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对此问题的探讨较多。文章从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等几个方面探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在今天主要是作为生态问题出现的,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便表现出了 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他强调人类不仅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对现行生产方 式及社会制度进行变革,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目前制约我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和观念因素。为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并靠法律手段、科学来控制人类的活动。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全民的环境总识。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目前制约我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和观念因素。为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观念,并靠法律手段、科学技术来控制人类的活动。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全民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5.
邓喜道 《培训与研究》2007,24(7):35-36,38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含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对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高度概括。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毕节试验区的能力,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加深对教育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全区成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使全区成员走出“人类中心”论的认识误区,是毕节地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保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部分、各个领域协调发展,保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协调一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协调发展,是人自身各种素质的协调发展,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青海牧业区生态环境出现大面积退化,人与自然关系十分紧张。本文在分析了环境和发展两大问题是青海省牧业区面临的两个同样紧迫和重要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统筹牧业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青海省城乡牧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哲学基础与立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发展观决定的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基本取向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上,全面体现公平与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一价值取向要求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立场实现以下转换: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分离转向和谐共融、从人与人的对立和不平等转向平等互利、从以经济为目的的单向度追求转向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教育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命题的立意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的、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创设新的情境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由于人的进化阶段不同,就形成了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观念的不同,从而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动也就不同,而这又直接导出了人与自然能否协凋发展的结果。可以说,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来自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以及人类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正确行动。因此,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过程,是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证。综观人类历史,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问题上,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人是自然的“奴隶”。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儒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表现出一种自发的、朴素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对解决当前环境问题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朴素的思想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不是在生存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它不能为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现时代应该明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主要表现在敏锐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及其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跳跃转型思想和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创新与突破上。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战略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直接的应有三大目标,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其协调发展要通过市场作用和政府调节的互动机制来实现。新疆区域经济的划分及重点区域开发大体是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轴心展开的。新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应是: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内贸与外贸的协调发展;重心区与非重心区协调发展;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哲思课题,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形态:原始社会,人对自然心存敬畏;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工业社会,人对自然攫取、破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演进都会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转变在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需要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方面着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协调发展观。坚持科学的协调发展观实质上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三个方面,三者层层递进、彼此协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内地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着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战略,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协同进化实质是探寻人与自然之间如何辩证统一和求同存异。人与自然协同进化包含"利己"与"利他"的共享和共同创造、相互制约的价值原则,表现为生命协同性、功能稳态性和共生共荣的生态基点,在对生产方式、技术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式进行生态转向的实践路径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思想的要点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人在自然界中要准确定位;牢固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