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林 《家教世界》2013,(8X):203-203
为更好地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本文从美学视角来审视高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展现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美、形态美、形式美。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3.
平淡美是宋代诗人对诗歌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宋人对诗歌平淡美的追求,肇源于梅尧臣,欧阳修倡导之并将其凝结为文学思想,而成熟于苏轼、黄庭坚之诗论与实践。梅、欧初步明确了平淡美这一美学发展方向,而苏、黄从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平淡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审视观照“鲁迅作品教与学”的生成和变化,我们的期待视野总是在价值之取向、灵魂之安寄、精神之高标、情志之品味与文词之精准、文章之精妙、文势之浑厚、文学之魅力、文化之丰赡等的相互辉映彰显方面,把情志理趣几乎毫无二致地锁定在坚守激赏与游移淡出这一对情理性诉求的矛盾冲突上。而高中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的意义诉求,却又仅限于解释经注疏式的逼近作者原意这一层面,  相似文献   

5.
平淡美是宋代诗人对诗歌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宋人对诗歌平淡美的追求,始于梅尧臣、欧阳修倡导之并将其凝结为文学思想,而成熟于苏轼、黄庭坚之诗论与实践.梅、欧初步明确了平淡美这一美学发展方向,而苏、黄从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平淡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红楼梦》开篇即言是一部"大旨谈情"之作,凡石下界尝欲尝情,仙草化人还泪还情,以宝黛爱情为线索,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人情,展现了各具特色的生命形态,从这一层面来看,《红楼梦》也是一部生命美学之作。生命美学是对当下生活的审视,研究的是人的生活和生命,更多地从人性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生活现象和生命个体,对于个体所选择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7.
《病梅馆记》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所著的一篇寓言体散文,揭示了"江浙之梅皆病"的不堪现实,描摹"病梅"之态,诊断"夭梅"之由,拟想"疗梅"之术。文章借助对梅的品评,隐喻封建思想对人才培养的禁锢。抛开作者的个人政治歧见,笔者站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者的视角重读此文,深感先人的"疗梅方案"与当下课堂教学的改革观念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以古为鉴,将教学中发生的一些典型  相似文献   

8.
虽然学者们对于曹植脍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赋》之美学特征的探讨已经相当深入,但从多维的角度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其美学特征的相关研究尚实有必要。经过对《洛神赋》之美学特征的多维考察,我们认为该赋至少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词采之美、距离之美、礼义之美、哀怨之美。正是这四重美学特征使得《洛神赋》既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又荡气回肠,哀感顽艳,因而它令古往今来无数读者们为之倾倒且对后世的赋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就自然而然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学审视角度探析了美国小说家理查德·康乃尔的创作思想,并指出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能力是其创作中审美情感之源。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作为关于身体的话语而出现。它一方面关涉艺术,成为所谓艺术哲学,另一方面指向政治。现代美学与艺术、政治的这种关系是理解萨特美学完整性的基础。如果说萨特前期哲学建立的是一种“感性学化的”现象学,那么他的后期哲学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美学化的历史哲学。因此萨特哲学作为他的探索自由之路,乃是美学化的哲学。这种哲学必然地走向政治实践,而政治问题在萨特这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上,又是同样必然地成为美学问题,转化为艺术冲动。整体化地考察萨特就能发现萨特美学是以“自由”贯之其中,萨特的美学就是他探索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巴金及其作品的研究,多将作者与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析巴金及其作品的文学意义。事实上,接受美学的提出,又为我们呈现了从读者视角来审视作品及作者的新尝试。本文将围绕巴金的作品,从接受美学来揭示巴金的人格魅力与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病梅馆记》算得上是一篇托物言志、耐人寻味的“政治小论文”。不足三百字的“短章”,其气充沛,其情强烈,其味浓厚,其意深远,无“不过如此”之感,有常读常新之美。一、关于作者“态度”学习《病梅馆记》,一种惯性的理解似乎左右着我们的思维,那就是:本文既是借梅议政,作者对“病梅”之现象深恶痛之,并决心“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遵循的美学原则梅广才,鞠秀荣,史一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其规律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二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出发,认真贯彻美学理论,用审美的观点,审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老师需要以“回到生活本身”的姿态,以感性美学的视野来审视作文教学.感性美学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引导学生在感性层面上体悟生活,这构成了作文教学之根本;以感性眼光观照生活,可以找到逝去情感的本真性,从“为文而造情”走向“为情而造文”;在感性美学层面思考生活,还可以恢复原初的判断力,让学生的议论从“道理”走向真正的“思想”.因此,感性美学方法是基于对人和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它为传统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只是一篇政治意义上的檄文吗?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与他的《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龚自珍要求的个性解放,不仅是其政治改革思想的支柱,同样也是其文学改革思想的核心。所以,《病梅馆记》还可以有  相似文献   

16.
像《病梅馆记》这种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全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的含蓄性作品该怎么教? 流行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并向学生事先点明本文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小品,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表面记梅与深层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种教法直接让学生进入议政的内容,似乎直达本质,一下便抓住了文章的基本艺术价值。但是,这  相似文献   

17.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则索然寡味。但是,要写出“不平”之文,而且又是议论文,又是短篇议论文,谈何容易。古人对于凝炼、厚重而又曲尽其妙的短篇,比之誉之为尺水兴波。这样的文章令人读之兴味盎然,终卷为快。以这一美学标准来审视仅八  相似文献   

18.
《病梅馆记》是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一篇政治小品。文章篇幅短小,但容量很大。它借江南梅树的被斫、被删、被锄正、受棕缚而弄得歪斜曲折,毫无生气,来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生机的罪行。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精巧的暗喻方法,表面上句句写梅,没有一句题外话,而实际上却是在写人,是在议政,含义虽隐而实显,言简而意深。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这种特色,就必须充分揭示作者所喻之“物”的特征及其含义。对“物”分析得愈具体、愈细致,学生对作者所喻之“人”,所议之“政”的理解就愈清晰。  相似文献   

19.
"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和具体化。"味"从最初的饮食感觉经过不断地演化而上升为一种美感,与人类的审美活动联系起来,并在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味"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味"为美、"味"的发展升华、"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味"的当代价值审视四个方面来探究中国古典美学"味"这一范畴,从而加深对"味"这一范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儒家美学在艺术美、人格美、自然美各领域为我国传统美学奠定了宏厚的基础。它既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又是华夏人文精神历久弥新的源泉。但不可否认儒家美学重伦理、重功利的倾向在我们的文化中植入了一种深刻的政治依附性,严重影响着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笔者拟从这一视角来审视和探讨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创新追求,以期构建能促使主体的自由创造本质充分展现和张扬的新型语文教育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