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有政治性和科学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要想让学生喜欢上《纲要》课,达到实现《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要求《纲要》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以上三方面浅谈如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纲要》课堂,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吕善长  王智勇 《考试周刊》2014,(54):159-16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有自身的课程特点,并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认为,针对其课程特点和存在的教学问题,应该从加强《纲要》课程教学研究、教师自觉提升理论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合理安排纲要课教学和改进教学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行实践教学十分有必要,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指示精神,也是本课程实际教学内容的要求。《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感性认知性实践、内化性实践、研究性实践等模式。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调整传统教学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在“纲要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纲要"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分别分析了几种模式的操作方式及带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实践课教学是该课程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真正认识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性,积极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实施实践课教学,以补充课堂上理论教学内容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关于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5号文件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任课教师正积极有效地从事该课的实践教学研究。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是由本课程的性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的。可以通过课外参观、课外调查、课内讨论、课内自我学习展示以及欣赏影视作品等形式开展。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情感传播为视野分析“纲要”课程教学,立足传播传递观和仪式观阐释情感传播赋能“纲要”课程的理论意涵,认为“纲要”教学本质上是知识、信仰、价值传递与仪式共存的情感传播,发现新时代“纲要”课情感传播面临情感表达呼应学生情感需求不足、情感符号唤醒情感不足、情感情境汇聚情感能量不足的问题。提出情感传播赋能“纲要”课,主要表现在情感元素增益、教师情感素养提升、呼应学生情感需求等方面;在情感呈现方式上,创新叙事,促进学生情感唤醒;在传播渠道上,以沉浸、即时、多元三要素贯穿互动场景,促进情感共鸣,强化情感实践,汇聚课程的情感能量,从而优化现有“纲要”课程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温度、效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两个了解"和"四个选择"的理解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纲要"课教学中尚存在任课教师缺乏对本课程的整体把握、听课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教学方法和理念比较陈旧等问题。在提升"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体会是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正确认识"纲要"课程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教材;二是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三是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完成从"平面教学"到"立体教学"的转换;四是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拓展"纲要"课程学习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两个了解”和“四个选择”的理解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纲要”课教学中尚存在任课教师缺乏对本课程的整体把握、听课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教学方法和理念比较陈旧等问题。在提升“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体会是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正确认识“纲要”课程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教材;二是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三是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完成从“平面教学”到“立体教学”的转换;四是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拓展“纲要”课程学习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1.
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整体安排、学生参与积极性发挥不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纲要"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体现遵循教学大纲及时代性的原则,依托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个平台,构建校内课堂实践教学、校内课外实践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内心体验,有效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和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推进该课课程建设、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的意义;坚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注重优化课程结构、用心凝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主体教育功能和改革考核考评方法、巩固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相关课程教学,需要各级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针对“纲要课”教学中,自媒体的兴起和移动短视频对学生的冲击,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广东白云学院“纲要课”团队,通过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深化线上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等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前述问题。总体上认为强化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和加强实践教学引导,进行“纲要课”深度教学,强化高校学生对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刘福金 《文教资料》2014,(18):169-170
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的实际效果,是教学思政课的一线老师孜孜追求的永恒课题。作者从事"纲要"课教学实践工作多年,认为应从深化对教材体系深刻理解、把握中国近现代化主题的历史推进的主题、影视资料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现、对历史事件深度的反思挖掘、对历史人物独立人格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等几个方面,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实效性不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实践教学制度,依托桂越边境红色资源挂牌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红色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参加社会实践弘扬红色精神等途径,可确保课程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观点与材料、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求真与求信等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真正做到历史、逻辑、思想教育的统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难点所在。要突破难点,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的统一。其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关键;历史知识、思想性、学术性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