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呈爆发性生产和文献呈海量增长之后的重要阅读学特征,那么在当前这个被电脑和网络技术信息化了的知识经济社会.在这“轻阅读”、“浅阅读”和“泛阅读”行为广为流行的时代.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阅读率”的进行性降低趋势,如何才能客观理解发展中中国的时代特征,从而切实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导读活动呢?  相似文献   

2.
孟桃林 《大观周刊》2012,(41):380-380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足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文明传承和民族兴旺的历史证明.国民的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力和发展潜力。“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人的早期阅读经验对其一生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基础性作用.闶此推广阅读的重点人群应该是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岳平 《新闻与写作》2006,(11):35-35
5月7日.北京某报17至20版.以《耄耋之养》为题,介绍了4位90岁以上的“国宝”级人物季羡林、杨宪益、于光远、张开济。编的话说“阅读他们就是阅读最彩霞满天的人生样本.”  相似文献   

4.
薛书锐 《大观周刊》2012,(50):259-259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足“教”还是“学”.阅读都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挥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工作,切实采取各了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学生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状需要新的“观看之道” 随着大众阅读习惯从“深读”向“浅读”转变.阅读趣味从“读文”向“读图+读标题”转变,“报纸信息的视觉化和利用影像来构成版面刺激阅读”已经成为新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6.
陈金婵 《大观周刊》2012,(31):241-2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但人生阅历、经验不足,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还需要老师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采取系列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大学生阅读与心理健康”为主题.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主办,河南省高校图工委、河南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郑州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工作会议于10月21日-24日在郑州大学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王余光.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甘其勋。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崔慕岳.  相似文献   

8.
由网络兴起的崇尚简单浏览式阅读方式的“浅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报纸等纸质媒体想要在“浅阅读时代”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重视版面设计.本文通过简析原因,陈述报纸版面设计考量,展望“浅阅读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是阅读的关键。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抄板书。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始终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满堂灌”式教学的牢笼.还未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化知识为能力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否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做好自主阅读的铺垫.从学生主体出发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推出了一系列纪念“4.23世界读书日”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国风诗社”成立暨揭牌仪式、专题图书展、图书馆知识竞赛、读者问卷调查,以及读者交流会、艺术主题电影放映等。通过这些活动,向读者推介、展示了阅读的乐趣和意义,以及阅读对人生带来的影响,阅读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占有的独特位置,特别是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学生,阅读对提高其文化修养,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赵亿 《新闻传播》2010,(5):42-43
调查显示,“80后”的阅读兴趣呈现出广泛性与多样性、娱乐性与消遣性、社会性与实用性的特征。这一阅读兴趣给整个图书出版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变革。由于“80后”的阅读兴趣存在很多的误区.这也导致了图书市场在迎合他们的阅读兴趣、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陷入了畸形发展的境地。因此,图书出版业在市场运作中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性地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杨荷梅 《大观周刊》2012,(51):301-302
语文要别的的读才能品出文章的意境.多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绽放光芒呢?笔者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从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阅读入手.将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运用到图书馆的社会阅读活动的开展和社会阅读文化的培植.这对我国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曾小敏 《图书馆论坛》2006,26(5):104-106,184
文章指出建设学习型社会面临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全民阅读”成功经验进行探讨.提出图书馆应为“全民阅读”做更多的实事,其中流动图书馆的建立、深入社区的读书活动、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范光梅 《大观周刊》2012,(22):237-237
阅读作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总分150分的高考试卷中阅读的分值为40分.由此可见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者英语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广大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  相似文献   

16.
何春野 《大观周刊》2012,(31):277-277
最为一门国际交际语言,英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正是指“阅读”。阅读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阅读是获取所学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读书是学习,使用还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必要的学习。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对象。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乃至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所占课时最多.  相似文献   

17.
李海波 《大观周刊》2011,(46):93-93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3.阅读增进智力 由于“腹侧通路”节省了阅读时间和脑力,一个人达到“流利阅读”阶段之后,就有更多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合到阅读过程中去。沃尔夫说,阅读的“秘密”就在于“流利阅读”为大脑腾出了时间,使大脑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深层的思考。大脑有时间调集脑内储存的经验和知识,与所读的文字相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名著常读常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图书馆》2010,(2):53-53
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继续深入推广“全民阅读”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关天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举措,积极开展“百万市民学科学”活动,构建阅读型城市,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咸阳图书馆将从4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主题为“保障阅读权利,享受阅读快乐”的全民读书活动。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优秀图书推荐。在馆藏图书中挑选有关优秀图书.形成爱国主义读书等主题,在服务窗口设立专架,方便读者借阅,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理念,形成了许多深邃的社会文化共识,包括“全民阅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民阅读要继承和弘扬优秀阅读文化”、“全民阅读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要承担全民阅读的促进与保障责任”、“多元力量参与推进全民阅读”、“满足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构建全民阅读保障体系”、“全民阅读需要立法保障”等.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