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积极开展妇女工作,保障妇女权利,反对封建婚姻和家庭迫害,指导妇女参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与党的正确领导、妇联工作的开展及广泛的组织动员工作密不可分。现实中某些工作也出现了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启发妇女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以保护妇女切身利益为最中心的环节,使妇女工作中的失误得到了纠正,使边区的妇女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妇女慰劳总会作为战时成立的全国性妇女抗日组织,自成立后领导妇女界开展了一系列慰劳活动,尤其在抗属服务工作方面成绩显著。抗属服务工作包括节日及纪念日对抗属进行物质和精神的慰劳、对抗属进行救济服务、筹设抗属工厂和设立抗属小本贷款处等。妇女慰劳总会的抗属服务具有积极救济与消极救济相结合、救济工作具有灵活性、慈善性的特点。妇女慰劳总会抗属服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抗属解决了生活困难,减少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军心,从而加强了抗战建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西南地区大规模的建设有两次: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二是在三线建设时期。抗战时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西南建设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4.
邓颖超是我国著名的政治、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儿童工作的著名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她提出了许多关于妇女解放的宝贵思想,主要体现在倡导科学、理性的妇女运动观、恋爱婚姻观、参政观、贤母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多是从她受的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的可怜和不幸角度去解读。力图从她的坚毅与抗争精神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抗战最主要的组织者,国民政府发挥自己作为中央政府的角色,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对敌宣传工作。国民政府的对敌宣传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广东经济重心之一转移到粤西,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大批男子参战和出洋求生,为妇女地位的改变创造了机会。粤西妇女要求离婚、退婚、脱离关系的启事屡见报端,地方法院也肯定了妇女的婚姻权益,使婚姻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论《紫色》的黑人妇女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女权主义和文化研究批评方法分析了《紫色》中的四个黑人妇女形象:西丽的新生、独立的女性莎格、具有抗争意识的内蒂和敢做敢为的索菲亚。黑人妇女不仅受着男性的压迫,同时作为黑人,她们同她们的种族还一起受着白人的压迫。所以,黑人妇女的解放是以黑人种族解放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 ,新桂系集团面对中央制定的高度集权的金融垄断政策 ,权衡利弊 ,在金融领域内与中央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合作。与此同时 ,广西金融业始终没有放弃抵制中央金融业全面入侵的斗争。两者的合作与斗争交织相错 ,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重心向西南大后方转移,西南地区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西南地区的职业教育也获得了相对长足的发展,全面考查这一时期西南地区(本文包括以下省市: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重庆、西康)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阎锡山采取战时的经济政策、政治措施,组织战时军工生产,进行战时宣传鼓动,大力发展教事业,对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币改革不仅是中国货币形式上的一种进步.而且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为战前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在抗日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克服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消极抗日等困难,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后开始推行粮食统制政策,此政策的实施,不仅化解了粮食危机、保障了军粮供应,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掩盖其侵略中国的本质,在文化上炮制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中国文化“外铄”论等侵略理论。对此,以尹达、吕振羽和许立群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日本的文化侵略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34年日本外务省"天羽声明"的发表,不仅遭到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也激起中国知识界的极大义愤。中国知识界从中日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公法等方面揭露"天羽声明"独霸中国的图谋,驳斥"天羽声明"在国际法上无理、荒谬,申论中国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的正当性,提出政府应对民族危机的建设性意见。中国知识界对"天羽声明"的批驳具有思想文化史的价值,体现了中国知识界对国际政治的认知,对国际公法的理解,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唤醒了国人抗战意识,伸张了国际正义,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战。  相似文献   

17.
张东荪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战胜利前后,他详细分析和探讨了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体制和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走中间路线的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建国方案。张氏的方案虽在整体上已被历史否定,但他的政治思想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容,值得我们的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为,"救亡压倒启蒙"说是启蒙文学思潮在抗战时期被冷落的内在理据;抗战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转移及战争文化规范对启蒙的压制,是造成启蒙文学思潮衰微的直接原因。40年代的启蒙文学思潮在逆境中生存,国统区的七月派创作、反思文学创作和解放区农村题材创作等都顽强地保存了启蒙意识和启蒙话语。  相似文献   

19.
"七月诗派"作为一个在腥风血雨的严峻现实中崛起的高歌救亡的诗歌流派,这些诗人们在抗战炮声响起之后分别在根据地、敌后、国统区从事着民族的解放运动.由于当时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使得一部分"七月派"诗人先后驻足于桂林.他们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及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抗战时期的桂林诗坛,声援了全国的抗战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七月诗派”作为一个在腥风血雨的严峻现实中崛起的高歌救亡的诗歌流派,这些诗人们在抗战炮声响起之后分别在根据地、敌后、国统区从事着民族的解放运动。由于当时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使得一部分“七月派”诗人先后驻足于桂林。他们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及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抗战时期的桂林诗坛,声援了全国的抗战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