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亚高原训练期生化指标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在海拔1 750 m的兰州愉中亚高原进行了为期4周的针对性训练,为了解李柱宏在亚高原训练中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掌握亚高原运动训练的规律,对李柱宏在亚高原不同训练负荷阶段尿常规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不同运动负荷和强度对红细胞数无显著影响,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血清尿素氮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睾酮和皮质醇比例明显升高,运动后恢复正常;运动负荷前后尿比重、酮体、亚硝酸盐及白细胞无显著变化;运动后尿蛋白、隐血、胆红素、尿胆元水平上升.说明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亚高原训练能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的训练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各项指标及机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海拔的交替训练对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甘孜州体校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队队员共28名,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实验组采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方法,在海拔高度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12min跑测试,并记录在规定12min内跑出的距离,然后对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以及血液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结果:(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RBC数目增加,HGB显著增加,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RBC增加更加明显,但HGB数量低于亚高原训练后;(2)交替到亚高原训练2周后12min跑成绩提高了12.2%,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成绩降低了2.6%,P<0.05;(3)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心率变化不明显,但高原训练4周后心率有所增加,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血乳酸值,P<0.05.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与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高原—亚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结论:(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连续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反而降低,可能是长时间低氧环境下运动突破了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极限所致.(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给予机体一定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能够保证有一定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建议: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很难在缺氧环境下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先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等到机体出现高原习服时,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后再进行小负荷训练,然后再到亚高原进行大负荷训练,从而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亚高原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文系统观察了6名国家男子举重队优秀运动员进行4周亚高原(847m)训练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红细胞压积(HCT)、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的变化,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白细胞水平呈先下降再升高现象;(2)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并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维持较高水平;而红细胞数目和红细胞压积未见明显提高;(3)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并持高值;血尿素水平总体趋势呈现低-高-低;(4)睾酮水平与血清皮质醇呈先下降再升高现象。结论:亚高原训练能明显提高举重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训练负荷刺激强度,提高运动员机能能力;不利方面是疲劳恢复较慢,睡眠较差,免疫力降低,精神兴奋性也有所下降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监测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求取心电图∑T/R值;同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结果显示:(1)与高原训练前相比,安静心率(Heart Rate,HR)在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P<0.01),之后几周无明显差异.(2)血清cTnT先上升后下降,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0.13±0.02)ng/mL),P<0.01).(3)高原训练第3周后心电图∑T/R显著下降(0.91±0.44,P<0.01).结果说明:(1)高原训练初期安静心率升高,随机体适应后,心率下降.(2)高原训练中低氧环境能促使血清cTnT升高.(3)高原训练过程中低氧和训练双重刺激会使心电图∑T/R值明显下降,要密切关注心电图∑T/R值在高原训练中的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实验等方法,以我国铁人三项女子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原训练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高原训练第Ⅰ阶段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显著性升高,但是幅度不大;运动负荷前后对尿蛋白、PH值有显著性影响;血睾酮、血睾酮/皮质醇下降和皮质醇升高均随训练高度增加和运动负荷变大而变化,且皮质醇一直处于非常高水平值,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也显著性升高。高原训练第Ⅱ阶段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持续下降;血睾酮明显低于第一阶段、皮质醇则明显高于第一阶段以及二者比值持续变小;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除了高于正常值以外,还因运动负荷刺激而表现出持续升高态势。下平原后,各项指标表现为强势反弹。说明高原训练对机体的刺激较大,机体的氧运输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是运动负荷的刺激深度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同时机体的恢复调整能力,特别是机体的缓冲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把握训练周期性与海拔高度、负荷量(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等)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既要避免造成机体过度疲劳,又要强化对机体刺激和恢复的效果。同时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辅以营养品(PA、优质蛋白补剂等)、积极性恢复等措施,促进身体机能得到有益的提高,避免高原训练负效应出现。  相似文献   

8.
世居高原运动员有较好的耐缺氧能力,为探讨他们上到更高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对13名世居昆明(1890m)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到更高海拔地香格里拉(3200m)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训练安排、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以评价训练效果。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更高高原训练的安排基本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一致;更高海拔训练时,在合理的训练安排下,运动员的尿常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等指标随训练负荷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和血清睾酮水平先升后降,训练后较之前有上升,白细胞趋于下降,可能是高原缺氧和训练安排的综合影响造成。结论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已经适应高原环境,上更高海拔训练是承受更大缺氧刺激,提高机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方法;经过多次更高海拔的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缺氧适应会逐渐提高。建议以后的实践中大胆增加运动负荷,以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周低氧适应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以上海游泳队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粹高原训练模式不同,高原训练第3、4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实验前,HCT较高原第1、2周降幅较大,同时,血清铁蛋白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无大幅下降,提示高原训练阶段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血液浓缩趋势缓解且铁代谢基本稳定.低氧第1周白细胞计数升高,低氧第2周至高原第2周持续下降,高原第3、4周有所回升,3个白细胞亚群对低氧及高原训练的反应并不同步.这一结果与其他仅高原训练研究结果近似.血睾水平在高原第3周即大幅回升,高原第4周下降但仍高于高原前水平,这一结果与仅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血浆皮质醇高原前3周持续升高,但第4周大幅下降且低于高原前,同时T/C为6周以来的最大值.结论:2周模拟低氧训练与4周高原训练相结合这一训练模式对机体的刺激与常规的高原训练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高原训练后2周血睾、血红蛋白均上升至较高水平,白细胞数目回升,而皮质醇在高原第4周下降.以上结果表明,2周模拟低氧训练这一预适应过程,加速了运动员对高原训练阶段的适应,提示,该训练模式对于提高运动员高原训练阶段身体机能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冬季两项项目的运动成绩、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冬季两项运动员四周的高原训练进行生理生化机能生理监控研究,为高原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高原训练安排可以有效提高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以及运动成绩,这些能力的提高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上会有明显的体现,高原训练对冬季两项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较大,极易出现训练过度,心脏劳损等不良现象,对其进行跟踪检测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血液载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出现波动,但总趋势是增加的;对运动员血液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N)出现先增加后减退的现象,说明这样的训练安排是负荷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的;在高原训练一段时间后,运动员机体的血清睾酮水平会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田径耐力性项目优秀残疾人中长跑运动员在海拔2 366m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控,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血液、疲劳恢复以及运动能力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田径耐力性项目残疾人运动员开展科学化高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队男子运动员共10人为研究对象,每周2、周6晨起安静状态抽取肘静脉血5ml.测试指标:血常规、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结果:经过4周高原训练后,RBC和Hb值保持在较高水平,血清CK、BUN值较训练前显著下降,睾酮和T/C值增加,表明机体血液携氧能力、疲劳恢复水平以及肌肉蛋白合成能力得到改善和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结论:海拔2 366m高原训练对于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训练初期机体尚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以及训练负荷安排偏大是造成血象指标和疲劳恢复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注意调整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和体成分变化的特征,为柔术项目亚高原训练数据化监控和精准化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14名柔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进行监控。结果: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女子运动员网织红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男子和女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肌酸激酶均显著下降,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显著下降,睾酮值显著升高;男子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体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去脂体重略有上升,女子运动员的体重、体脂肪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显著下降,去脂体重无变化。运动员左右肢肌肉量均衡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男子运动员各部位肌肉量百分比均有所增加,女子运动员节段脂肪均显著下降。结论:亚高原训练可促进柔术运动员携氧能力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提高;柔术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中机能状态良好,男子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优于女子运动员;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后体重均出现了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更明显,且更多的是体脂肪的减少;柔术运动员亚高原训练监控中需注意身体机能和体成分的变化,关注营养状况及水分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8名甘孜州世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的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亚高原、平原分别采集其与心肺功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高原-亚高-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分析发现训练结束后测得从康定到泸定再到都江堰的最大摄氧量、血乳酸、血氧饱和度、尿蛋白均呈递增趋势,心率呈递减趋势,且除尿蛋白外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有利于提高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提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心肺功能的变化有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对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提供运动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强度监控的方法.方法:以9名国家皮划艇队划艇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到达高原第5天,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分析不同浓度乳酸对应的船速和心率,并与上高原前3天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试高原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结果:两次递增强度划船测试表明,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高原训练的船速低于平原,但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高原和平原之间的这种船速差异逐渐减小;而在相同乳酸浓度的情况下,乳酸浓度低于6mmol/L时,高原训练的心率低于平原,在乳酸浓度等于6mmol/L时,二者心率相同,乳酸浓度高于6mmol/L时,高原心率高于平原;高原训练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血尿素和肌酸激酶在高原训练期间随着训练负荷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值.结论:利用递增强度划船测试可以确定高原训练的合理强度,不宜利用平原的船速或心率来控制高原训练强度,以此方法来确定高原训练强度,可以维持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并能够发挥高原低氧的促红细胞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跟踪测试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比赛前后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红蛋白的变化,探讨铁人三项运动前后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以及赛后疲劳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比赛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血尿素的浓度都有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下降,这三项指标中,血尿素和血红蛋白次日晨恢复状况较好,基本恢复至赛前水平,但是血清肌酸激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铁人三项比赛对运动员肌细胞损伤较大,建议赛后及时调整训练安排,加强营养补充,以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6.
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课前、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次日晨的血红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在训练后即刻明显下降,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恢复,但仍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在训练后即刻明显升高,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下降,但仍未下降到安静水平。提示训练内容比较合理,训练后队员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疲劳,训练后次日晨疲劳明显恢复,队员能够适应当前训练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和跟踪监测法,对备战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速度滑冰赛的辽宁省运动员谢某进行赛前生理生化监控,并结合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训练及加强训练后的营养恢复.结果显示:到高原后血红蛋白逐渐升至高峰,然后回落到稳态时,显示运动员已基本适应高原环境;初上高原按平原时的负荷强度进行有氧训练时,训练后血乳酸值远远高于4 mmol/l,此时应该根据队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强度以达到有氧训练要求;连续5天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持续在700~1000 U/L显示,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使得运动员在高原恢复较缓慢,需通过营养干预来加速恢复,以保障下一周期训练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方法:以备战第10届全国运动会的辽宁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原(海拔2 000 m)训练对睾酮(T)、血红蛋白(Hb)、血尿素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对一次高原训练周期中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及身体成分的变化进行规律性研究.结果:1)血红蛋白浓度呈递增趋势,下山后与上山前对比显著升高(P<0.01);2)整体晨起平均血尿素在刚上高原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浓度与负荷量变化一致,适应高原后血尿素变化保持平稳;3)血清睾酮变化受运动负荷影响较大,受高原环境本身的影响不大;4)在高原,运动员体重呈下降趋势,去脂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在高原变化不明显.结论:1)高原训练对于骨髓造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2)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血浆T浓度降低,而血尿素浓度升高,继而导致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使运动员体重特别是去脂体重呈下降趋势,故训练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由此引起的运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江苏省参加2015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的10名女子皮艇运动员在赛前6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积压、尿PH值、尿比重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在赛前第6周高强度大运动量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整体偏低,表明高强度训练产生强烈刺激,且未能在短期内较好恢复;经过积极调整后,血液指标逐步降到正常水平,部分队员尿液指标处于正常值以外;第3周适当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后,训练后增加了恢复手段与营养调整,第2周继续增加训练量降低强度,部分产生应激反应,采取积极恢复方法,赛前第1周整体处于正常范围。结论:生化指标能反映运动员对赛前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身体机能的状况;通过及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恢复措施,能有效控制运动员身体机能;建议训练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训练恢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20.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