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疑     
张梅 《陕西教育》2007,(7):60-61
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设疑     
设疑,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疑难问题的解答,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一、于无疑处,导其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解疑,就能有所发现,增进知识.有疑和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课堂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学生敢于寻  相似文献   

3.
一、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动机,往往能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上课刚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中。如在讲“圆的认识”这节课时,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有正方形的吗?有三角形的吗?为什么?”“那么椭圆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学生们进入了深思中。接着,我因势利导地提出:“圆有什么特征吗?”当学生面对着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感到困惑时,我…  相似文献   

4.
巧用设疑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教育  相似文献   

5.
巧用设疑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设疑导思     
设疑导思王厚龙无论古代学者还是现代教育家都认为,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处于智力活动的中心,因此,如何通过设疑解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现结合高三《思想政治》第二课...  相似文献   

7.
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设疑得体,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设疑三法     
设疑三法一、探微溯源设计坡度分析课文时,紧紧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素,进行重点评析,探究其中蕴含的意味。比如,教学《穷人》一课时,问:“课文中为什么用‘穷人’作题目?”学生有的答桑娜是穷人,有的答渔夫是穷人,还有的答西蒙是穷人。说明他们对课文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设疑·释疑     
古人说:“学则需疑”。疑问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疑”。 在使用不同类型的试样(U型缺口或V型缺口)进行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时,得到的冲击韧性值是否相同?当交变应力循环对称时,疲劳强度用符号o_(-1)表示,当交变应力循环不对称时,疲劳强度该用什么符号表示?高速钢淬火时,“当钢中含4%的铬时,空冷就可使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因此,空气也能作为淬火介质?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先水后空气淬火的方法,称“双液淬火”好,还是称“双介质淬火”确切?共析钢,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能否称为完全退火?将钢件加热  相似文献   

11.
设疑与解疑     
从不知到知,由惑到不惑,就是人的知识的积累过程。教学过程,可以说是这一过程在课堂中的继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时时抓住一个“疑”字,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设疑、提问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出探索的方向,然后在这基础上启发讲解,教科书中常有这样的写法。全日制十年制中学高中《物理》上册课本中《波的衍射》一节,就是一篇文笔清新、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读来叫人回味无穷。它先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由水波可绕过水面的芦苇这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讲轻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局面依然存在,致使学生惯于被动的接受,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严重后果,为此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离不开语言,精妙的语言能把学生带人美妙的化境。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否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就看她能否圆熟的运用艺术性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乐园。毫无疑问,设疑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语文新课标指出: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关节点处设疑置问,就能把力量用在刀刃上,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6.
1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中专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欲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道出了善疑到释疑的辩证关系。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相应的主题,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巳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欲望。(一)根据知识经验创设问…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表明:疑问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启动学生智力发展的有力杠杆。明代教育家陈献章的“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加以富...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目前课堂设疑的现状分析 ,针对学生的差异 ,结合教材等视角 ,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适时的课堂设疑 ,并就课堂设疑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做初步的探讨。一、初中英语课堂设疑的现状课堂设疑不仅是联系师生及学生间的思维活动纽带 ,更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手段。其作用在于 :首先 ,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萌发探索欲。再通过问题的解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性。其次 ,由于问题具有目标明确 ,任务具体的特点 ,会迅速吸引学生知觉。因此 ,设疑可以从外部控制学习者的注意 ,并诱发学生采用…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设疑四忌设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有积极作用。但设疑如果缺乏层次性、启发性、针对性、系统性,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所以,课堂设疑有四忌。1.忌深而难设计的问题过深,会使学生望“疑”兴叹,失去信心。应设计一些略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