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建设,发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高校德育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自觉主人。  相似文献   

2.
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生活园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德育工作机制、外部环境、文化氛围、互联网等建设,不断优化大学生生活园区德育环境,为高校全面完成教育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校园文化的主客体要素的基础上,认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的内在机制表现为:第一,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创造中接受德育;第二,校园文化在对大学生的熏陶中实现其较强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蕾 《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82-183
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须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促进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以高度的使命感关爱贫困大学生,以和谱的校园文化鼓舞贫困大学生,以便捷的扶持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以贴心的心理教育温暖贫困大学生,以超前的就业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以优秀典型激励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新人格塑造途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创新人格危机,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创新人格塑造的途径:改变传统的德育范式,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创新意识;重视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设置创新环境和机制;加强意志力和耐挫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分析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促进德育生活化的意义,提出通过增强雷锋精神在校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创新学雷锋活动载体、建立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等,促进大学生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张小梨  张法清 《知识文库》2023,(21):195-198
<正>近年来,德育心育在高校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愈发明显,承担着育性、启智、健心、导行的重要任务,但是高校德育心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大学生的育德育心仍然存在着极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对构建大学生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协同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并在逻辑层面上分析了德育心育协同机制构建的基础,对德育心育构建协同机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育德与育心协同推进机制的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育德育心水平,强化高校德育与心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德育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的心理误区和德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德育表现出逆反心理。这种抵触情绪若得不到有效疏通和引导,就会影响德育的实效性,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德育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而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大学生接受德育的心理规律出发,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接受教育中的心理过程特点,进而调整德育内容、方法,使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设计和操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大学生德育学分的研究和试点,形成学校德育新的管理形式,是近年来我校在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设计和操作大学生德育学分的根本目的,是要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管理结合、目标和过程管理结合的新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和机制。实践表明,设计和操作大学生德育学分,对于拓展和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渠道和途径,增强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具有实际意义。 一、设计、操作大学生德育学…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在一方面,扩大了中国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但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国家政策方面,虽然有着对贫困生资助的相关政策,但也广泛存在社会化欠缺的问题,构建培养贫困生的"助学"和"自助"体系,是贫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教育机制,从而将贫困大学生培养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广大民众普遍认同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和导向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提升广大公众的道德共识。当前,从克服"道德共识"困境、健全完善"道德整合"现实机制和优化"道德认同"基本路径的视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表现和现实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和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已然成为影响高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从社会和高校内部的德育机制、青年教师自身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师德失范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高校内部如何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培训、评价、激励、监督、竞争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探索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解决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为此必须要强化组织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优化调控机制,注重渗透机制和完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斯密道德评价理论的情感基础出发,探讨了道德评价机制的形成和公正旁观者的核心作用以及道德评价的依据,讨论其理论得失及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德育工作细微品性刍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萍 《教育研究》2005,26(10):18-21,70
因人而异、因情而变、融入心灵、多样地、深入细致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种特性——细微品性。德育研究应从既具有内在同一性又相对独立的认知、制度和操作三个层面展开,这一认识是德育工作细微品性提出的前提性假设。它的理论依据源于德育本质的“人、精神性、内在性”核心关键词的解析和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针对现行德育工作细微品性的种种缺失,从德育工作的制度化、个案化、体验化、生活化和提升全体教师德育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惠君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54-156,148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日益网络化、信息化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如何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地思考.树立德育首位的教育观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确立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为企业家人力资本设计出一种最佳的激励机制。但在具体的现实操作中,却存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非对称性。随着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国际市场,这种激励机制设计上的非对称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WTO框架下,从舆论影响、企业家创新、诚信意识和道德因素等角度切入,重建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便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当前,高校德育建设在理念和内涵上面临新的挑战,应对挑战的措施是:构建切实可行的德育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建设全员育人队伍。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提高需要优化选拔机制、强化竞争机制、建立流动机制、完善考核机制,还需要加强理论培训、深化德育研究、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