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其中的差别是微妙的.<学记>与<大教学论>分别是中国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重视形而上之"道",<大教学论>重视形而下之"器".  相似文献   

2.
宋瑞敏 《文教资料》2009,(28):139-140
教育民主可以提升教育的价值.实现人的生命意义,推动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从道与器的关系上把握教育民主及其和合问题.以期唤起人们对它的总体关注.指出在推进教育民主的进程中我们既不能陷于传统的空谈形而上.导致道器的剥离.进而导致道的变质,又不能忽略道——民主的精神,使道之不道、器之不器.  相似文献   

3.
1993年10月8日,顾城、谢烨夫妻在新西兰怀希基岛双双殉命。此后,顾城之死便成为无论是大众传媒还是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2001年,香港导演陈丽英更是在顾城逝世八周年之即推出了电影《顾城别恋》。然而,从《英儿》到《顾城别恋》却意味着艺术由高雅走向媚俗,由对形而上的追寻走向对形而下的感官满足。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众多哲人对其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杨简在此背景下,透过心学的视野,解读道器关系,提出了“道即器”的论断,认为器中蕴道,道器本一。其观点与朱熹和陆九渊相比,各具特色,有同有异,对杨简与朱、陆道器观的异同进行剖析,对我们深入理解道器关系甚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放教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开放教学资源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文章从“形而上形而下”的哲学视角剖析资源形式与内涵间的关系,并从资源本身和学习者的角度分析开放教学资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借助符号学工具,对开放教学资源的符号属性进行解构探析,阐明了解读资源符号的“三要素”,并提出了建构资源的三种表征方式:“器道表征”“印象表征”和“作品表征”,以期为建设优质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批判颓靡的“末世”心态,追求宗教式的信仰激情,是《心灵史》的两大主题。张承志为抵抗形而下的俗世而坚持自己形而上的信仰,为使自己的信仰具有超常的力度而选择了崇拜。本文认为张承志在身心处于“边缘”而奋力呐喊的同时,担当了追求某种理想的悲剧角色,绝非令人一笑可以了之的“喜剧角色”。但张承志认为只有具备宗教信仰的激情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人道、真正的人生,这就导致他对哲合忍耶作了全盘肯定与最后总结,并主要从感性角度出发,对异质文化作了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8.
《周易·大象》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既有"修省进德"亦有"经纶治世"的表述。《大象》的思维方式,继承了思孟学派"尽性知天"的思想进路,尤其是子思的思想,以《易经》为材质,着重阐释了"明天道以弘人道"的思想。而天道的抽象形而上根据又是由意象的"形"和具象的形而下的"器"所奠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伦文化以人之为人,别于禽兽作为先天预设,拟亲化过程使人伦秩序外推、拓展,并作为后天的社会关系范式而具有伦理与道德相统一的本质.人伦关系与人伦结构的认知、人伦原理与行为规范体系的构建和个体德性的建立与示范过程,揭示了伦序与人理相统一、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统一、本体与本质相统一的德育本质.中国人伦文化传统的德育本质及其功能,在当今的德育实践与建设中仍有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多功能夹物器能夹住人手够不到或不方便拾起的脏东西、危险物品等,并且可以用它来擦门窗搞卫生等,用处大着呢!  相似文献   

11.
儒家学说中关于天道、地道、人道和中庸之道的认识,体现着曾经对我们民族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原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儒家学说中的道统是由圣人构成的承载和传续道的系统,其中寄托着儒家学者的价值理想,其本义是将儒家学者追求的真理和正义作为最高的是非标准置于君权之上.关于儒家道统说的认识涉及到对于中华远古史及古代文化传统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崔玮崧 《海外英语》2014,(7):167-168
The sublime,which is designated byaesthetics,arouses various studies and discussions on literature and ethical fields within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哲学固有发展特点出发,在对孔疏道论、器论分别剖析的基础上,强调孔疏重道论的目的是为其重器思想提供理论支撑,实现儒家修齐治平之理想;另外,还指出孔疏道器关系具有形上形下、有无、体用三种最重要的关系,体现了孔疏道器思想的深刻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气与势,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审美概念。书法作品中气的贯通要借助于势,势的体现则又须书法家主体之气的旺盛,所以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于是构成气势一语。书法崇尚气势,其内容一方面包含了书法笔墨里的气势,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书法家主体精神的气势,所以要想书法作品有磅礴的气势,书法技法与主体精神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会道门作为明清以来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会道门文化。会道门文化属于社会文化和亚文化范畴。它具有封建性、通俗包容性、神秘欺骗性、反叛破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管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将道具体化为精气,认为人的身体与“精气一惠惠相关,并以此来回答《老子》关于人怎么能认识天道以及如何认识天道问题。因此“身体”成为理解其“精气说”一个重要的角度。本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认识,围绕身体和天道(精气)的关系,对《管子》的“精气说”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道门作为明清以来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会道门文化。会道门文化属于社会文化和亚文化范畴。它具有封建性、通俗包容性、神秘欺骗性、反叛破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启功先生的治学以通贯的文化教养为背景,涉及广泛的学术领域,并渗透了特有的艺术气质.无征不信、见解通达、文贵明白、不强为说,是其治学的基本原则.有教无类、不悱不发、尊重学生个性、教学相长,是他一贯遵循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郭福宏 《天中学刊》2007,22(6):70-73
汪琬作为"清初三大古文家"之一,其作品历来受到后人的推崇,而其关于散文理论的论述因散见于文集中,至今鲜有人论及。汪琬的散文以"道"为立论之根本,其散文的创作与实用、审美理论均以此为前提。汪琬兼及儒家和道家的"道"学观,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生成他的自然、道德之"道"和实用、致世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