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论吴月娘     
人们对于吴月娘这一形象历来众说纷纭,究其原因还在于作者的主观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吴月娘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而且是西门庆一家从发迹到衰落的见证者,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金瓶梅》中,礼教与世情的并存、伦理与生理的冲撞、丈夫与妻子的对立、主妇与小妾的争斗,使处在夹缝中的吴月娘备受灵与肉的煎熬,饱尝身与心的孤独。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作者以西门府为主要场所,描绘了一副明末家庭生活画卷。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所安排是作者敷衍情节、塑造人物的典型环境,在《金瓶梅》中,居所安排不仅作为典型环境,还作为一种成熟的叙事技巧,对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刻画、表现主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技巧进一步应用到《金瓶梅》以后的小说中,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中的吴月娘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是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她们不是单方面或美或丑的扁平、单一人物,而是多方面的美中有丑的圆润、多元人物。封建婚姻制度中的正妻身份使两位女性婚姻不幸而不得不用权财来巩固自己,在面对相似的生活境遇时,二人又形成了同而不同的性格和行事特征,其命运归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性是个社会问题。通过一个人在性上的表现和一个社会性文化的各种信息可窥一个人的性格灵魂和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本文就吴月娘在性压抑上的种种表现,论述了她是古代性文化牢狱中最悲惨的殉葬者,亦是《金瓶梅》女性世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艺术典型。吴月娘是作者的理想人物和自喻。  相似文献   

6.
启功先生是著名红学专家,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和注解,多发前人之所未发,非常人所能及.以启老所说<红楼梦>里"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为契入点,论证:1)只有"满纸荒唐言"诗才是曹雪芹自抒胸臆之作,而"无材可去补苍天"及"字字看来皆是血"诗均非曹氏所作;2)论证黛玉、宝钗之诗反映她们迥然不同的性格;从版本、音误、形误和黛玉性格等角度论证"冷月葬诗魂"句当作"诗魂"而非"花魂",更非"死魂";从而印证启老所言,洵为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终日挣扎拼搏,终难摆脱被奴役的命运。环境的凶险与污浊,世人的威逼及欺压,不幸的遭遇和经历,造就了她谋求生存时的恶毒与变态。她的冷酷与狡诈,自私与淫荡,以及辣手毒心、丑行恶德等等,应视为环境熏染、社会逼迫、习养所致。潘金莲的确是那罪恶社会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8.
刘筱琰 《文教资料》2013,(35):45-46
环境、性格、命运三者之间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人物的性格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从环境的角度切入,探讨在腐朽封建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斗争不断的家庭小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金瓶梅》中吴月娘这一角色性格的形成以及其命运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李君 《文教资料》2007,(9):57-59
人物塑造理论是张竹坡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提出“典型”这一重要范畴,并以此作为人物塑造的重要标准;二,以“入世”、“幻造”、“情理”为人物塑造的基本原则;三,提出了“抗衡”、“犯而不犯”、“白描”等多种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这些构成了张竹坡人物塑造的理论系统,张竹坡的人物塑造理论不但推动了古代小说人物论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中潘金莲在男权主义的统治下,为了争得西门庆的宠爱,采用了种种办法,归结起来,一是礼让,二是抗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功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一代新人。这里所谓“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发展到某一时代所必然塑造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孟玉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金瓶梅》作者对孟玉楼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对孟玉楼这一人物形象有较为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人物身份、关系、作态真假莫定,反映了封建伦常、人性的失落与败亡.作者开辟西门家庭这一窗口,剥落了黑暗社会的虚假外衣,让世人窥见了腐朽荒唐的社会真相.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第22至26回,令人信服地写出了宋蕙莲这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其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细致地刻划了人物个性特点,从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相似文献   

16.
生存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生活观念的变化 ,而生活观念的变化 ,也会促使生存方式的转变。《金瓶梅》中各色市民人物的行为方式、观念形态、生存方式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现实人生状态 ,同时表现出当商业观念充斥于整个社会、观念统治了鲜活的人们之时的社会灾难  相似文献   

17.
欲望的象征--西门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特定时代为背景,以商业社会、权力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物的行为方式、心路历程等方面,对西门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作者在充分掌握杭州“儿尾”方言特点的情况下,非常熟练地、巧妙地运用“儿尾”方言来描写人物。一、用“儿尾”方言来描写人物外貌;二、用“儿尾”方言描写人物穿戴;三、用“儿尾”方言描写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19.
方文山的歌词《乱舞春秋》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本文利用语境学中的语境差理论,分别从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人物与情节的距离感、作品叙述语言与接受语境差三方面论述了该作品中的语境差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内构造”的分析来揭示其审美的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