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朋友想生产饮料。我知道他并不是实力雄厚的大老板。劝他别做。因为饮料打开市场要靠广告.要花大钱做广告。饮料固然赚钱.但先要投入大把钱,先要“烧钱”.烧不起也就难以成功。我还讲了旭日升、露露等饮料成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的饮料有特色。不用做什么广告.坚持做下去。我无言以对。反正不是我的钱,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一年后。我又见到了他,他说到底没成功。  相似文献   

2.
“鲜花开在高高的树上/如同往事的忧伤/青春和太阳传唱我一生的愿望/岁月的打击于我是一种深远的幸福/我写下的诗歌只是回声……”这是瓦当的小说《从白沙瓦到纽约》中引用的一段诗句,是女主人公冯露背诵给她初恋男友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首诗应该就是瓦当本人早年的诗作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广告,常常使人受骗上当。有一则以新闻形式写的广告,说是某门诊部治牛皮癣有奇效。我误把广告当新闻,转告了患病的朋友。他得了福音,立即从乡下赶到城里求治。谁知急性子碰上了慢郎中,那郎中慢条斯理地提出两个问题:“我们这里不设病床,你有住宿的地方吗?医药费要两千多元,你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在广告法实施150天之际,某传媒现场直播了一个特别节目。其中有个片断:某曲艺明星、客串主持人,装扮成辽宁某厂供销员,连续给好几家广告公司打电话,谎称有个饮料要做广告,广告中要求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大众常接触的媒体内容之一,然而广告对女性形象负面的描述,几乎到了女性们极为痛切和愤怒的程度。在众多媒体的广告中,女性无一不被定型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中。例如,广告中女性常出现的地点是家庭,最普遍出现的形象是“贤妻良母”,最多出现的动作是做家务,所做的广告大部分是家庭用品;再比如,即便广告中的女性出现在工作场合,也往往处于秘书、雇员、助手等从属地位;尤其令女性们不能容忍的是,广告经常利用女性的色、形作为商品促销手段,扭曲妇女形象,其中的女主角又经常是那些被尺寸化、商业化或西方…  相似文献   

6.
敏明 《青年记者》2003,(12):46-47
越来越多的广告使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广告在卖些什么,感觉就像误入迷雾中,产品销售缺不了广告,但是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感到困惑:广告费已投了好多,而产品广告也做得很出色,可产品就是销路不好;广告迷雾迷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广告主,还有迷失了方向的广告人,作品  相似文献   

7.
广告形象体现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走在大街小巷,几乎在人们活动的一切领域,广告无所不在地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在商品消费时代,广告对民众的导向的作用之大无法估量。这种作用有正面也有负面,有对有错,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从性别角色来看,广告对女性的导向,具有明显的男性意图,明确地将男性审视中的理想女性标准作为社会标准,来引导女性自我认知倾向。规范校正女性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纵观各种媒体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最多的当属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在女性消费品中,即使是在男性消费品中,女性也常常会成为广告的主角。但是,我们注意到,在目前我国广告中,女性的形象、位置、角色明显地露出性别歧视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最常使用的是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经常以美丽、健康、迷人、积极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增强了与广告产品相关特质、功能的联系。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成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注意力经济",即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但体现了社会大众和主流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定位,而且广告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必然会影响受众原有的女性观,强化自己所传播倡导的女性观,从而影响女性观的重塑。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广告为女性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一月谈》登了民会同志的文章,提出“广告新闻化”好,读后很有同感。但我由此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广告”与“新闻”调个位置,变成“新闻广告化”,恐怕就不好了。而这正是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新闻广告化,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新闻写得近似广告,在目前经济报道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动态一类新闻中,所见尤多。象有家报纸在报道一家工厂生产××牌护肤霜时,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日前看到一份四开四版的县报,广告竟占了其中的3个版,遂问该报一位编辑:“广告这么多,不怕读者有意见?”谁知这位仁兄不以为然:“读者有意见?他能拿起石头打天?” 报纸作为新闻纸,新闻、信息、知识、趣味集于一体;就形式而言,则需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令人赏心悦目。广告虽然也是一种信息,但若过多地占据版面,势必淡化“新闻纸”的个性,削弱“新闻纸”的功能。这一道理,恐怕一般报人都会明白,何况新闻主管部门对报纸刊登广告的数量已有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3.
自己的写真照片莫名被影楼“出样”悬挂,男友也因此告吹。11月9日,江苏宝应县消协成功调解了这起因广告侵犯消费者肖像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在某城市一大厦入口处的玻璃墙上,喷绘出一个洋女人对着一只狗喃喃细语,右上方写着十个醒目的大字:“爱一个男人不如爱只狗”,下面还有“女人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之类的广告词。这则由西安某女性理疗空间的企业打出的“变味”广告,竟把男人与狗类比,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谴责和愤怒。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中存在着对男女两性不同程度的性别角色定型问题。之前的研究强调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更多一些,女性作为广告主角的比例占绝对优势:护肤、化妆、洗浴用品的广告几乎都由女性来做,甚至领带、西服这类与男人相关的商品,其广告也着意渲染女性对男性似乎是必然的崇拜和温柔。一直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在广告中成了“第一性”(就数量而言),于是,广告中的女性角色开始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和批判,认为是性别歧视,认为是刻板形象,甚至构成了女权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内容。广告设计者也因此受到了许多批评,迫于压力,  相似文献   

16.
一、杂志广告的征集方法 1.媒体资料。在日本,新杂志创刊的时候,一般都有面向广告客户的宣传录像,这标志着各杂志社争夺广告大战的开始。至于里面有杂志发行量、编辑方针、广告价格、广告内容的要求、读者的特性等资料的小册子,大出版社都制作,并且想方设法地送到广告主或广告公司的手中,以便他们制定广告预算时,能把自己的杂志列入其中。广告公司对此评  相似文献   

17.
如今出版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出版社单靠图书的发行量来支撑出版社的运行已经很困难了。为了节约成本,出版社开始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有效推广,并通过媒介的优势来营造一种新的盈利方式,图书中登广告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走进书店,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图书都夹杂有各种类型的广告。有为自己出版社和出版社的其他图书做宣传的,以书目或者是相关图书的封面展示的形式出现;有为其他公司或其他行业的产品做广告的,其中有些是广告“软文”或者是相关产品的广告。这种在图书中刊登广告的现象,在某些类型的书中几乎成为一种模式,比如旅游类、休闲…  相似文献   

18.
徐健 《新闻世界》2011,(7):172-173
女性形象在广告中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的定式,"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和"超前消费"的花瓶形象,抹杀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策略分析方法,以台湾PayEasy女性购物网站广告为例,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从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定位、女性形象的商业化倾向、"女性美"等几个方面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重新思考广告中女性形象,反映当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沈璐 《新闻窗》2008,(4):109-110
广告虽然是一种商业推销手段,但也是一种文化。“成功”的广告常常并不赤裸裸地“王婆卖瓜”,相反,它要把自己的商业动机乃至商业性质巧妙地掩藏起来,给人的感觉仿佛不是在做广告。这个时候它就要借助于文化与美学,用各种修辞手段与叙述技巧来包装自己。这就是广告制作中至关重要的话语转换。童话故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小小飞虎队》每晚连播两集,中间会插播一段广告,其中居然夹着一则某品牌卫生巾的广告。其实,央视的少儿类节目跟卫生巾广告"结缘",这并非第一次。不少家长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央视则称"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在诸如少儿频道播出卫生巾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