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平的小说创作采用充满诗意的回溯性叙事与儿童叙事视角。将宏大的革命历史、充满童趣的少时回忆放到自己的作品文本中,将“此在”当下化。他的小说创作由此呈现了含蓄、蕴藉与从容、节制的美学韵致,显现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就其45年的小说创作而言,王蒙可称老作家了.但他又毫无老态,仍能不时给文坛增添新鲜气息.这个现象值得研究.本文透过王蒙小说创作中两个貌似截然不同阶段的表象,触摸到流贯其间的原动力:青春的精神状态.这种可贵的状态,无论是对“革命+青春”式创作,还是对“反思+求变”式创作,都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小说创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在中国革命的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是杰出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和伟大的鲁迅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我国新文学的奠基者。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诗歌和戏剧的成就最大,但小说创作的成就也不可忽视。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试就郭沫若小说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苏童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对遥远故乡的情感寄托,他将一些带有现代哲学意味、有关生存困境的情绪和故事放到枫杨树故乡背景之中,让乡村旷野的宁静映衬生存的焦虑。本文就其小说中的逃亡与回归以及该母题在作品中的具体显现作浅析,试从根源上寻找作家创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小说创作对中国民间社会有着深刻的透视,其“革命”日常生活化的表述,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对中国“现代性”经验的一种表述。他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新时空中农村变革的复杂性,并努力地为农民争取自由的生存权利,这正体现了中国“现代性”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台静农以爱情小说的创作走上坛,而真正确立了他在现代小说史上地位的是乡土小说的创作。他的乡土小说描写了古老乡镇的风俗人情画面,展现了乡村百姓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老中国儿女灵魂的愚昧与麻木,批判了国民劣根性。后期的小说创作重在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形象的塑造上,属于早期革命学的范畴。他走了一条从爱情小说到乡土小说,到革命小说,再从革命小说回归到乡土小说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五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成果,对自己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也给予了客观评价。提及艺术方面时,鲁迅的自评非常简单,却一语说中了他的小说为什么能“颇激动”人心的关键原因,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无论鲁迅这句话是针对他初期小说的总面貌而言,还是单指几篇小说表现形式的特点,我都以为完全可以把它视为鲁迅全部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艺术宗旨。正  相似文献   

8.
本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段革命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翠革命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他的审美艺术观明显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他站在中国新旧交替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用一种“自叙传式”的“自我”的方式审视生活,分析问题,从事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转换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被评论界视为“复出”作家、“意识流”作家或“现实主义”作家,但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还可以被称作“新时期”的“革命作家”。当他以多义、有趣、感伤、尖刻或故意偏离等多样缠绕的叙述形态“叙述”革命和个人的“关系史”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其创作“自述”与小说在无形中其实呈现为一种缠绕、互疑的关系。是什么刺激了王蒙“自述”的欲望?怎样看待“自述”与小说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现象?或者说,借助于对这一现象的细读,能否将作家创作世界中某些重要的侧面再度打开?于是,在创作“自述”与中篇小说《布礼》之间的关节点和有意味的纽结,就需要稍微留心了。  相似文献   

11.
无政府主义对巴金小说创作是有影响的,但巴金只是一个“克鲁泡特金主义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的主导面是革命民主主义。因此,其小说涉及到“无政府主义”问题时,又有其特殊的思想内容:在赞颂无政府主义的同时,批评无政府主义的盲动;用集体主义否定无政府主义;用暴力行动否定无政府主义者提倡的相互让步论;划清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界限……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13.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以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写作而著称的。他从一九三一年开始创作,到现在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作为一个在左翼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始终坚持创作上的现实主义,以自己独具风格的作品探索着为肘代和人民服务的道路。五十年来,除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外,他从未中断过创作,在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他长期多方面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名的作家、教育家。钱杏邨曾评价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叶圣陶连任十年小学教师,又曾在五所中学和二所大学任教。他从一开始就把执教与创作结合起来,将学家的生涯与教育家的生涯合而为一,这在我国现代学史上,是最典型的代表。长年的教员生涯使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界的情形了解得深切详明,对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观察得细致入微,对教员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希望欲求、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他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教育小说”,在他全部的小说创作中约占三分之一,而目.他的描写是那样全面、深刻、精细,这存现代学史上无人可与之匹敌。本拟就其教育小说的时代意义和思想意义作一些粗浅探讨,意在说明叶圣陶教育小说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茅盾作为作家知名于世之前,在文学与生活两方面已有很深的积累.然而,他“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而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一幕”,以后才开始创作的.他在因处女作《蚀》一举成名时就说过:“我的职业使我接近文学,而我的内心的趣味和别的许多朋友……则引我接近社会活动.”确实,茅盾在生活方面的积累,尤其是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七年的八年从事革命实际工作的经验,较之文学积累,对他的创作具有更为重要的决定意义;他在经历革命锻炼和考验以后再从事创作,并以反映革命的实际进程为指归的特点,在一般的左翼作家中也是卓异特出、鲜有匹比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一生是爱恨交织的一生。他痛心于国人的“瞒和骗”,批判他们麻木地追求“圆满”;但同时,他深爱着我们这个民族,他不愿看到国人悲苦的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灰暗。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有时使用“曲笔”去添加“圆满”。鲁迅对待“圆满”的矛盾心态,形成了他部分小说与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李锐的知青经历不仅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也为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生命体验,它融贯于李锐的整个小说创作中。但不可否认,知青经历也给李锐的小说创作造成了难以摆脱的困境。乡土空间价值判断的摇摆游移;“革命”身份的有意回避导致作品反省力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9.
余华的先锋小说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巅峰之作。先锋与传统看似两个相悖世界,其实不然。我们试从余华小说所表达的“性恶论”与“神秘主义”中探寻传统性在余华小说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蔓延性和无孔不入的穿透性。余华的小说创作之路正是他反抗传统又皈依传统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20.
茅盾曾说:“‘人’——是我写小说时的第一个目标。”他从创作的开始,就十分注重现实主义文学的这个中心任务。在他一生创作的几十部长、中、短篇小说中,出现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五光十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永葆其艺术生命力、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久久闪耀着异彩的,除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体系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特别在他早期的小说中,一系列小资产阶级“时代女性”的形象,更居于主角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他早期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