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上峰 《传媒》2002,(10):21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甚至是“王”。我认为,把记者当成“官”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有两件事,我始终难忘— 一件是前几年的事。某县一所偏僻乡村校舍危房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师生联名给我写信,要“省里的官”解决问题。我前去采访时,却发现不仅有乡领导、县教委领导甚至一名副县长也在“恭候”。不等我打开采访本,该副县长当即表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拆除危房,“拜托”不要见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我认为,把记者当成“官”,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有两件事,我始终难忘—— 一件是前几年的事。某县一所偏僻乡村校舍危房问题多年未得到解决。师生联名给我写信,要“省里的官”解决问题。我前去采访时,却发现不仅有乡领导、县教委领导甚至一个副县长  相似文献   

3.
联想     
早在1982年,我上学时,一连写稿7篇,寄出去全如石沉大海。我向人家请教,回答是勤听广播多看报,领会上级宣传精神,深入实际找材料。经过实践,果然有效。有一段时间,上级要求各地重视教育,抓紧解决学校危房问题。我联想到本乡拨款四万七千元,解决学校危房,便写出“陡门乡重视消灭学校危房”。一次,我去大张南村,了解到支部书记把自己准备盖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5.
近来看报,常见表扬官的报道。比如《三任“七品官”同唱一台戏……》《一个“八品官”的奉献》《为官忧民多办实事》《馆陶一老农给县官颁奖旗》,等等。当然,这些报道的立意都是好的。新闻是好新闻,官也是好官、清官,值得褒扬的官。再说,现实生活中也都这么个说法。凡是说到管事的人,都叫做“当官的”。什么大官、小官的,多得很,好像是俗语,也像是戏言。可是,在报刊上,在正式场合,这样称呼,我以为不好,是不该这么用的。什么叫官?官即官吏,《辞源》上说:“王者之制禄爵”,“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同总)  相似文献   

6.
有则寓言 ,讲的是一只九官鸟学人的语言 ,不久就能讲两三句人话。这天 ,蝉儿在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歌 ,九官鸟嘲笑蝉儿 :“你的歌声太刺耳 ,听你唱倒不如听我说人话。”蝉儿自信地回答 :“我的歌声虽然不好听 ,但这是我自己的声音。你讲人话固然悦耳 ,但不是你自己的 ,而是别人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拿出自己独有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才能吸引人。我们搞新闻报道也是这样 ,老是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跟在别人后面作“你拍一我拍一”的文章 ,还有谁看呢?九官鸟学别人说话 ,主要是只会模仿 ,不懂创新。其实在新闻采写中 ,这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熟悉的一些老通讯员都不常见面了。偶尔碰到一起,免不了聊聊天:“老兄,怎么报上见不到你的大作了?”“改行了,没工夫搞那些啦!”我这才知道,他们是“升官”了。于是,我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问题:当了“官”就可以撂笔不再搞写作了吗?如今,当我也在“官”位上时,便开始有意识地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我认  相似文献   

8.
1989年12月24日,我接到钱锺书、杨绛两位老人在元旦前夕亲手特制的两张贺年卡。简朴的贺卡上用红色透印着“新禧”两个钱老手书和“钱锺书杨绛恭贺”的题签。两贺卡一厚赐给我,一嘱我转赠我的挚友薛进官。在送我的贺卡右侧钱老题写了这么几个楷书:“有昇我兄事业顺遂身心康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熟悉的一些老通讯员,不常见面了。偶尔碰到一起免不了聊聊天:“老兄,怎么报上见不到你的大作了?”“改行了,没功夫搞那些啦!”这才知道,他们是升“官”了.那时,我的脑海里曾闪过这样的问号:难道当了“官”就不能再搞报道吗? 在“官”的岗位上,我有意识地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号.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对这个问号回答是:当官改行后,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坚持搞好报道。今年以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等新闻单位写了很多稿件,采用的有25篇.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时代,直接管者百姓的地方官,有两种别称,一是父母官,一是牧民之官。父母官这个称谓是^^耳熟能详的,因为现在还在这么叫,即使生活在北京这个地方,如果你家乡的领导来了,你给别人介绍,十有八九都会诜这是我的父母官。牧民之官,古代叫得比较多,甚至地方长官干脆就被称为“牧”,大的是“州牧”,小的是“县牧”,刘备被曹操赶出豫州,惶惶然若丧家之犬,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将他在新野小县安置,不久就传出歌谣“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当然,古人“牧”长“牧”短的,属于思想觉悟不高,现代的人们,无论是坐在官的椅子上的,还是没坐在椅子上,—般不会这么说了。  相似文献   

11.
刊中刊     
《视听界》1997,(4)
我的父亲没有给我们遮风挡雨的“官伞”,也没有给我们足以炫耀的“财产”,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广播”,他为广播事业执着奋斗的精神,却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2.
1、“一官独用”的弊端说“看”重要,并非提倡“一官独用”——记者在现场观察时只用眼睛这个视觉器官去看就可以了。然而,出自有些同志手笔的稿件却说明,他们真的犯了“一官独用”的毛病。譬如,表现劳动场面,常常是“你看吧……”往下都是写作者在现场看到的东西,一“看”就让人家“看”好几张稿纸。“一官独用”有时还表现为现场观察者只用耳朵这个听觉器官去听。譬如,报道音乐会,常常是“你听吧……”往下都是写作者在现场听到的音响,一“听”就让人家“听”好几百字。如此采写报道,起码有两点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官”。我认为,把记者当成“官”,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老百姓把记者看成是“官”,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些“老大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大多数是有关部门领导不管事而造成的,老百姓失望了。于是,只有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记者身上,以为当官的就怕记者,记者一来,什么“疑难杂症”都会迎刃而解。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官员,并未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间,“分内的事”也不去管或管不好。他们怕记者,怕曝光,最终是怕丢“乌纱帽”。在百姓的“非常信赖”和某些官员的“非常恐惧”之间,记者扮演的角色令人深…  相似文献   

14.
杨福安 《新闻界》2001,(5):69-69
我采写的《“县官”请“社官”作报告》(本刊在第三期作了评析)在四川农村日报刊登后,立即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农村各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并被评为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二等奖和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经过,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立意,来自素材的追踪挖掘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通讯员,天天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所闻所见的新闻素材不少。但是,真正具有好的新闻价值的题材并不多。所以,注重发现好题材,抓住好题材,始终是我从不放弃的想法。《“县官”请“社官”作报告》就是我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偶然)发现而紧抓不舍…  相似文献   

15.
开会     
牟丕志 《新闻天地》2011,(11):79-79
我是机关里的一个小头目。大家都说我是官。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官,不就是管着几十个人嘛,仅此而已。自从当上了这个小头目之后,我就越来越爱开会了,以至于对开会如痴如醉,难以割舍。一天不开会,我的心里就感到很难受。好像缺了点什么。有人说我是“会虫”,我认为这种说法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16.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他在欣赏一尊成功的雕像时,会感受到它的体温;契诃夫在读到《父与子》中巴札罗夫生病的情节时,感到“我都衰弱了,我甚至觉得他把病传染给了我”。从一个方面来讲,这都表明了长期从事一种事业所形成的某种特殊敏锐的“第六感官”。编辑对于书稿,也有这类特殊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卢宥玮 《兰台世界》2024,(1):132-135
清代士绅作为官与民之间的中介力量,在承担大量社会职责的同时满足了官与民的实际需求。由于清代社会结构等级分明,官与民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与联系,士绅通过参与地方各项事务紧密联系、积极接触了官与民,不仅维持了官与民之间关系的稳定,还将存在“隔阂”的两个阶层紧紧“联接”在了一起。士绅之所以能够在官与民之间发挥“联接”作用,一方面与士绅的数量、分布、特权、收入有关,另一方面清代县级以下存在行政真空且地方官员“量少力微”,为士绅提供了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来看报,常见表扬官的报道。比如《三任“七品官”同唱一台戏……》《一个“人品官”的奉献》《为官忧民多办实事》《馆陶一老农给县官颁奖旗》,等等.当然,这些报道的立意都是好的。新闻是好新闻,官也是好官、清官,值得褒扬的官。  相似文献   

19.
“官谣”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因此,为了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治理“官谣”。我们以为,“官谣”的治理必须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本,因为谣言止于真相,真相源于公开;辅以追究“官谣”制造者之行政或刑事责任,则可以寒蝉其发布“官谣”,从而使“官谣”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20.
金钱的烦恼     
我兼任县委常委体验生活.县委常委属于副县级,算富又不算富。就无“梦中天堂”之乐。老习难改。我不仅不喜有些人的梦中天堂之乐.还将此“乐”视为烦恼。无人将我这“副县”看为官。我身心轻松.乐不可支。料想不到.我的一位忘年交晋升为市长,市长刚到位就看望我一次.使我失去算富又不算官的乐不可支.切切实实地烦恼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