个多月后,也就是这一年底的一天上午,同屋的楼肇明同志照例去图书馆上班,刚打开门,只见迎面站着一位长者,他手里提着个大书包,腋下夹着厚厚一叠外国报刊杂志。没有等我开口,他就脸带微笑地说:“钱善行同志?我是戈宝权。”“啊,戈先生……”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叫我同志,以后我们是同事了嘛。欢迎您到我们组里工作。没…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黄济教授90华诞,我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他健康长寿,阖家幸福!我与黄济同志认识已半个多世纪。自从1956年我从苏联回国,分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工作,我们一直同事到今。当时教育学教研室主任是王焕勋教授,副主任就是黄济同志。他们两人都是从华北联合大学并入中国人民大学,又从中国人民大学调整到北京师范大学来的。  相似文献   

14.
在这家公司,我一直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地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或许是我没有野心,同事和经理对我都很放心。杨经理有事没事爱拉我去喝酒,喝高了还会和我说心里话。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把杨经理的心里话和对我的夸奖,在第一时间忘得干干净净。可是,同事们才不这么想,纷纷认同我是经理心中的红人,对我不由得也客气了几分。过了不久,总部给我们公司调来一个副经理。副经理姓朱,才三十出头,面相属于很精明的那种。由于他的到来,公司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同事暗地里还说:“美国大选驴象相争,我们这里可是羊猪斗”。很快,我就发现新来的朱经…  相似文献   

15.
楚杰 《大学时代》2005,(5):36-37
沟通是成功的桥梁郭楠,25岁,外企职员在这两年里,我一直尽我最大努力工作着。我一直没有忘记当初我对老板说过的话。我想老板也是赏识我的。我一直这么自信地认为。然而,虽然我的试用期已过,但我的薪水依然没有提升多少。有不少同事和我做着同样的工作,甚至我比他们要更加努力。然而他们的薪水都比我要高出一些。我一直很看重这份工作,也很喜欢它,不愿意丢掉它。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偶然,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跟一位有相当职场经验的朋友谈起这个让我一直苦恼的问题,她对我说了两个字:沟通。我仔细分析了老板这个人,知道他是一个比较通情达…  相似文献   

16.
特级教师王永建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四十多年。他先后在南京市店员学校、初级工业学校以及原一女中(现中华中学)任教,1973年以后在市教研室担任领导工作。王永建同志四十年如一日,在数学教学、教研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探索规律,培育人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4月16日南京市教研室和南京市中数研究会联合召开了“王永建同志数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与会代表从王永建的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和治学精神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为了使读者对王永建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我们选载了介绍他的治学精神和教育思想的文章,同时约请王永建同志撰写了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8.
绘丹 《教育与职业》2004,(22):41-41
我和公司的同事们很喜欢公司的副总裁赵先生,他风趣、睿智,几年来引领着我们在商海中搏击翱翔。在一个星期五,我们突然得到一个惊异的消息:赵副总要离开公司另谋高就了。周末,我和同事们为赵副总举办了一个小型送行晚餐会。  相似文献   

19.
吴天石同志和他的夫人李敬仪同志逝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每当我想念起他们,就感到非常痛惜,有无限的怀念之情。我和天石同志相识,是一九四四年冬,在苏中公学的时候,他和我一同负责苏公宣教科的工作。当时初见面,听说他是在南通地区搞教育工作的。调来苏公前,他是苏中行署四专署的文教科长。我来到苏公工作以前,是在一师抗大九分校搞教育工作的。我们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就这样,两人之间开始建立起革命的友情。天石同志待人谦虚和蔼,喜欢喝点酒,很健谈。他讲起话来,有很浓的南通乡音,满面带着笑容,使人感到他为人真诚而朴实。他工  相似文献   

20.
四月三十日,胡耀邦同志在中南海会见了一位客人之后,我们问他:“听说您前些日子到外地考察工作前专门看望了因病住院的胡厥文副委员长。”“是的。胡厥老那种爱国精神令人钦佩。”耀邦同志深情地说。“可不可以把您去看望他时的情景作个报道呢?”“那是二月九日的事啦。今年春节前夕,我要去云南前线看望部队指战员时,听说胡厥老病重住院,临走前我去医院看望了他。作为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