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身份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师专业发展又无法脱离教师学习。西方三种学习隐喻所代表的学习理论蕴含着分析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资源。传统的学习理论以认知为核心,教师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专业认同,侧重个体维度的身份建构;情境学习理论以实践参与为核心,教师通过对话协商获得他人认可的成员资格,着眼于共同体内部的身份建构;扩展性学习理论以知识创造为核心,教师通过跨界行动实现个人能动性在活动系统中的贡献,聚焦于系统间的身份建构。尽管三种学习理论代表着教师身份建构的不同过程,但其揭示了学习视角下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机制:维持与改变。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阶段。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以已经习得的身份前概念为基础,确证、调适与重构教师身份概念。这一建构过程至少有三种路径:一是将身份前概念确认为专业身份概念;二是部分肯定身份前概念,在实习情境中调适,建构新的身份概念;三是全部否定身份前概念,并重构教师专业身份概念。这一过程经历了从身份前概念到新教师专业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师情境学习是教师在工作情境中的一种社会文化实践学习,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参与过程中,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互动,观察与学习他人教学行为,判断与解决实践问题,协调自身与环境关系,与同事、专家、材料等进行互动,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从而适应学校文化、建构专业身份并不断获得实践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情境学习具有情境性、实践性、身体性、社会性、文化性等特征。教师情境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协调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促进教师身份建构与教学效能感提高,并促进学校文化传递与组织整体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国家、地方及高校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访学,经过半年或一年的访学学习,访学效果如何,访学教师的收获如何?本研究从质性角度出发,围绕"访学教师如何看待访学角色?"等问题,对三名国内某知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访学教师进行访谈,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为:学前访学教师具有多重身份,访学教师既是学习者,研究者,也是幼儿园的合作者;学校政策倾斜、家人的支持和访学教师的自身努力是访学教师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为高校访学教师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7.
薄艳玲 《教师教育研究》2015,27(3):19-24,18
教师专业学习为教师(包括准教师)通过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共同体、其他个体及自我关于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育人、如何服务的互动中,形成教师专业身份,获取专业经验的过程。本文在借鉴社会心理学的自我互动论、人类发展生态学的人与环境互动论、社会建构理论的文化互动论、情境认知理论的参与互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互动的教师专业学习机制,在教师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和教师个体专业学习内在获得过程以整合的形式发生在学习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自我是教师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来的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漠视教师内在自我的激发与建构的校本改革或者区域教育政策,会误导教师进行外部自我认同。内在自我是教师发展的发起者、维持者和加速者。教育改革需要个体从内部入手,从改变自己的内在经验入手开始。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中,认识和重构自我需要在关系中进行: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确立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重建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珊 《教学与管理》2022,(27):50-54
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嵌套于社会文化背景中,情感地理理论和情感困境有助于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之维。前者关注人际互动中的“他者”,后者聚焦于“社会情境”中面临的情感困境,基于自我、他者和社会情境三维,能够勾勒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样态,洞察情感表达中表层扮演与深层扮演、真实的情感表达、抑制的情感表达三重空间中的实然与应然。教师情感的价值意蕴最终落在以人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上,具体表现为知识外显与情感内融呼唤教师育人本质的回归;感性经验与审慎反思意在唤醒教师的自我主体性觉知;真实的温情与质朴的良心建构出情感—人文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以技术驱动显著地重塑了传统教育情境,也给教师身份镜像的映射及建构带来了困境,从自我镜像、环境生态、自我实现等角度挑战着教师的身份认同。为破解这一困局,促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身份的建构,基于自我镜像及教师身份镜像的内涵,采用理论分析法分析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教育变革及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身份应建构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教育者、积极探索生态建构的研究者和能动推进专业发展的学习者。最后从教师个体、教育生态等角度提出应对之策:教师要能动参与人机协同,创新自我实现路径,在变化发展中动态建构身份镜像,同时教育部门、各级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合力重塑教育生态,赋权增能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1.
教育问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责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是专业的必要之维和教师专业道德的基本要素,承载着教师的道德承诺。基于责任的身份是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重要向度。教育问责是教师无可逃避的现实工作情境,影响着教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信念,挑战着教师的专业责任。在结构与能动性的张力相持中,问责压力下教师专业责任被赋予殊异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种样式:迷失、本真和撕裂。培植教师个人的道德信念、增强教师的道德能力、赋权予教师,是问责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责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胡倩  胡艳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1):99-107
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身份为对象,主要是在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形成了以国家政策、乡村社会与民办教师为三方互动主体的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身份历史研究的概念框架。继而通过身份追问、身份建构和身份认同进行了互动中民办教师身份产生、形成与感知的研究。本研究中的身份追问是关于农村民办教师是谁,农村民办教师如何产生的追溯。身份形成研究是关于民办教师身份是如何在国家政策话语建构、确立的,如何在与乡村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身份认同是关于不同时期乡村社会中民办教师身份感知与认同的研究。反思提出:乡村社会更能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地位身份;有效融入乡村生活有助维护乡村教师身份角色;强化在职培训学习制度有助于改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都正在经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考验,由此,有必要吸取西方大学的经验,探析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如何变革与坚守。"身份"建构于"个体—情境"互动中,大学组织、学科部落和教师个体的学术生活等三者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建构最为重要的意义来源。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当下大学组织情境存在程度不同的"市场化生存"问题,学科部落情境存在学科地位分化和知识生产方式变化问题,教师个体学术生活存在契约化变革和自由空间被挤压问题。随着大学"情境"的变革,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学术身份将面临重新建构,还将可能生成一种新的"创业者"学术身份。很有必要从传承历史的传统精髓、借鉴成功的变革经验和回应现实的迫切需求三个维度来反思大学教师的"学术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主流的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经验以及真实的情境;学习离不开社会性的交往和对话。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主动建构专业知识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托于真实的实践情境;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与专业伙伴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认同:从专业角色走向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情境中教师专业角色面对悖论,症结则在于现代主义对教师声音的剥夺,教师只是成为角色面具下的工具,因此彰显教师自我意识的身份认同概念成为主流。但其走向身份认同过程中,权力、文化和社群的力量会制造出"认同假象",背后仍然是对教师自主的宰制。因此要支持教师自主建构专业身份认同,则必然从权力、文化和社群三种空间的赋予入手,特别是通过专业学习社群的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和教师专业学习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议题.国际知名教师教育学者杜韦·贝加德教授在回顾自己教师教育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对教师专业身份和教师专业学习的研究有助于透视教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助于理解教师行为、实践知识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辨析在实践中影响教师工作的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未来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需要将其中的个人专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使教师不仅成为"应用型学习者",更成为"意义导向型学习者".同时,需要注重研究教师知识和教师教育者的多元教学知识,通过档案袋与行动研究等途径来发展教师知识.关于未来的教师教育研究,贝加德教授认为有三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定期总结回顾有关教师教育某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探究其如何启迪实践;二是教师教育的研究主题比研究传统和范式更加重要;三是要强调教育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发展是个体教师在实践共同体的境脉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进行知识学习、意义建构和身份认同的社会学习过程。通过组织教研室活动、相互听课、研修等系列活动,外语教师追求共同的事业、进行情境学习的相互介入、共享共同的技艺库,从而实现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身份往往面临挑战,它也是教师面对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提出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专业身份的重新建构,并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寻求专业身份的过程充满了挣扎与无力感,因此要给教师以适切的支持与尊重,使他们获得专业身份的赋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既以专业知识分子的身份活跃于教育专业场域内,又在社会的公共场域中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角色,两种角色并非绝然分开,而是相互交织的。因而,大学教师面临着社会角色定位的困境,无论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或社会进步的层面,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必须重新建构与正确定位:"专业"的知识分子是大学教师角色建构的起点,"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碰撞是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专业性"与"公共性"的融合是大学教师角色重塑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情境"中实现着对专业实践的反思,实现着自身的专业发展。身处空间情境、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之中的教师,其专业发展在"情境"中予以呈现,并在"情境"中被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