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丹田浅说     
海东青 《武当》2012,(1):47-48
丹田,这个让内家功夫爱好者和中医一直探讨的神秘部位,不知苦煞了多少英雄好汉。历史上,拳书着墨最多的也是丹田,解释最多的也是丹田,丹田的功法也最多,软硬气功更是离不了丹田,可谓丹田贯穿于所有的内外功法,仿佛离了丹田将一无所成。丹田  相似文献   

2.
隋振江 《武当》2013,(2):23-24
古人云:"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练混元太极拳必须拳功合一,只有拳功一体,才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与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才能练出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  相似文献   

3.
赵德贵 《武当》2011,(2):44-46
丹田、气海、神室和泥丸为炁功的四大关窍,丹经称玄关。四大关窍的别名和异名很多,但是四大关窍的方位不变,丹田的众多异名,都可以分归在四大关窍之内。现将四大关窍的方位和异名分述如下:有关丹田的位置,各有所说,"呼吸庐间入丹田,三田之中精气微"。此是《黄庭经》对丹田别具一格的论述。"庐间",《云笈七签》作  相似文献   

4.
无极     
黄成晓 《武当》2006,(2):58-58
深秋的最后一丝暖阳早已悄悄消逝在西方的星云中。南方的某处小巷仍然无声无息地飞窜着最后几只饥饿的蚊子——体格比盛夏的同伙稍大些,却仍然无力地寻找着过冬的鲜血。丹道的行者(丹道行者,指修炼体内金丹的修道者——作者注)静静坐在其中,渐渐地开始排除些杂念。心地也渐渐地清晰  相似文献   

5.
朱伯伦 《武当》2013,(6):16-18
(上接总270期)六、周天运气法(一)功法开始自然站立,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先行入静。入静者,乃指"心神静定"也。古人称"定心",并说"心定神宁",神凝心安,心安法静,法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乃神"。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两眼微闭,视力集中于"祖窍"(古人称眼与心齐,位在鼻根凹处),稍定即向上意识集中于额门与意合一。以意运气向后往  相似文献   

6.
王志远 《武当》2012,(8):23-24
[正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校勘](1)[曾本](曾昭然著《太极拳全书》,1960年香港友联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虚领"作"虚灵"。按:虚灵,别本作"虚领",殊不可解,"顶劲"别本作"定静",则饶有意义。(2)《太极拳真诠》"不倚"作"不欹",倚通欹。[图本]后二句作"中立不依,乍隐乍显"。(3)杨氏家藏抄本"忽隐忽现"作"忽随忽现"。[诠释]虚者,虚灵不昧,反乎其实也。顶者,头顶也,亦日囟门也,道家称为上丹田,泥丸宫,素呼天门、天庭、昆仑,为"至  相似文献   

7.
丹田纵横探     
赵德贵 《武当》2005,(7):37-39
丹田之说,古代气功书上的用词都很隐晦,朦胧难懂,众说纷纭。古人何以故弄玄虚?这可能是由于气功涉及到人体生命的根本,其学问包含十分深广,与古代宗教、哲学、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为了能抽象地又能较形  相似文献   

8.
《健身科学》2007,(12):33
"意守丹田"是练功时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使腹部肌肉帮助胸部呼吸,渐渐过渡到"气贯丹田".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从武术运动的视角分析“丹田”在武术中的概念以及作用,阐明了丹田在武术中的含义区别于其他传统学术领域对其的规定,论述了丹田对于武术运动意义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永年 《武当》2004,(11):43-43
丹田内壮功由武当剑术大师李景林所传,该功法简单易学,上功快。其法如下: 1、姿式:自然而站,横开步,与肩同宽,扣合双掌于丹田处。俯首,蓄神于丹田处,收视返观,心意合住丹田,双手扣贴,抱气归丹(丹田又  相似文献   

11.
《健身科学》2012,(4):39-40
丹田混元气功,是少林太祖门第一功,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  相似文献   

12.
陈志强 《精武》2006,(7):47-47
练好陈氏太极拳爆发力,必须懂得柔和刚。所谓柔,就是不用僵力、放松、柔化之意,犹如棉里裹针。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像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不加丝毫对抗之力。但如果刚劲发力,就像金狮抖毛,无坚不摧,无法抵抗,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要打好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必须先去僵求柔,周身放  相似文献   

13.
读《中华武术》2005年第1期所载邓开枝先生《与拳为伴,祛病延年》一文,内有“笔者只要随意吸一口气引入丹田与内气汇合,用意‘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便立刻自觉全身肌肉松开,气息鼓荡,以致毛发俱动”等语,这样的表述是有点“玄”的,叫人半信半疑。这末句的“毛发俱动”是他人可以目睹的“毛发俱动”,还是邓先生主观上感觉的“毛发俱动”,即成语所谓“毛骨悚然”之类现象?不过根据太极拳宗师杨澄甫的话来看,“意气即骨外肉内流动物也……必使流动物满身能跑”,则邓先生所言还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丹田学说作为中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与多学科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对于中国传统武术而言,更将丹田学说作为重要的内功文化部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丹田学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和技击方面的具体影响,并归纳出关于内外练法的主要特征,旨在使人们在传统武术的练养过程中重视丹田学说理论文化,更好地为武术养生和技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臧保东 《精武》2004,(9):13-13
自古以来,武术界和医学界的许多人就主张"气沉丹田"。而一提到"气",人们就会想到气功,故"气"早已成为气功的象征、内功的专利,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笔者凭一颗好奇之心,一边实践一边捉摸,并经多方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一定的科学道理,遂整理出来,与众武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耀 《精武》2007,(4):23-23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人体重心在运动中  相似文献   

17.
张晓武 《武当》2008,(5):41-42
无论是道家的内丹修炼,还是现代的健身气功,都围绕着气沉丹田这个中心去操练。可见,气沉丹田对人体生理有极大的益处,对修炼者的功夫有极大的促进。那么,气沉丹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只有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在练功实践中,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最佳的练功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和中华武术的其它拳种都非常重视'丹田'的作用,认为'丹田'在人体内部对于力的产生以及养生等许多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太极拳和武术事业的向前发展和走向世界,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理论所讲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丹田'等等,给出一个比较科学与合理的解释。因为,这是太极拳和武术事业向前发展和走向世界必须要做的工作,我们不应该停...  相似文献   

19.
虎扑一、盘法承持枪势,侧身而立,重心在前,前膝裹劲,以头领身向后,后脚后退半步,随前脚后退半步,重心后移,吸气束身,目视前方,三尖照,六合合。接着,后脚前蹬,以头领身,身催前脚,前踩,脚尖内  相似文献   

20.
鹰形滚丹田功是心意六合拳十大行功中的一大重要功法,该功法为行桩走势,主练身形之起落劲,丹田之松沉劲,其动作沉雄彪悍,气势雄阔,集形意气劲于一体。通过习练鹰形滚丹田功,能有效强化人体筋骨的伸拔与开合力,培养和提升丹田之元气与内力,在散手搏击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一、习练方法预备式: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眼平视前方,意守丹田。左脚向左移半步,两脚间距与肩同宽,双手由两侧(掌心向上)慢慢向上至头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