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焦点.本文在总结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评估模型必须考虑空间异质性、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稀缺性等因素.结合福州市“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以耕地和林地两者的生物量来修正区域差异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构建了空间异质系数,以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化率共同构建了社会发展系数,以人口密度构建了资源稀缺系数,从而建立了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估算模型.并以福州市为例,分别估算出2009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静态价值为389.48亿元,动态价值为270.32亿元,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14.77%和10.25%;福州市单位面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的空间分布为:市区>福清市>闽侯县>平潭县>长乐市>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而人均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价值的空间分布为:永泰县>闽清县=闽侯县>罗源县>福清市>连江县>市区>平潭县>长乐市.改进后的动态估算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福州市各县(市)区的实际,可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有益信息,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ArGIS10.0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首先以秦皇岛市7个县(区)级行政中心为点,建立点的缓冲区,分析秦皇岛市旅游景点相对于县(区)级行政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以秦皇岛市区域内五条主要交通线路为线,建立线的缓冲区,分析秦皇岛市旅游景点相对于主要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旅游资源具有以城市为中心呈"圈状"分布的特征和以主要交通线路为中心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农业资源管理,其任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但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已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迫切要求研制开发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LRMS)。该LRMS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专家知识库、模型库和交互式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国家规范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通过在山东省宁津县的初步试运行,能够满足县、乡、村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有关农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具有在全国各县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及管理技术需求等辨析土地评价向三维思维转变的必要性,解析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三维思维,研究提出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对象、单元及指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基于三维思维探索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符合土地利用管理实际需求;(2)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对象为具有综合效益、多元结构、内部异质性的空间范围,评价单元为空间体;(3)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主要效应,面向建筑立体利用、立体交通建设以及立体绿化三种主要的利用行为,从利用形态及效益两方面,提出9个蕴含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指标;(4)该指标具备可拓展性,是体现了立体空间形态与综合质量内涵的数量化指标。总体而言,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的探索,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一次技术转变与尝试,不仅将对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土地科学理论方法在三维思维下的一次创新,从而支撑立体化发展模式下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4,(5):5
<正>本刊讯为总结交流各县(区)农经工作经验,部署2014年农经工作,表彰2013年度市级示范专合社,4月17日,市农业局召开全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各县(区)农业局分管局长、农经站站长、第四批市级示范专合社理事长(法人)参加会议。市农业局局长李尚平出席会议,会议由市农业局副局长易章洁主持。会上,各县(区)农业局针对土地流转、土地确权、专合社建设、"一事一议"、农经统计等工作做了  相似文献   

6.
借助ArcGIS软件的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商业基准地价时空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环比指数法、空间分析法,揭示了呼和浩特市商业地价空间变化特征和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了影响呼和浩特市商业地价变化的原因,即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建设共同影响区域商业地价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索解决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损失、质地恶化以及石漠化加剧等问题,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山区绥阳县为研究区,选取ALOS影像、DEM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坡度、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因子,以GIS空间分析探索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因子相关性、空间特征和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等级面积比依次为:中度(32.35%)强度(24.55%)微度(21.28%)较强度(9.28%)轻度(6.66%)剧烈(5.88%),中度侵蚀类型和强度侵蚀类型占主导部分;2)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相关系数为0.670,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为0.386,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研究区SEDI指数为423,土壤侵蚀程度达到较重等级,存在较强的潜在风险。其中,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东部等地SEDI指数最高,绥阳县西南部风华镇一带SEDI指数最低。该研究为预防喀斯特山区土壤退化、改善土壤环境及生态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谷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多中等到高等。  相似文献   

9.
以POI数据为基础,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空间可视化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依Hill Numbers多样性指数构建土地混合利用测度模型,对城镇化发展快速的杭州湾都市圈开展实证研究,并以"理论研究-测度与评价-探索性空间分析-优化路径"为主线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尺度效应,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SPSS16.0和ArcGIS9.3作支撑,对2001—2011年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流域区域经济极化、经济总体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区域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2)流域上、下游经济差异较大,但经过多年发展,经济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松原次级经济增长极逐渐形成,经济空间结构由梯度分布转变为长吉、松原组团的"双核"结构;3)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等是造成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金华市孝顺、澧浦两镇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调查研究,发现该区土壤养分单指标含量丰度不一,差异较大,特别是大量元素N、P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尤其N元素缺乏明显;区内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无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地,建议后期对Cd元素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的土地进一步开展周围环境、农产品等跟踪调查,查明原因;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良好)、三等(中等)为主,极少分布四等(差等)土地;灌溉水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为一等;大气干湿沉降物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为一等;今后,建议加强土地保护,科学规划,安全利用好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芳芳  濮励杰 《资源科学》2014,36(4):731-740
本文选择东部沿海"国家两大发展战略"交汇城市——南通市作为研究区,面对其新形势下的用地需求与矛盾,综合运用建设用地变化测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协调评价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南通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①南通市城镇用地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江高于沿海"的特征,同时其扩张弹性系数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未达到理想集约利用状态;②南通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城镇化推进下并未与农村人口非农化减少相挂钩,在研究期内基本处于加速增长态势,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沿海扩展、南北沿江减少"的特征,过半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模式属于人减地增粗放型;③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不甚协调,多数区、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量大于城镇用地增加量,且城镇发展不能较好满足城镇人口增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质量;④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形成机理差异显著,城镇用地增长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力最高的为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则更多依赖于区位因素条件的影响,表现出其用地变化的先天依赖性与变化单一性。  相似文献   

14.
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松锦  刘金福  陈文伟  旷开金  唐蓉  洪伟 《资源科学》2014,36(11):2423-2430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子,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解高海拔植物幼苗更新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为此,采用地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陈板岭头1hm2黄山松林样地上100个10m×10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在12.26%~43.7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依次为0.15%、0.03%、0.18%和0;有效变程分别为19.40m、17.32m、17.32m和14.90m。4个指标各向异性明显,空间自相关范围总体均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呈减弱趋势。分形维数:毛管孔隙度(1.793)土壤含水量(1.669)土壤容重(1.406)非毛管孔隙度(1.348),与半方差函数曲线所反映的规律相一致。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各指标均表现为带状和斑块状镶嵌分布。土壤含水量在东南方向、西边中部和北向中部都有高值区,而西南-东北向较低。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相似,土壤容重和非毛管孔隙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含水量呈互补趋势。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各指标的空间变异和格局与研究区地形、植被覆盖以及微生境干扰有关。土壤含水量对黄山松幼苗更新有制约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山松林土壤水分取样设计和更新苗格局-过程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建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重要要素之一。在城市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功效。探讨其景观空间异质性,对维持城市景观生态平衡,创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研究方法研究以航片为信息源,在呼和浩特市区选取74km2的研究范围,对绿地斑块类型:公共绿地斑块(公园、小游园、树林园绿地)、防护林地斑块(防护林带和农田防护林)、其它绿地斑块(生产、专用、风景游览、街道绿地),采用成数抽样方法进行绿地调查。同时又将绿化覆盖率划分成七个等级进行分析。分析主要从异质性指标(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达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与国土空间质量提升是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认知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有效调控和管理多种土地利用功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多源遥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利用InVEST、RUSLE以及均方根误差、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基于县域尺度定量评估区域各项土地利用功能,重点分析不同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影响机制,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探寻差别化土地利用功能调控路径。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功能与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等沿江平原区,生态服务功能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保障3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安徽两省的西南部等山地丘陵区;②土地垦殖率和年平均降水量、坡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功能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是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结构均对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较高影响;③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弱功能区、单一功能区、双功能共生区、多功能共生区4种类型分区,不同分区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差异明显,据此提出差异化分区调控策略。本文结论有助于强化对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认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讨论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扎堆"行为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定量描述中国制造业部门的空间集聚程度,分析导致产业空间集聚部门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度最高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纺织、水产品、机械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等产业,其形成主要受到技术梯度、农业资源分布及出口贸易造成的技术、资源和需求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而前后向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的规模外部经济的影响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学测度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多维视角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对于促进陆海统筹战略下蓝色经济空间拓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运用全局参比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7—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科学测度,随后从时空两大维度出发,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深入揭示,并运用α收敛和β收敛探究其收敛性。【结果】研究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空间非均衡性。(2)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阶段性波动特征,呈现“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两级分化现象先加剧后得到改善,空间异质性变动明显。(4)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阶段性的收敛和发散特征,其中“十一五”“十三五”时期发散,“十二五”时期收敛。【结论】本文认为,“十四五”时...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土地执法监察有关理论,结合国外及国内其他省(区、市)先进经验,在研究区土地执法监察现状及运行机制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土地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作出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优化研究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央气象局数据库20年内蒙古降水资料,研究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降水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和PSCF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区周边的降水后向轨迹及其源区。结果表明:由于所处的地形地貌不同,研究站点降雨量有着明显的空间分布,降雨量呈现出显著的年、季节、月变化。影响降雨的气流主要来自呼和浩特西北和东南方向;水汽源地分布在华北西南部、华北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