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年快过年时,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个大箱子回来了。我赶紧跑上前去问父亲是什么。父亲说:“是电视机,今年咱们就能看春晚了。”“什么是电视机啊?”我问。父亲说:“打开你就知道了。”当父亲把这个黑色外壳、莹亮玻璃屏的东西放在桌上时,我伸出小手指轻轻触了触玻璃屏,很滑。父亲接上电源,拔开天线,“啪啪啪”连拧几下,那玻璃荧屏上就出现了会说话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秘密     
“罗伯塔,”父亲低声说道,“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前,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父亲一时接受不了而病倒。忙完妈妈的葬礼我就立刻赶到医院,从小我就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和很多家里的“老二”一样,我感觉自己始终在家里是无足轻重的一个。妈妈生病时,我每天都来照顾她,  相似文献   

3.
以丑开局     
一个杀牛的到一个杀猪的朋友家串门,杀猪的不在家。他的儿子避讳说父亲去杀猪,就说:“父亲出亥去了。”杀牛的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赞人家儿子聪明,会说话。几天过去了,杀猪的到杀牛的家来,杀牛的儿子因记着上次父亲的话,便说道:“父亲到人家出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出完丑就回来了。”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4,(2):60-60
生病的儿子:“打针前为什么要擦棉球?”父亲:“那是酒精,先把你的屁股擦醉了,再打针就不疼了。”儿子:“可是我还是疼呀!”父亲:“那是因为你的屁股酒量太大了!”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跟父亲去山上砍柴,看到两棵树,一棵表皮衰老毫无生机,另一棵看上去则生机盎然。我建议父亲说:“不如将那棵快要死了的树砍了吧。”父亲问:“你说的是哪棵树?”我指了指表皮衰老而粗糙的那棵树说:“当然是这棵要死了的树啊。”父亲摇了摇头说;“不,这棵树死不了,倒是那一棵树需要砍掉。”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棵树的表皮看上去都枯萎了,而那棵树的表皮明明还透着青色的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公布的第二天,我回家向父亲报喜;“爸,我又得奖罗!”一个“又”字,招来父亲一番审视。他张开只剩两粒门牙的嘴,吐出淡淡一句话:“报纸我看到了。静坐常思过,无事多读书。脚前头是路,人头上有天。” 父亲不懂新闻,但他懂人生。在我当军事记者14年中,无论是两获全国现场短新闻奖一等奖,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标题上的问号,不在“学医”,而在“仙台”.一般来说,大家都知道,鲁迅是因为早年中医庸医没有救下他父亲的病,所以,立志学西医,“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相似文献   

9.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是现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一生资助孙中山革命。 年轻时他曾留学美国,最崇拜解放黑奴、拯救美国的林肯,于是便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爱琳”、“庆琳”和“美琳”。“琳”与“林”同音。1904年,宋爱琳陪父亲去拜访97岁的沈毓  相似文献   

10.
父亲来队     
前两天姐姐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要来连队探亲,并且还要给我带礼物。这个消息真是让我分外高兴。我敢肯定:父亲一定是开着轿车,带着昂贵礼物来队的。由此,我在昨天的班务会上荣耀地向战士宣布:“我父亲所带的礼物,我们人人都有一份。”迎接父亲来队,像迎接“首长”检查一样,我特  相似文献   

11.
夜深人静,刘少华深情地翻开家庭档案,目睹着父亲留下的那份亲笔遗嘱,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刘父病入膏肓。一天,老人躺在病榻上吃力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少军,少军……”刘少军听见父亲喊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了父亲的病榻前:“爸,你怎么啦?”“少军,爸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2,(5):104-104
湖北青年女作家望见蓉的长篇小说《如影相随》,最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该小说因首度揭露贪官家人的私密生活,备受读者关注。该小说以"我"为主人公。讲述"我"的父亲原江南县委书记柳伯能十年前因受贿案畏罪自杀。母亲说“我”是父亲犯罪的根源。巨大的痛苦从此如影相随。“我”的漫漫人生路也因父亲而改写。“我”认识了三个男人.经历了三段感情纠葛之后,与真相不期而遇。顷刻间。“我”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亲情,“我”的精神之塔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13.
他说“我不是藏书家”从我记事那天起,最初的印象,总是把父亲和他的书联系在一起的。那时,抗日战争的烽火正在祖国大地上燃烧,上海已经沦陷。为了躲避日伪的搜捕,父亲改名换姓,独自“蛰居”在居尔典路的一座偏僻小楼上,和中共地下党保持秘密联系,坚持着神圣的抗日救亡事业。每逢节假日,母亲便悄悄地带着姐姐和我,去探望父亲。每次去,我的第一个感觉,便是父亲的那间斗室里又增加了不少书。除了几个小小的竹书架塞得满满之外,桌上、地下、乃至床上,到处堆满了古老的线装书。“父亲真是爱读书呀!”  相似文献   

14.
父亲后来告诉我们,“文革”后的1967年,林彪破天荒地“召见”过父亲一次,就是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他的住地。父亲回忆那个院子的氛围就像林彪的性格,没有一点动静和生气,呈现出一种阴森森的气氛。当时,父亲很纳闷,林副主席要和我谈些什么呢?那时林彪如日中天,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父亲也毕恭毕敬地想聆听林副主席的指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第十四章 父亲遭绑架前后父亲一生阅历丰富,可“遇险”的事不多,1927年那次遭绑匪劫持,留盗窟六昼夜,可算是最险的一次.这年秋天,我患伤寒症住院,双亲和昌琳每天按医院规定时间来院探望.有两天父亲没有来,我问怎么父亲不来,母亲说:“你爸爸得了重伤风,发寒热,怕传染给你,所以未来.”我信以为真.其实父亲正是那几天被绑架,家里人怕我着急,有意瞒着我.直到我病癒出院,才知道父亲被绑经过.  相似文献   

16.
夜阑人静 ,刘少华深情地翻开家庭档案 ,目睹着父亲留下的那份亲笔遗嘱 ,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是两年前的事了 ,刘父病入膏肓。一天 ,老人躺在病榻上吃力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少军 ,少军……”刘少军听见父亲喊他 ,即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了父亲的病榻前 :“爸 ,你怎么啦 ?”“少军 ,爸是不行了……”老人的声音很弱 ,他吃力地用颤巍巍的手把一页白纸递给儿子。刘少军赶忙接过白纸 ,定睛一看 ,啊 ,是父亲立下的遗嘱 :“我病故后 ,家中价值 8万元的一套住宅产权由兄妹二人继承。刘广田。 2 0 0 0年 6月 1日。”其时 ,病房中除了刘家父…  相似文献   

17.
绝猎     
爷爷是方圆百里的好猎手,父亲则得到了爷爷的真传,尤其猎狼更为一绝。不论是下套、埋夹子、设陷阱,父亲从不失手。在六十年代,父亲还被政府评为“打狼英雄”。可是有一次,父亲突然把那些使了几十年的狩猎家什毁掉了,要知道那时打猎可是个好活计,有肉吃自不用说,还能卖兽皮换钱。我长大以后,有一次父亲被缠不过,终于对我讲了“绝猎”的缘由。 那一年,奶奶病得快不行了,长时间的昏迷致使她神志不清,父亲用尽了城里医院和山一的各种草药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8.
梅子 《新闻世界》2008,(5):17-18
画画对他来说是个意外。 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他在村外山坡上遇见一位来写生的姑娘。姑娘一边快活地哼着小曲儿,一边往画纸上优雅地涂抹着色彩,绿树红花就栩栩如生移植到纸上。回到家。他对父亲说:“我想画画。”父亲说:“你能保证好好画吗?”他赶紧点头。父亲不再说话,走进羊圈。牵走家里的奶羊——那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陈烈 《出版参考》2004,(10):25-25
祖母去世以后,父亲成了孤儿,哥嫂因再雇不起店员,强令父亲辍学,在药店当了一名学徒,小小年纪,便做了店铺的伙计“抓抓匠”,这对于生性活泼、热爱学习的父亲,心灵深处无疑是巨大的创伤。60年代,父亲经常下去搞农村调查,空闲的时候,他和同事聊天还常常忆起童年的生活故事。我听奚原伯伯讲,父亲曾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做买卖的叫“生意人”吗?  相似文献   

20.
林君 《图书馆杂志》2023,(9):I0018-I0022
传统观念里,父亲是权威、力量、严肃的代名词。甲骨文里,最早“父”的字形,像一个人右手持棒的样子,意思是:父亲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说文》里直接用文字表述,“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也认为“父”是手举棍杖、行使教育权力的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