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中大述特写人彘事件,既不是为了揭露吕太后的残忍,也不是为了表现惠帝的仁慈,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贬低无能的惠帝而肯定吕太后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司马迁在本传中展现出超高的史家笔法。一是使用表现男性的"刚毅"之词来形容吕雉的个性品质;二是通过"互见法",记述吕雉的3次流泪,皆有功利目的,以此将人物具象化;三是通过具体描写毒害戚夫人以及"召惠帝观人彘"事件,深层剖解吕雉的狠毒之心及有负为人之母的德行;四是"太史公曰"中的论赞,显示出司马迁对吕雉当权时期政绩的"寓贬于褒"以及对外戚之祸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再评汉惠帝     
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之子,生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卒于惠帝七年(前188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阳里人,母亲为高祖吕后,六岁时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七年,是一个对稳定汉初政局起过较大作用的皇帝,被班固赞之为“宽仁之主”。但长期以来,由于惠帝性格仁弱,在位时吕后曾干预朝政,人们便贬低惠帝而将其政绩皆归功于吕后,认为惠帝是吕后垂帘下的傀儡,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很少提及。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释《史记》之《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中注家误注失注的疑难词语。  相似文献   

5.
<正>晋惠帝算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傻皇帝”,有史为证,《晋书·惠帝纪》中记载: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大意是,天下发生了饥荒,大臣向晋惠帝汇报说,老百姓没有饭吃,很多人都饿死了,晋惠帝便问道:“既然饿,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其实,知道饿了可以吃肉糜充饥,才不会饿死,说明晋惠帝也并非愚痴至极,甚至可以理解为,还是很有同情心的,毕竟不忍心听到别人饿死的消息。而且于晋惠帝作为皇帝的身份来说,吃饭或许意味着山珍海味,  相似文献   

6.
狗尾续貂     
貂,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古代常以貂尾来装饰重要大臣的帽子。赵王司马伦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九子。晋惠帝时,赵王与大臣孙秀合谋。废了惠帝,篡位当了皇帝。接着司马伦便滥施赏赐。对曾为他篡权出力的人一律加官封爵,一时间出现了“每朝会,貂蝉盈座”的局面。后来封的大官实在太多了,貂尾不够用。只得用狗尾巴来代替,  相似文献   

7.
刘德武 《语文知识》2005,(12):32-32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建文四年,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有的同学问,一般都是株连九族,为什么这里说是“被灭十族”呢? 原来,“十族”指的是宗亲九族再加上门人(学生),“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  相似文献   

8.
简论汉惠帝     
西汉“宽仁之主”惠帝在位时.以其温柔敦厚的个性.积极推行黄老学说,注重国家的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放松文化专制政策,为巩固西汉政权,安定社会,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汉孝惠帝缺位于司马迁《史记》,而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其增立《惠帝纪》,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史记》、《汉书》中涉及汉惠帝相关篇目的细读,在史学视角与文学视角进行对比之后,窥见出《史记》发展到《汉书》,史学性增强而文学性减弱。  相似文献   

10.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它对女性的描写着墨不多,却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 一是《吕太后本纪》中的吕后 她是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处心积虑地培植吕氏  相似文献   

11.
一、1402年“靖难”之役,燕兵入南京后,明建文惠帝下落问题,成为明史五百多年来悬而未决之谜。二、广西地方志有关建文帝事迹的纪事:(1)《宜山县志》是“明惠帝云游至庆远。”(2)《武宣县志》是“建文逊帝微眼南下,云游到此(武宣仙岩)。”(3)《徐霞客游记》是(横州)“宝华山上有寿佛寺,乃建文君遁迹之地。”三、广西地方志的纪事,对明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材料,对解决明建文惠帝下落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盛开的昙花不是为了衰败,而是为了整个生命的精粹美丽。玫瑰的寂寞不是为了自赏,而是为了守护自己而生存。悲鸣的鸟儿不是为了哀悼,而是抛开过去,重新面对新未来。  相似文献   

13.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  相似文献   

14.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面临外有强藩、内有强臣、而惠帝为政仁慈难以控制政局的严峻形势。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她使用了“女人交易”这种权略固本、制藩。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制约、打击“两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继续保持政局稳定以进一步医治秦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创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反过来说,这种权略也产生了她始料不及的严重后果,即西汉王朝高层统治集团内部为争权夺利不断明争暗斗,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在她死后不久,酿成了一场政变,使吕氏宗族随同她苦心经营的吕氏政权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5.
张华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张华在西晋的政治生涯分为晋武帝和晋惠帝前后两个阶段。张华被杀的客观原因是朋党之争,主观原因则是其个人谨小慎微的性格。他在出兵伐吴,谋求统一,为政和平,延缓动乱方面的政治作为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一、郑和下西洋之目的关于郑和下西洋之目的,《明史》是这记载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照《明史》记载看:其目的就有两个,将寻找建文帝(惠帝)之下落这一目的置于前,在“且”  相似文献   

17.
读典故     
萧规曹随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刚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丞相曹参一天到晚都在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治理国家。于是就找了个机会责备曹参。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  相似文献   

18.
《汉书》所述高后所诈称惠帝子,有脉络不清之处,时间亦有错讹,遂致《汉书人名索引》有关人名亦生失误。兹参《史记》作一 理,不避钉 之嫌,希求小补于史云尔。史料皆于括号中注中华书局点校本卷数及页码,以/号区分卷与页,两书省称《史》《汉》。少帝(有二人) 孝惠皇后亡子,后宫美人有男,太后使皇后名之,而杀其母。惠帝崩,嗣子立,为少帝。高后四年夏,少帝乃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太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壮即为所为。”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作乱,乃幽之永巷,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下诏废之,遂幽死(《史》9/40…  相似文献   

19.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谈宋明贵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教育是一门文化基础课。这正如中小学的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历史课不是为了培养历史学家一样,幼儿学习绘画完全不是为了培养画家,只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其精神素质和劳动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打下良...  相似文献   

20.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晚近史家和学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并因此把“八王之乱”的时间界定为从贾后开始执政的惠帝元康元年(291)到光熙元年(306),长达16年之久。实际上从惠帝元康元年(291)到永康元年(300)贾后执政这一段时间里,“朝野安静”,“海内宴然”,政局是稳定的,无甚“乱”可言。我们应摆脱“女人祸水”之类封建旧史观的束缚,对贾后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八王之乱”的时间也因此应从永康元年(300)四月开始算起,肇乱者是赵王伦,而不应把这笔帐算在贾后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