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这是被社会风气毒化的表现"政和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这是一个叫"璟好"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的内容。这个微博的博主是厦门大学的一名女博士。据了解,这位厦大经济学院的女博士近日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  相似文献   

2.
近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一女博士赴贫困县调研归来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声称"毕业后死也不下基层"。这条微博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对她的不当言论表示极为不满,也有人表示能够理解,冷静地提醒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待此次事件……这次事件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它却折射出了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也正是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厦大女博士的"吐槽"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反思的契机。一、高学历=高道德?南开大学软件学院的孙凤池副教授提醒同学们,不能人云亦云地批评或赞成这位博士的言  相似文献   

3.
"毕业后不下基层!"、"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这是厦门大学一位女博士在考察完闽北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之后在微博上所进行的总结!惊人的六个惊叹号,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她的愤慨和委屈。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位女博士原本也是从贫苦农村走出来的天之骄子,却在经历了十年的高等教育后,果断地与养育自己的基层划清了界限!尽管在事后,当事人主动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声明,言辞恳切,并乞求大家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那六个惊叹号就像六个留在  相似文献   

4.
厦门某大学一名女博士随校方赴福建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时,在微博上抱怨:"吃的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求:统战部配个好车送我们",并表示"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该县统战部部长称:调研期间遇上台风,县里建议不要到农村,吃住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2012,(19):44-45
社会@大学@葛红兵:女博士下基层调研要好吃好住好车,声言毕业后绝不下基层。这是中国博士教育的耻辱。中国的高学历教育已经非改不可:它不应该成为名利场——让一些对社会毫无爱意、毫无科学精神的人蝇营狗苟骗取学历证明。文科博士不调研不下基层,  相似文献   

6.
徐迅雷 《生活教育》2012,(17):19-19
校园美丽得成为旅游景点的厦门大学,培养出了这么一个学经济的女博士:她跟随学校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结果"收获"了在微博上的一大堆"吐槽",大谈"破地方""吃不好"什么的,言为心声,让人眼界大开:"吃的一点都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菜全部被吃光。  相似文献   

7.
博士研究生,处在象牙塔的顶端,作为社会的高端人才,他们的发展、生活,以至于个人言行,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并非只是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人"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很好的均衡,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今日,厦大"女博士"的"不下基层"言论引起了社会的各界反响,也让我们再次审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孙国锋 《文教资料》2011,(24):196-198
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男女平等思想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博士的行列,"女博士"这个词早已不是中国社会的新鲜事物。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男权思想的影响,现阶段人们对女博士群体或多或少有一些偏见或误解。最为常见的莫过于将女博士称之为"第三种人"。  相似文献   

9.
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对于四川省总工会法律部调研员张莹来说,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工会微博"上的评论和意见,回复涉及职工权益保障的各种咨询问题。自从去年1月4日四川省总工会法律部在新浪网注册开通"四川工会法律援助"微博以来,这已成为她每天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10.
王渝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32-135
微博反腐是网络反腐的一种重要形式,公民以微博作为反腐言论的重要发表平台,对国家机关的日常权力运作和出现的腐败问题行使着监督权。但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面临着诸如网民言论非理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建立健全网络反腐制度的大框架下,应构建针对微博反腐的相关法律规制,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同时对大型微博网站强化管理和教育,扭转政务人员对待微博上网络舆情民意的观念,使得微博反腐能够实现常态化、程序化、规范化,并将这一反腐力量更充分地吸收进我国反腐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微博的真实性问题成为微博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崔克坦法则"能够有效破解微博真实性管理的难题,但微博管理中是否适用"崔克坦法则"引人争议。微博的真实性管理可以通过微博的自纠错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但同时还需要外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微博不"危",才能真正发挥微博的威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女博士的抱怨,共青团南平市委在官方微博中指出,"在个人微博上抱怨也算是人之常情,不必上纲上线.但是一个博士生在调研中,没有对欠发达地区民生的关注,只是一味抱怨物质条件,我们很难想象,这将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某些高校是否只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警务微博的开设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一次思想解放,是对警察形象的有效维护。从总体上看,警务微博消解了警方和群众的信息不对称,畅通了警民对话渠道,回应了关于警察的不实言论。凸显警务微博对警察形象的维护,规范运行机制、提高传播效果、做好危机公关是警务微博发展的应然之举和实然之策。  相似文献   

14.
心吾 《中国研究生》2012,(10):63-64
贵刊今年第9期上曾做了关于厦门大学女博士"下基层"事件的专题,各种的评论我不再赘言,大家可以自行查询,我只是突然想起了厦门大学的"校主"陈嘉庚先生,想起了他的一件"小事"。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被称为“中日微博元年”,微博一夜间成为人们口中的词汇,“今天你微博了吗”的广告语充斥作每个角落。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炫富女孩”郭美美、“约会局长”谢志强……掀起一个又一个舆论高潮。毋庸置疑,微博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事件热点迅速传播的重要工具。微博逐渐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在崇尚舆论自由的微博时代,人人都是媒体,社会大众拥有更多的言论自由和言论表达,然而这种“过度”自由也造成了微博传播中的重重乱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场到国家级贫困县调研的暑期活动,竟让名牌大学女博士得出了"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的"考察收获",甚至就此坚定了"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的决心.这无疑反映出现代大学生缺乏责任担当、惧怕艰苦环境、缺少民生情感的素质缺陷.尽管本人已经道歉,但思想问题未必真正解决,其折射出的教育短板尤其值得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微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颇受中学生喜爱,但部分中学生过度迷恋微博,形成"微博控"症状。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微博控"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中学生"微博控"的办法:一是以微博为平台,帮助中学生"控微博";二是构建良好氛围,吸引学生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工作,身边的女博士,不用说了,放眼望去,基本上,是个女的,就是个博士。好吧,听说现在高校就连做行政工作的,也要求是博士了。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顺手抓住身边一个人来采访,当然的,她也是个女博士。我问:"亲,你觉得女博士有些什么特点啊?"她不认识似地看着我:"女博士?不就普通人吗?就我这样啊。"我上上下下地看了她一遍,确实,太普通了,比我还更像正常人呢。我讪笑地解释:"外面不是说女博士是第三类  相似文献   

19.
微博及政府微博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政治信息传播的期望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政府微博还处于一个亟待完善的阶段,要建构一个基于政府微博的新型言论场域,必须对传统体制下的政治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反思与改革,从信源提供、信息筛选、信息导向等角度来考量政府传播语境的变迁。政府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障是优化这种新型言论场域的一个良好起点。  相似文献   

20.
微博用户的从众行为特性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发布和沟通交流工具,是社会公众心理的感应器。该文从从众心理的产生与主要特征出发,研究微博中人们接受信息的环境和获取信息的特征,发现人们处于一种信息多样、内容复杂的环境中,使得微博用户在信息选择与获取方面存在着"跟风"行为,依靠别人的选择作为自己判断的标准;在言论发表过程中,为获取他人的认同与支持,会保持一致,使得言论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导致用户在微博中的行为和对待微博事件中的态度与趋于一致。这对微博舆论的理性化与合理化都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不利于微博和谐舆论环境的形成,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