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斡赤斤是成吉思汗的同母幼弟,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旧俗,斡赤斤成年后仍与其母诃额仑共同生活。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将被征服的人户分给母亲、兄弟和诸子。斡赤斤是同诃额仑一起受封的。诃额仑死后,其遗产依俗由斡赤斤继承。因此,斡赤斤领有远多于其他几位兄弟的人户。  相似文献   

2.
往流(翁牛特)是成吉思汗四个弟弟──元东道诸王后裔领民领地的总称,意思是“王属”。往流诸部又称“阿巴噶”(叔父)。16世纪中叶,居住在兴安岭山阴的往流-阿巴噶部落,被称为“阿鲁蒙古”。往流诸部一共有四个万户。哈撒儿后王统治的好儿趁万户,别里古台后王所统治的也可万户,哈赤温后王统治下的察罕万户,斡赤斤后王统治的山阳万户(兀者万户)。一直到15世纪末这个四万户的统治都保留着元代封号:齐王(西王)、广宁王(黄苓王)、济南王(郑王)、辽王(刘王)。  相似文献   

3.
东道诸王公贵族的王府封地,主要分布在今东北西部和东蒙古草原地带,有元一代蒙古王府始终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诸王可自行设置官属.任免官吏;享有各种经济、政治特权;拥有大量军队,是国家依靠的重要军事力量。蒙古汗国时期,以东道蒙古亲王监镇东北地区。辽阳行省设立后,东道诸王封地王府仍然保留其原有的特权,与辽阳行省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二分别直属中央。蒙古诸王府是享有一系列军政、经济特权的特殊行政区。  相似文献   

4.
《史记》卷二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与《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所载赵敬肃王子侯的数量、姓名、国名、封地皆有不同,需要考证辨别。封斯侯之名应为"胡伤",榆丘侯为"受福"。刘终古的封地为中山国柏阳县,刘义封地在东郡东武阳县。王子侯因犯罪被除国者甚多,原因是敬肃王自身的不端和对诸子的溺爱。众多侯国以赵国为中心向外扩散,受封时间也有先后之分。分批分散进行分封,既是为保证分封效果,又是为了稳定诸王,并为朝廷预留出时间。  相似文献   

5.
成吉思汗是1227年死之前即把他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的封地在咸海(Aral)之北,西抵撒哈辛,不里阿耳两部边界,据史家阿剌丁之说,则谓成吉思汗曾以鞑靼马蹄所至西方之地付与术赤。察合台之封地东起畏吾儿之地及海押立,西抵只浑河(阿母河)两岸。窝阔台之封地在叶密立河一带。拖雷则承袭其父所保有哈刺和林诸山与斡难河源间之故地”。上述的撒哈辛是伏尔加河下游的一个镇名,可知术赤封地西面至伏尔加河,其牙帐则设在额尔齐斯河流域,这样术赤的封地就可知是从额尔齐斯河至伏尔加河  相似文献   

6.
<正>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将分封制纳入治国策略的重要典型之一,也是分封制为害最深的一个朝代。而分封诸王又是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明朝的兴亡史离不开对分封诸王这个重要课题的探讨。 一 朱元璋分封诸王概述 1368年,朱元璋创建了明王朝.天下初定之际,他便处心积虑地总结周、秦直至宋、元历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要使朱明王朝长治久安,必“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  相似文献   

7.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中有一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其中“国人”一词,《古文观止》是这样注解的:“国人:当时对住在国都的人的通称。周,指诸侯食邑。”这未免有些笼统。要想真正理解,还须从西周时代的有关制度说起。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同姓王族、功臣、谋士和古帝先圣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史称“封建亲戚,以蕃(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里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之意。诸侯国内也实行分封,诸侯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再分封给士,封地称食地,士是最低层贵族。《说文…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日本蒙古史学者箭内亘发表《兀良合三卫名称考》一文,最先开始研究兀良合部落的渊源。1917年日本蒙古史学者和田清著《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一书,论证明代兀良合人是元朝游牧于斡难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后裔。可是他说明清代兀良合人来源问题时却感到十分为难。近十多年来,我国有些权威学者陆续提出兀良合是古代蒙古高原林木中百姓的“泛称”。1985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女学者奥登同志发表《蒙古兀良合部落的变迁》一文。对“泛称论”给予有力驳斥,并进一步对明代兀良合三卫诸问题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但我觉得,奥登同志对原来森林兀良合、不儿罕山兀良合的论述不完全使人满意。在1988年内蒙古师范  相似文献   

9.
“也客·斡特克”与“也客薛·合扎鲁”(即亦赫·嘎扎尔)同是古代蒙古人对祖先葬地的尊称。萨满教祭词中称大地为“额秃根”(即斡特克)。可见“斡特克”和“嘎扎尔”是同义词,“斡特克”本义为女性生殖器称谓,远古时代蒙古人称大地为“斡特克”,这同汉语中称“天地”为“乾坤”的来历一样,是以“斡特克”作为原型来理解大地而产生的称谓。称大地为“斡特克”流传至今,这是蒙古族文化原型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1214年成吉思汗“甲戌分封”,将弘吉剌部以部长按陈为首的四个领主分封于今锡林郭勒盟东南部、赤峰市中北部和通辽市西北部一带,各有封地,其范围有元一代大体没有变化。四个领主及其后裔在其封地范围内建立了各自的投下城镇,除已知的按陈一系的投下城分为“夏都”应昌路和“冬都”全宁路外,按陈之弟册一系的投下城为阿鲁科尔沁旗白城古城,按陈之弟火忽一系的投下城为巴林右旗白塔古城,按陈之子唆鲁火都一系的投下城为赤峰市松山区西八家古城。  相似文献   

11.
蒙元军队进入嫩江流域的研究是史学界的一个空白.因金东北路长城的阻碍,成吉思汗崛起后,没有向东进攻嫩江流域,而是向西攻打草原各部、西辽,接着打西夏、金中原,进而造成了一路西征直达欧洲的攻势.直到窝阔台时代,蒙古军平定辽东后,才真正进入嫩江草原.但嫩江流域仍处于斡赤斤家族统治,直到忽必烈平乃颜、哈丹后,元中央政权才真正撑控嫩江流域.是东北路金长城的防御,影响了成吉思汗的进攻方向,也影响了12世纪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代宗法制的层级分封,建立起了国家控制土地的贵族层级领有制,其基础是公有私营的井田制。西周控制土地方式的特点是:周王在周礼理念和分封实践中拥有天下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分封诸侯拥有封国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中下级贵族拥有封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的处分权利。  相似文献   

13.
建立西汉皇朝后,汉高祖刘邦论功行赏,陆续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可不久诸王纷纷起兵叛乱,高祖便对其逐一平定,至去世前基本使异姓诸侯王问题得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汉初异姓诸侯王历史发展进程的论述,从诸王悖逆与高祖仁义的全新视角,深入挖掘和阐释汉高祖和异姓诸王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关系,而旨于矫正汉高祖大肆诛杀功臣这一偏颇和传统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4.
三、卿大夫世族内部的宗法制度世族,就是指从原始宗法制家族和宗族组织中发展起来的、其族长世代以嫡长子身分继承地位的宗法贵族统治的宗族集团。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最初可能是一个氏族规模的世族,后来诸侯势力扩大后分封出去的所谓“公子”的后代,也逐当形成为一个世族。这种“公子”有两重性,他对诸侯来讲是宗族成员,对继承诸侯地位的嫡长子来讲是弟兄关系。“公子”虽是大宗的宗族成员,但他自己却是小宗,受到身为大宗的嫡长子的统率,对大宗是隶属关系;但是“公子”对由自己开始的本家族成员来讲,又是世族组织的起点。“公子”就是“别子”,《礼记·丧服小纪》:“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反映了“别子”生活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15.
对《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一文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历史教学》去年第九期上赖家度先生的《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一文,产生不少疑问,愿意把它提出来讨论。首先是关于“斡罕”这一名字的问题。按照《金史》和《大金国志》.“斡罕”当作“窝斡”。《大金国志》上有“亡辽贵族耶律幹(斡)罕,为群牧使,聚兵十万,自号后辽皇帝,结北地诸部为援”,这同窝斡是两个人,两回事。清朝乾隆时,把辽、金、元三史中的契丹、女真、蒙古等人名全部进行改译,于是“窝斡”就改成了‘斡罕”。清统治者之所以这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对韩斡的鞍马画多有褒义之词,然杜甫却言“斡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韩斡的“肥马”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与个人因素,文章从移情入画、守护与拓进、“尚肉”三点对韩斡鞍马画之“肥”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7.
大蒙古国时期(1206-1271年),一些蒙古诸王出于统治的需要,任用儒士为他们服务。诸王身边从事职的汉人必Du赤、投下官员,他们还有意识征召名士Zi访治道,召用儒士充当家庭教师教育子弟。儒士与蒙古诸王的接触,对蒙古统治阶层了解中原物制度、改变他们的观念,进而促使他们逐步改变对中原的统治方式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刘伯温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并且其上三代受朱元璋分封为永嘉郡公,自此从刘氏彭城郡独立出来,成为永嘉郡刘氏。论文追踪溯源,系统考述了刘伯温家族姓氏从远古到宋元明清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是发达的奴隶制还是不发达的奴隶制?这是目前正在深入讨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是从家族奴隶制发展为宗族奴隶制,宗族奴隶制是中国发达的奴隶制形态。”“周代是宗族奴隶制的鼎盛阶段,是最发达的奴隶制”,其表现就是“周代有最发达的宗族制度”、“发达的分封制度”、“按地区分族  相似文献   

20.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年),即元太祖,名铁木真,蒙古汗国的建立者,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十二世纪时蒙古高原居住着近一百个部落.势力最大的部落集团有塔塔儿、克烈、篾儿乞、乃蛮等,它们之间散居着一些小部落和氏族.蒙古部放牧于三河(斡难、土拉、怯绿连)之源地方,这些部落大小强弱不一,语言、宗教、民族、文化不完全相同.各部间战争频繁,金朝统治者又对他们进行分化并执行"减丁"政策,使蒙古高原诸部"互相攻劫,人不安生",人民在无休止战争中遭受极大灾难.铁木真出生于孛儿只斤氏族,幼时,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杀,其母诃额仑只得带着尚未成年的儿子靠捕捉小动物和鱼类过活,或采野葱、野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